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杭州小姜小范小张提供

材料一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不是因为它集聚了多少财富和人口,而是因为它的文明和文化创造。但即使在雅典城,仍存在着美中不足乃至重要缺陷——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不平衡,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宋代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代江南城市引领中国古代城市按照更符合城市自然规律的方式发展演化,展示了经济与文化两全其美的盛况。

——摘编自刘士林《城市史视野下的宋代江南城市与文化》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后,若是将其置于都市化的范畴下进行考察,其时代的特殊性就更容易显现出来。此时,社会出现了一个转变过程,举凡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的货币化和多样化,社会流动的加速,无不显示出它与明初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到明朝后期,在外部文化力量的引发下,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产生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历史的陈旧的传统受到了来自各方文化力量的猛烈冲击,思想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活跃。

——摘编自陈宝良《明代的社会与城市生活》

材料三   新文化何以能够演变成为现代中国最具深远意义的文化事件?首先是上海这个中心口岸。借助上海这个贸易、经济、文化的码头,新的思潮、新的文化最初在上海落户,然后由上海逐步传播出去。《新青年》迁到北京后,并没有割断和上海的联系,它的印刷和发行仍在上海,因为当时的北京尚不具备这种能力。但《青年杂志》在上海时没什么影响,到北京以后影响就放大了。《新青年》到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是由北大的一些教授撰稿编辑的,《新青年》的编辑还是原来那些人,但发言的位置跟在上海时完全不同。

——摘编自周武《新文化运动是京沪共谋的结果》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雅典作为“理想城市的范本”所体现的城市功能及雅典卫城中的建筑艺术代表,并分析宋代江南城市能够解决“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都市化”的角度概括明代中期以后经济“货币化和多样化”的突出表现,并扼要说明其与明朝后期“新的思想迅速萌芽”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归纳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结合所学,列举1919-1922年间在上海“新的思潮、新的文化”得到进一步传播和实践的主要史实。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从英国革命开始一直到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其动因主要来源于“无承诺、不纳税”或“无代表、不纳税”的公正、公平观念。在日本,与权力精英相对应,非权力精英要求通过立法机关(议会)影响政府决策,以扩大或保护自己的利益。他们之所以争取参政权,是因为意识到作为国民的义务和权利,即纳税和选举权的关系。正是从这一理论出发,他们发起了自由民权运动。1873年地税改革以后,土地所有者直接向国家纳税,因而在自由民权运动者的眼中,国家赋予了土地所有者参政权。1874年4月,板垣退助等人组成“立志社”,大力提倡“天赋人权”,呼吁建立民选议会、制定宪法。1875年2月,组成统一的政治团体——“爱国社”。该政治团体主张“各伸张其自主之权利,尽人类本分之义务,小则保全一身一家,大则维持天下国家”。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明治时期近代化的得与失》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日本自由民权运动兴起的原因。
2023-11-02更新 | 10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一诊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58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通过孙中山起草的《同盟会宣言》和《同盟会对外宣言》以及黄兴起草的会章。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纲领,与会代表欣然接受。191287日,中国同盟会退出历史舞台,七年时间内部四分五裂:孙中山将南洋、美洲等地的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中国同盟会一分为二;1910年,光复会重建,中国同盟会一分为三;1911年夏,宋教仁等在上海组建中部同盟会,中国同盟会一分为四。

——摘编自金冲及等著《辛亥革命史稿》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摘编自《中共党史资料》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提炼中国同盟会的性质,归纳中国同盟会从成立到“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品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抵中国自营的民营工业,1870年代有二十几家,以小规模工业为主,至1880年代后陆续增加,且已有若干大型工业出现。截至1894年,全国共有一百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其中,采矿业多与政府的军事工业配合,受政府控制较大,成效较小,其他轻工业因受政府干涉较小,成效较大,但因资本额少,难以与外国企业或外国在华企业相比。清末的民营工业,在1894年以前其资本额仍较官办或官商合办者为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各国忙于战争,不得不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迎来发展工业的良机。中国工业资本家纷纷集资设厂,引进先进技术,采用蒸汽力和机器。上海、南通、汉口、天津、青岛、广州等城市的资本家率先活跃起来。爱国心的驱使与利润的刺激,使民族工业大为兴旺,财富迅速增长,呈现出一片光明景象。1918年《大公报》上的一篇论文对当时生气勃勃的局面做了真实的描述:“中国工业日见扩充,各种机器势必多用,国家之兵工厂、造币厂、铁路、船厂及制革厂、电灯遍布各处,开矿熔化等事,均需机器。缫丝厂甚多,各处又有织布、织袜、棉线汗衫、纱及机器磨坊、面粉、榨油、锯木、造纸等厂,砂及水泥、烛皂、玻璃、瓷器等厂,年胜一年。”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民营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19世纪晚期相比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意义。
5 . 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缩影,中国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为繁盛的一个时代,商品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文化娱乐需求的提升也呈现前所未有的态势。宋代,农业生产的进步和手工业生产的发达,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大幅增长和城镇的繁荣昌盛,游风日盛,北宋开封和南宋杭州娱乐业之兴盛,便是实例。当时都市序列中其他城市享乐之习也甚为风行:西京洛阳是当时比较重要的政治城市及文化中心。

——摘编自刑颖《宋代市民演艺活动初探从城市变迁的视角》

材料二   租界西方娱乐方式的传入(部分)

项目

传入年代

活动方式影响

西方戏剧

19世纪40年代

1860年成立ADC剧团对上海戏曲的改变和舞台的改造产
生深远影响

跳舞

19世纪40年代

1850年举行上海开埠以后第一次舞会成为夜上海最有影响力的娱乐活动
形式之一

城市公园

1868年

黄埔公园是游憩的场所,也是上海地区侨民举办周末音乐会的地方上海地区第一座城市公园,不同于
传统的私园

马戏、魔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表演团体主要来自英国和美国领略了不同于传统戏法的西方经典
的魔术节目

电影

1896年

主要在茶馆、酒楼、溜冰场等场所放映中国最早的放映记录,大众化娱乐
活动形式之一

——摘编自楼嘉军《上海城市娱乐研究》

材料三   1981—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民娱乐活动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市民娱乐活动多元化的原因,并归纳其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023-08-03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知恩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灾荒严重,政府采取了施粥、赈谷、募军等措施来缓解灾荒所造成的严重困难。宋政府十分重视仓储这一预防措施,全国性的仓种就有常平仓、义仓、惠民仓、丰储仓、广惠仓和社仓6种。南宋时期董煟的《救荒活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荒政的专著,书中归纳出了“劝分、禁遏籴、不抑价”等20种救荒措施。宋代已经设有福田院、居养院等慈善福利机构,同时还有针对儿童、残疾人等的特殊福利措施。针对军队也从厚待留守家属、赏赐受伤军士和抚恤阵亡者家属等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抚恤保障制度。政府除直接投资社会保障外,还鼓励民间有力之家积极参与,赈济灾荒。

——摘编自杜伟《两宋社会保障探析》

材料二   19世纪,德意志帝国议会通过《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和《老年和残废保险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与其社会互助和救助的传统分不开。19世纪末,德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并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但工人的医疗、失业、养老等问题日益突出,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德国每个社会保障项目都是由政府通过立法建立,并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和强制实施。社会保障资金可以由雇主一方承担,也可以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还可以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承担,政府有权规定其缴费标准和养老金发放标准。社会保险机构管理委员会由企业主和劳动者组成,承办各种保险事务,实行自治管理。18941902年间工人家庭每周的生活维持费增高到24马克40分尼,而工人的平均收入只有21马克10分尼,19091914年间生活维持费则增高到31马克10分尼,而工人的平均收入只增到28马克。

——摘编自冯瑜《俾斯麦时期的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的表现及社会保障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及特点。
2023-08-1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预测卷(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华盛顿共识”即1989年出现的一整套针对拉美国家和东欧转轨国家的、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其主张发展经济必须通过自由市场机制的充分发挥,采取自由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严格限制政府干预。在市场运作方面,私有产权是基础安排,鼓励私人自由参与市场竞争,降低边际税率,激励盈利欲望,开放国内市场。实施自由贸易,参与全球化合作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资本自由流动,利率市场化和汇率竞争浮动,在政府管理方面,放松管制,国企私有化,控制财政支出,削减财政赤字,降低通货膨胀率,保证宏观经济平稳。

——摘编自易娅莉《中国经济模式发展分析——基于“华盛顿共识”“北京共识”和“孟买共识”的比较》

材料二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休制的目标,在操作层面,改变了原有的计划性资源配置模式,实现了以市场为主导的配置方式,促进了各种资源的有效流通,提高了发展效率和质量,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理顺了政企关系,探索出一条国企产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路子、推进了国企的改革与发展、同时,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能源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加快了改革进程,使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改革开放使中国打开了大门,将自身尽快融入到世界发展之中,遵循世界经济规则,参与世界各类经济组织,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实现互惠共赢。中国还不断开放国内市场,允许并鼓励外资进入,不断降低关税壁垒,发展自由贸易。中国的改革充满着自己的智慧,也是中国自己的方案。

——摘编自韩利《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改革开放路径、战略与精神标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华盛顿共识”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华盛顿共识”相比中国改革的不同之处,并归纳中国为世界提供的智慧方案。
2023-05-10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最初为三十六郡,县总数在一千左右。到西汉,郡级政区(郡与国)比秦代大幅增加,西汉末有郡国一百零三。东汉末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出任州牧镇压农民起义,授与兵权、财权和行政权,以与农民军对抗。此后,州演变成了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区划。魏晋南北朝时期州郡数膨胀,平均每州只辖二个多郡,每郡只辖二个多县。隋炀帝大举并省州县,同时又改州为郡。并省之后全国有一百九十郡,一千二百五十五县。唐承隋制,但郡被改为州。唐太宗时,按山川形势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以观察使监察地方。为了扑灭安史之乱,唐玄宗时不得不在全国普遍设置方镇,任命一大批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节度使。唐后期,经常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这样,观察使的监察范围——道与节度使的军管区域——方镇也就合二为一了,州县以上新的一级政区道(方镇)就渐渐成形了。

材料二   宋初取消方镇。后来,宋代依据天下土地形势,分路而治,于是在州以上又出现了路一级的新型行政区划。各路设有负责转输地方财赋的转运使,负责监察、司法之职的提刑按察使,负责治安边防的安抚使,负责储备粮食平抑物价的提举常平使等。这些官员的衙门通称诸监司,“监”是指以诸使兼理“监察”州县之职的意思。这些监司的行政管辖地域都称为路,但各监司的路并不尽一致,即使有两司的路一致,治所(行政中心)有时也不在一地。

——摘编自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至唐地方政府层级演变的基本历程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路”级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姚莹(17851853),字石甫,安徽桐城人。他抨击参加科举的文人“读书惟知进取之事,不通大义,不法古人”,书院课业应“讲求道义、敦崇实学”“切于人伦之用”。姚莹曾在福建、台湾等地做官,在任台湾兵备道期间率领台湾军民抵抗英军的侵略。他两次奉旨担任藏差,并根据自身的亲身经历著成《康輶纪行》《东槎纪略》等考察类纪实著作,他在书中指出“英国居西北方海中……本国虽不甚大,人精巧,善治器械”“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士卒要寒能赤体,暑可重衣”等。姚莹一直致力于寻找振兴国家之策,是具有时代特色的进步思想家。

——摘编自施立业点校《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姚莹卷》


(1)据材料,概括姚莹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时代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姚莹“考察类纪实著作”在当时产生的影响。归纳以姚莹为代表的近代进步思想家的可贵品质。
2023-03-27更新 | 2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边疆地区都是少数民族生活聚集的地区,能否把王朝国家的统治深入到边疆地区的关键,是处理好王朝国家与边疆各民族的关系。历代王朝有一个基本的倾向,重视对中心区域的治理,通过对中心区域的治理而影响边缘区域,强调“欲理外,先理内”,“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并且“抚之以仁义,示之以威信”。

——摘编自周平《我国的边疆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同质化的政权体系从中央延伸到边疆基层,中央人民政府得以对边疆地区实施有效的直接治理,彻底终结了历史上长期存在的松散的“中央——边疆”关系。针对边疆地区的落后状况,党中央将边疆发展融入国家建设发展的大局,举全国之力对边疆进行援助和扶持。边疆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中央政府不断充实和调整边防力量,不断夯实保障边疆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群众基础,总体上实现了边疆的稳定。同时,党中央将边疆治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相结合,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维护了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这是党领导各族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边疆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王朝国家边疆治理的积极因子,逐步探索出的一套现代国家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摘编自陶砥《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的“中国方案”》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原王朝边疆治理的核心问题及方略,并简析其意义。
(2)据材料二,归纳现代国家陆地边疆治理“中国方案”的内容及蕴含的政治智慧。
2023-05-25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考前打靶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