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开始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1949—1978年的奠基时期;1978—2012年的快速发展时期;2012年至今的走向成熟时期。其中,每个大的发展阶段又可根据其阶段性特征,具体划分为若干小的发展阶段。

——据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

现代化道路探索历程活动或成果结果
封建主义式现代化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失败
资本主义式现代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失败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条件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借鉴苏联
“四个现代化目标”和“两步走”战略规划曲折探索
中国式现代化改革开放和“三步走”发展战略成就辉煌
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杨德山《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1)概述材料一把1949年和1978年作为划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阶段节点的依据。
(2)分析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第二阶段“快速发展”的新突破。
(3)分析材料二,谈一谈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侵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   18067月,西德、南德16个邦国的代表在已黎签署了议定书,承认拿破仑为其保护人。作为“保护人”,拿破仑直接废除了这些占领区的封建领主制度,取缔了农民的代役租、徭役和各种封建贡赋;在法律上领主丧失了对他们的农民的一切合法管辖权,农民变成了国家属下的人民,获得活动、迁移和结婚的自由;这些地区采用法国的度量衡,实行贸易自由。拿破仑对他的统治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兄弟哲罗姆说:“人民一旦尝到了一个明智而开明政府的好处后,谁还会希望恢复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呢?”1804年后,随着《拿破仑法典》的全面推广,这里成为法国革命原则渗透的地区,一些新的司法概念,如陪审制度、公开审讯等也开始进入当地居民的新生活。

——据《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的影响研究综述》整理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概括“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占领区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谈一谈你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出身于耕读人家,广泛涉猎经史子集,在父亲的指导下,他从《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开始学起。他先后多次参加乡试不第后,丢下科举,一心学医。1909年,他完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是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的专著,主张学习吸收西方医学的先进成果来补充中医,力主实现中西医之融通,力求发展中医。张锡纯深受“津沽医学”鲜明地域性、广泛包容性等特色影响,摒弃当时中医界固守旧说、空谈理论的恶习,接受近代科学实验的方法,一丝不苟、细致观察病情,成为当时一种新的学风。1928年,张锡纯寓居天津,开办了天津“国医函授学校”和“中西汇通医社”,培养后继之士,建立中医院以巩固阵地。

——摘编自王远韬、刘毅《近代中医科学化的先驱——张锡纯》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锡纯取得巨大医学成就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张锡纯医学研究的当代价值。
2024-05-24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科尔沁左翼中旗民族职业中专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自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加速,同时出现了反全球化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33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时代
1936苏联模式的形成
1944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关贸总协定签署
1956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材料二   令人震惊和值得深思的是西方国家既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又是反全球化的主阵地,西方国家反全球化的主要群体是担心失业,担心丧失福利,害怕经济利益受损的弱势群体。

——王晓梅《西方国家弱势群体“反全球化”的根源》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引发全球经济危机,部分发达国家反全球化,由民间变为政府牵头,英国脱欧、美国退出TPP、边境修墙、控制移民等,都说明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成为反对全球化的推动力量。

——姜少敏《经济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力量的博弈过程、现状与趋势》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变化,并指出影响这些变化的重大事件或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反全球化”力量的变化和原因,据此谈谈你对“反全球化”的认识。
2024-06-06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明清之际,学者归有光指出:“盖汉儒谓之讲经,而今世谓之讲道。夫能明于圣人之经,斯道明矣。”顾炎武亦言:“刘石(刘渊和石勒)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二者的观点旨在(     
A.倡导经世致用学风B.维护封建纲常伦纪
C.弘扬先秦儒学本质D.探寻王朝救弊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欧洲人在地理大发现中获得的世界地理新知识。利玛窦本人在中外文著述中都说《坤舆万国全图》是他亲手绘制的,明代科学家李之藻等人在《坤舆万国全图》的序文中也有同样的说法,阮泰元《两仪玄览图》序文中亦提及此事。但近年来,美洲郑和学会会长李兆良提出,《坤舆万国全图》并不是利玛窦的作品,而是郑和为了准备第七次下西洋绘制的,“成图时间为1428~1430年”,该图“证明明代中国人比哥伦布先抵美洲”。李兆良所有演绎的逻辑起点是:《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以奥特里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的”,但《坤舆万国全图》上面共有“1114个地名,全部是中文标注,比奥特里乌斯的世界地图增加了几百个”,《坤舆万国全图》上这些多出来的几百个地名是从何而来的呢?他的结论是:这些多出来的地名“只能得自中国资料”,即15世纪前期郑和环球航行时所绘的中文世界地图。李兆良此处所说的“奥特里乌斯的1570年世界地图”,指的是奥特里乌斯(Abraham Ortelius)所编地图集《地球大观》中的一幅世界地图。《地球大观》于1570年首次出版,是世界史上第一部近代地图集。李兆良还写道:“《坤舆万国全图》有原本藏在南京,官吏们密谋以利玛窦顶替作者”,“官员们在原图上添加序言和有限地名,利用利玛窦名义公开”。李兆良主要依据两种文献:一是明代梁辀的《乾坤万国全图古今人物事迹》,二是《利玛窦中国札记》。对照一下梁辀原文,没有一个字可以支撑李兆良的观点。

——摘编自龚缨晏《〈坤舆万国全图〉与“郑和发现美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利玛窦在北京绘制出《坤舆万国全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李兆良的“新发现”谈谈史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印度政治单元的分散和不统一、导致了传统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一个意见、利益、冲突和权力多元化的社会正是民主制形成的基础和切实保障。另外,印度教超自然主义传统使印度对专制君主缺乏绝对服从和拥戴的文化思想基础,把社会分割为许多种姓集团,众多种姓之间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争斗制约了国家的权力。从18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对印度传统的一些政治制度进行了强力改造并输入英式政治文化,从而使带有西方特色的政治创度和政治文化渐渐在印度扎下了根。此外,不断接受西式教育的印度政治精英们的推崇和模仿,使他们逐渐接受了英式政治理念。

——摘编自赵鸣歧《印度独立以来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抉择与实践》

材料二   印度1950年宪法规定,印度的立法机构分为代表各邦的联邦院(上院)与代表人民的人民院(下院)。在权利分配上,上院比下院的权利要小得多。印度的联邦院尺是“从法律上讲,与人民院的地位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几乎不具有监督政府的职能和财政权,而且权力越来越小,与英国上院的转化有异曲同工之处。在立法与行政的关系上,印度也与英国一样,都贯彻行政对议会负责的原则。与近代英国一样,印度的总理同样来自占议会多数的政党,他召集的内阁同样对议会负责。

——摘编自毛范《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治体制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度现代政治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现代政治文化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印度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初的美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1860年,美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世界第二大制造业国家。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相当于整个欧洲工业产值的一半。美国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在以芝加哥为西端、以华盛顿到波士顿为东线的区域内。19世纪美国的单位劳动力成本和资本价格一直高于其最重要的竞争对手英国,但美国通过大力普及和发展教育、引进人才、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等手段和途径,努力提高劳动力的专业化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从而弥补了由劳动力和资本价格较高而带来的损失。1790年,美国的城市化水平只有5%,1920年,城市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与制造业就业人数不断增加相适应,美国城市人口比重(城市化率)不断增长,从1790年的5%迅速提高到1920年的51%。

——摘编自李佐军《美国工业化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1979年,面对国内生活消费品供给与民生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党和政府决定适当发展轻工业,调整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重,食品、纺织、服装等乡镇轻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工业得以复苏。1986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批转经济特区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明确了建立工贸结合外向型经济的总任务。199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增强了工业企业的市场活力;1994年,国务院发布《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这是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政策,民营工业企业尤其是广东和江浙一带的民营工业企业快速崛起。众多中国工业企业以此为契机,面向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运营,中国工业的规模得到了提升,“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展现中国工业实力的标签。

——摘编自盖元臣《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探析——基于工业化发展的视角》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工业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化的主要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美国和中国工业崛起中获得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5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名称为输出管制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194911月在美国的提议下西方发达工业国家成立的非官方国际机构,共有17个成员国,其宗旨是限制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和高新技术1952年成立中国委员会,是对中国实行禁运的执行机构禁运产品有三大类,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技术产品和战略产品19944月,巴黎统筹委员会宣布正式解散

——摘编自《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中国委员会:1945—1994》

材料二   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从199611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瓦森纳协定》包含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社会主义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

——摘编自《〈瓦森纳协定〉与美国政府的技术输出政策》

材料三   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更多依靠中国装备、依托中国品牌,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的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完成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力争用十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摘编自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成立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签署《瓦森纳协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统筹委员会和《瓦森纳协定》的共同点。
(3)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毛泽东说“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2024-03-1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历史悠久,史学传统源远流长。中国历史学同哲学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一样,面临新的时代要求,肩负重大历史责任。

材料一   中国史学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司马迁作纪传体通史《史记》,为的是“述往事,思来者”;司马光作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希望统治者能够“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是舍非”。人们称赞《史记》所述“不虚美,不隐恶,其文直,其事核,故谓之实录”;唐代史学家刘知幾撰写《史通》,专设《直书》一篇,盛赞史学史上那些敢于秉笔直书的史学家。此外,中原地区历代王朝历史的更迭和衔接所产生的政治向心力和历史影响力不断为周边各族所认同,或作为学习的榜样,或自认为炎黄的后裔,以至自称是炎黄以来“治统”和周公、孔子以来“道统”的继承者。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一部分较为开明的地主阶级士大夫开始积极倡导经世致用之学,注意研究当代史学,也研究中国边疆和世界各国的史地,从而形成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史学思潮。19世纪后期,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通过撰写外国史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史学为斗争工具,宣扬资产阶级进化论观点,批判封建正统史学,资产阶级新史学思潮随之勃然兴起。19世纪末改良主义运动失败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史学家有意识地利用中外历史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以粉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梦想。

——摘编自陈永清《略论中国近代史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材料三   1951728日,中国史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郭沫若在会上以《中国历史学上的新纪元》为题致辞,提出新中国史学发展在六个方面的转变,即由唯心史观转向唯物史观、从个人兴趣出发的历史研究转向从事集体研究、从名山事业的研究态度转向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从贵古贱今的偏向转向注重近代史的研究、从大汉族主义转向注重研究各少数民族的历史、从欧美中心主义的思想转向注重研究亚洲历史,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张越《新中国史学的初建:郭沫若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史学所具有的优良传统。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中国史学所肩负的时代责任。
2024-04-20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