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在拉丁美洲,由欧洲白人男女生所生的后代,被称为克里奥尔人,即拉美土生白人。梅斯蒂索人是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后裔,穆拉托人是欧洲白人和黑人的后裔,桑博人是黑人和印第安人的后裔。这些新种族的出现(     
A.奠定了混血社会形成的基础B.激化了拉美地区的社会矛盾
C.改变了贵族阶层流动的方向D.削弱了殖民主义的政治影响
2 . 1875年,左宗棠西征,其军费筹集除了借助外债、他省协济外,还以缴纳资金占股的形式在上海组织设立“乾泰银行”筹集、支付月息,并以海关税作抵押,得到了上海、苏杭等地商号的支持。此举(     
A.解决了西北边疆的危机B.反映了晚清的财政困局
C.促成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加强了中央机构的权力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很早就有生态保护思想,如“禹之禁”和商汤“网开三面”“德及禽兽”等但自春秋以来,王公贵族不断在林麓、沛泽之中广设各种名目的禁地,成为弋猎、游乐的场所秦律规定于“禁中”偷猎要罚做苦役;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山泽禁令更趋严峻然而秦汉实行山泽专控并非为了保护生物资源,是出于保障赋敛及强化社会控制等统治需要《唐六典》《通典》等书中有关禁渔猎的法令不算很少,但这些禁令常缘于皇帝的宗教信仰,不惜影响百姓正常生活宋代江南围湖造田渐渐失序,导致无法逆转的环境危害.而由北方民族主导的王朝,因其牧畜、射猎传统,相对重视林草和野生动物保护,例如《元史·刑法志》《元典章·围猎》即有不少相关规定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快速增加,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设立护林、禁伐、育林之类碑刻是当时各地实施山林保护的常见举措

——摘编自王利华《思想与行动的距离——中国古代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概观》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植树造林运动,1952—1957年共造林22710万亩同期,我国还确定了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依靠群众、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环境保护方针,并通过了《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强调处理好生态安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标志着我国生态安全观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1989年,我国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还设立了国家环境保护局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提出环境安全的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安全民生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态安全发展观、以制度为保障的生态安全法治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整体的生态安全系统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生态安全全球观

——摘编自李冠晔《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安全观的历史演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生态保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保护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今生态保护理念的主要区别
4 . 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成立,实行所谓的“白澳政策”。联邦政府制定《限制移民入境法案》,规定任何移居澳大利亚的人必须通过欧洲语言测验,不及格者禁止入境;任何居住期未满5年的入境者也须参加这种测验,不及格者将被驱逐出境。1972年,澳大利亚工党政府取消了“白澳政策”。这体现了(       
A.语言测验是影响移民入境的决定因素B.澳大利亚联邦移民政策受时代的影响
C.澳大利亚联邦的移民政策具有反复性D.澳大利亚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迁入地
5 .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683年唐高宗患风眩疾。阿拉伯人秦鸣鹤用中东刺络放血法为唐高宗医治而愈。10世纪阿拉伯的《医典》中记载有17味草药从中国进口。这反映了(     
A.古代文明的多元统一特征B.古代统治者重视文化交流
C.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D.商旅往来推动了医学进步
6 .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这客观上(     
A.传播了中华传统文化B.解决了明清的人地矛盾
C.为中国带来巨额收益D.促进中国江南地区开发
7 . 1948年英国制定《国籍法》,赋予英联邦国家公民入境和定居英国的权利。随后,亚、非、拉有色人种涌入英国,仅印度、巴基斯坦和西印度群岛三地就达到了48.5万人,他们在英国从事建筑、环卫、交通运输、餐饮等工作。这一状况(     
A.导致了英国人口结构的巨变B.有利于推动英国的经济发展
C.促成英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D.激化了英国各民族间的矛盾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的确,凭着自己的实力,这些印欧语系的波斯人在向西方的推进中节节胜利。但是不久他们就遭到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抵抗,这些印欧人几个世纪前就移居欧洲并占领了希腊半岛及爱琴海诸岛。他们发觉自己已经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样,两支印欧人发生了三次著名的战争。战争期间,波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侵略了希腊半岛的北部,千方百计想在欧洲大陆上占据一席之地。

——摘编自[美]房龙《房龙讲述人类的故事》

材料二   向海外流放犯人是英国解决国内罪犯问题的一种做法。1783年后,英国停止了向北美运送罪犯的行动。然而,此时的罪犯却增多了,犯人因为不堪忍受而频繁发生暴动。伯克于1786年呼吁下院关注“被判处流刑的那些不幸的人的悲惨处境”。为此,1787年,英国政府把几百名犯人流放到非洲的冈比亚,但到1791年,这些人中只剩下64人,死亡率极高,朝野上下大为不满。皇家学会的班克斯认为澳大利亚距欧洲人所居住的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都相当遥远,罪犯逃跑将十分困难。去那里拓殖的人,每人可以得到一年的粮食及必需品。此后,英国将东澳大利亚植物学湾作为政治犯和刑事犯的流放地。

——摘编自郭家宏《英帝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波斯人崛起的地理区域及“其他一些印欧人部落”的族群名称。分析波斯人的迁徙对区域政治与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澳大利亚被英国开辟成为罪犯流放地的原因。指出澳大利亚殖民地化对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影响。
9 . 下表所示是关于蒙古西征的三个观点。据此,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     
观点一蒙古在西征过程中不断攻城略地,对当时的亚欧大陆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观点二西征过程中,大量的汉人工匠被带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与此同时,蒙古人也将大量的西方工匠俘虏到了蒙古草原和中原
观点三蒙古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传播到了阿拉伯,后来这些发明又从阿拉伯传播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转型
①应辩证地看待蒙古西征       ②军事扩张阻滞文明进步
③蒙古西征促进欧亚文化交流       ④蒙古西征旨在传播进步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约达尼斯的著作《拜占庭》载:“长期以来,如果没有哥特人的帮助,罗马军队在对抗任何民族的战斗中显然都要费很大的劲,所以他们经常向哥特人请求援军。君士坦丁大帝的政府也曾召唤约4000哥特人,以修建君士坦丁堡。”这反映了哥特人的迁徙(       
A.助推了罗马的发展与强大B.推动了农耕与游牧文明深入交流
C.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与战争D.深刻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