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79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10-1937年英、美、俄(苏联)德等国家的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据此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国家是(     
年份项目国家
1910年原油产量11.30.127.9______
钢产量3.313.126.56.5
1937年原油产量28.50.5172.9______
钢产量17.719.851.413.2
A.俄、德、美、英B.英、俄、美、德C.德、俄、英、美D.英、德、美、俄
今日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2024届高三6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历史上对秦始皇“坑儒”存在争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始皇闻亡,乃大怒曰: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察访查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后七百人。乃密令冬种瓜于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之。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弩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

——卫宏(东汉)《诏定古文尚书序》

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班固《汉书·地理志》

从历史逻辑来看,留意于仁义之际的儒生与秦所奉行的法家治国理念并不兼容,秦帝国建立后,儒生集团与秦始皇龃龉不断,将“坑术士”理解为坑儒也更符合历史逻辑。

——白效咏《坑术士“新证”》

“史料互证”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历史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交叉验证,以寻求历史事件的真相或更准确的解释。上述各则材料能否形成互证,证明“坑儒”的客观存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料中的刘坤一刘坤一(18301902),字砚庄,湖南新宁人,晚清军事家、政治家,廪生出身,湘军宿将,清末重臣。刘坤一经历了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刘坤一和晚清社会。下表是研究刘坤一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
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
三年(1874年)
史料3《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
十四年(1908年)
史料5《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据《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根据表,结合刘坤一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判断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刘坤一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太平军初期所占领的城市中,曾不同程度地实行“消灭”商业的措施,但附近的农村集镇上商业反而更加繁荣;在后期占领的江南地区,则发给商铺“商凭”,允许自由贸易。这表明太平天国(     
A.沉重打击清廷统治B.实行务实的经济政策
C.统治集团日渐腐化D.突破平均主义的藩篱
5 . 宋朝的工商业收入能与传统农业税收并驾齐驱,有时还超过农业税;金朝田赋岁入约1000万石,商税、物力钱等岁入总约2000万贯。但统治者都强调农业为仁政之基。这说明两宋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表现在(     
A.文化认同
B.民族认同
C.农业衰退
D.合作交流
昨日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6 . 20世纪70年代,墨西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等国凭借自身丰富的石油矿产资源及国际石油价格提升等优势,大量举借外债以推动本国发展;进入80年代后,在美国的带动下,国际贷款利率升高,且居高不下,引发了拉美庞大的债务危机。上述材料反映了(     
A.美国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B.拉美国家亟需产业结构的升级
C.美洲需要实现区域集团化D.公正合理的经济秩序有待建立
昨日更新 | 29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2024届高三6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新教信仰促成一种新的社会伦理,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与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他认为(     
A.宗教改革违背了人文主义原则B.宗教改革推动殖民扩张与掠夺
C.新教伦理仍然强调教会的权威D.新教伦理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8 . 1969年,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出重建大国间的“均势”,建立以“美、苏、西欧、日本和中国”为中心的“国际新秩序”。推动这一构想提出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关系逐渐缓和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美国陷入多重困境D.多极化趋势明显加强
昨日更新 | 70次组卷 | 2卷引用:厦门双十中学2024届高三热身试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60年代以来,李鸿章先后兴办了苏州洋炮局、金陵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又陆续筹款添购德国克虏伯后门四磅钢炮一百十四尊;仿照德国制度,成立炮队19营,聘请德国教习训练。这些举措体现了(     
A.军事体制实现现代化B.中外军事力量趋于平衡
C.军事建设与国际接轨D.军事工业取得创新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26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中央农委决定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四省农运为重点,同时在陕、川、桂、闽、皖、苏、浙等七省全面推动农民运动。这些决定(     
A.提高了农民的革命意识B.反映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促进革命统一战线形成D.战略上配合了北伐战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