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32 道试题
1 . 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     
A.中原文明辐射四方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2 . 12世纪中期,英国的伯爵领由原来的8个激增至22个,一些伯爵还控制着地方郡政;中小贵族或倾家荡产,或被迫依附强有力的大贵族;新增私家城堡约300座。由此可推知,当时英国(     
A.封君封臣制度解体B.庄园经济发达C.民族国家逐步形成D.封建割据严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在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一方面,希腊文化随着马其顿军队的征服传播到东方,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另一方面,东方文化也得以传入希腊及欧洲其他地区,丰富了西方文化的内涵。材料旨在说明亚历山大东征(     
A.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B.助力了希腊文化远播亚非
C.助推了不同文化在碰撞中交融D.推动了世界文化的趋同化
4 . 如表是1820-1986年部分年份英美进口关税率(%)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     
年份
国别
18201875191319261931195219651986
英国45-55004171761.7
美国34-4540-5033205396.73.5
A.英国处于“世界工厂”地位B.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美国的经济远远落后于英国D.世界贸易的体系化制度化趋势加强
7日内更新 | 2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有学者研究发现:莱布尼茨于1679年前后提出二进制数学方法,1701年传教士白晋将中国的《易经》送给了莱布尼茨,莱布尼茨阅读后发现,中国古老的易经图可以用来解释二进制数表,这促使他将二进制的论文送交巴黎科学院要求公开发表。由此可见(     
A.中国古代科学成果在西方广泛传播B.《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
C.文化交流与碰撞有利于产生新启发D.传教士在西学东渐中发挥主导作用
6 . 自古以来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7 . 4世纪中后期,匈奴在与两汉征战失败后转而西迁,引发了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不同于同时期中国五胡乱华后的内部整合,进入罗马的日耳曼族群纷纷选择“去罗马化”,最终只能依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这表明匈奴西迁(     
A.直接导致罗马帝国分裂B.加剧了欧洲政治的分裂
C.利于维护欧洲统一局面D.保证了汉朝的长治久安
8 .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实现“民治”建立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2)结合材料和国情分析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为防止甲骨片被持续风化和腐蚀,开启了运用超越人眼识别的多光谱等超高精度采样技术,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维图像技术,通过数字化采集让古老的甲骨文“活”起来。这反映出(       
A.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刻不容缓B.建设甲骨文博物馆提上日程
C.甲骨文的保护和传承国际化D.高新技术拓展文化传承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考古发现,出土的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A.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B.铁犁牛耕模式尚未普及
C.铁犁锻造技术较为粗糙D.小农经济仍未成为主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