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4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手把花枝唱竹枝,竹枝新谱夜郎词。故人万里如相忆,夜夜中华梦到时。十丈街衢百尺楼,并无城郭巩金瓯。但知地上繁华甚,更有飞车地底游。黄雾迷漫杂黑烟,满城难得见青天。最怜九月重阳后,一直昏昏到过年。五十年前一美人,居然在位号魁阴①。教堂高坐称朝贺,赢得编氓   ②跪颂经。健儿负弩为前驱,八马朱轮被绣襦。夷狄不知尊体统,万民夹道尽欢呼。”

“古来印度号西天,佛法于今亦可怜。惭愧称王数十载,尚叨女主赐华筵。国政全凭议院施,君王行事不便宜③。党分工保相攻击,绝似纷争蜀洛时。短衣脱帽谒朝中,无复山呼但鞠躬。露膝更无臣子礼,何妨裸体入王宫。……”

(注:①魁阴,即“queen”,指女王;②编氓,指平民;③不便宜,指权力受约束)

——摘编自张翼祖亲历英国伦敦时所写的《伦敦竹枝词》(1887年)

(1)结合所学知识,阅读理解材料,提取有关英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信息。
(2)如何解读作者《伦敦竹枝词》中的思想倾向?
2024-05-01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规模需要资本,资本需要保证,而保证需要合并。制造商们仍然真诚信奉自由经济和个人主义,但是规模越大越合算这一点不容忽视,但竞争总是扼杀竞争”,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有误的是(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垄断B.垄断阻碍了竞争,易于导致腐败
C.资本家通过垄断组织获得高额利润D.垄断资本家放弃了自由主义信仰
2024-05-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兰教育合作组织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帝国就其实际范围而言是微不足道的,它仅包括少数岛屿和沿海据点,但它不仅在欧洲和东方之间的贸易中获利,还从纯粹的亚洲贸易——如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之间的贸易——中牟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帝国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B.帝国的太平洋贸易是在菲律宾和墨西哥间进行
C.帝国主要侵略除巴西之外的中、南美洲等地区
D.帝国主要从纺织品、枪支和手工制品等中获利
4 . 【塞尔登中国地图】

材料   《塞尔登中国地图》采用中国古代风景画手法,使用汉字标注,并采用上北下南方位,同时标识了欧洲风格的罗盘和比例尺条。图中明朝信息最为丰富,北京城、黄河、各省边界等都有详细描绘,但却仅位于地图左上部分,中国南海前所未有地占据了中央位置。地图展现了东亚和东南亚全貌,覆盖了西起印度洋、北抵日本海、东南达印尼中部诸岛的广大地区。该地图准确性较高,可能是一幅航海路线图。这些航线以中国南部的泉州与漳州港为起点,形成一个网络,最远可达地图最西端的印度卡利卡特港。有学者根据图中信息判定,该地图为明末中国人所绘。

该地图后被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约翰·萨利斯获得,辗转落到了约翰·塞尔登(1584~1654)手中。塞尔登是英国律师、下议院议员、东方学家,是对波斯、阿拉伯以及中国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英国学者之一。在他那个年代,海洋是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塞尔登比同时代的人更敏锐地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正经历海洋变迁的时代,他主张海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由国家行使管辖权。在去世前夕,他将该地图捐赠给母校牛津大学,《塞尔登中国地图》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摘编自(加)卜正民著《塞尔登的中国地图:重返东方大航海时代》等

选取适当的角度,结合所学,对材料中的历史现象予以合理的解读。
(要求:角度恰当,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不得大篇幅照抄材料。)
2024-04-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5 . 如表为当代学者统计的1780~1860年英国生产率增长的部门贡献数据(部分)。对该如表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的英国(     

权重生产率贡献(权重*生产率)

棉纺织业

0.07

1.9

0.13

毛绒业

0.015

1.3

0.05

运河与铁路

0.07

1.3

0.09

铁业

0.02

0.9

0.02

农业

0.27

0.7

0.19


A.经济结构整体趋于平衡B.纺织业在经济中的占比最大
C.基础设施建设非常完善D.农业生产进步助力工业变革
2024-05-0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德国总理特奥巴德·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在1914年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英国和德国未做好战争准备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人们对战争充满乐观
C.索姆河战役打破了这些幻想D.英、德两国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
2024-04-2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魏晋至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历史现象出现的背景解读最合理的是(     
历史现象历史背景
A魏晋玄学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生活作风上要求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战乱频繁,生活物资匮乏
B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北民南迁加快了民族交融
C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国家颁行《唐本草》印刷术的进步导致伪劣医书泛滥
D晋代法显、唐代玄奘西行取经,鉴真东渡,空海来华佛教在东亚深入广泛传播
A.AB.BC.CD.D
8 . 如图所示为某次战役,对该战役解读最合理的是(     

A.它成为二战的转折点B.使二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C.德国“闪电战”突袭波兰D.标志德军“速决战”破产
2024-05-0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含周边)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并筹建国际联盟,作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华盛顿会议,在承认美国优势的基础上,就拆散英日同盟、限制海军军备和解决中国问题等达成协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最重要结果之一、就是雅尔塔体制的建立。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是雅尔塔体制所确立的美苏两强主宰世界大国霸权政治秩序,它的核心是美苏关系,随着美苏关系力量对比的消长,国际政治秩序发展相应的变化。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教学与研究》(1982年02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进行解读。
2024-04-3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10 .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自公元1500年以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胡椒的种植采摘非常艰辛B.各国对胡椒的争夺异常激烈
C.胡椒的烘干工艺独特复杂D.欧洲殖民扩张充满血腥残暴
2024-04-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滨州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阶段性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