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生产力:工业革命使________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②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_________发生重大变革,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科学化的管理日益受到重视;出现了__________
③阶级结构: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_______
④社会生活:现代工业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人们的________有所改善;休闲娱乐和群众性_________逐渐兴起,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_______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2)消极影响
①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________加剧、城市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②工业革命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19 世纪末20世纪初,________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024-02-1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预习自测
2 . 官员的选拔体现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后,改革选官制度。汉武帝创建太学,以儒家经典教授诸生,成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武帝还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元光元年,建立察举制度,实行考试选拔人才。汉武帝打破商人不得为吏的旧传统,重用了一批精通本业的商人。同时,选官用人不论民族、出身,唯德、才是举。完成了由汉初的“功臣政治”向“贤臣政治”的转变,为武帝开创盛世奠定了人才基础,在中国古代选官史上具有开拓意义。

——摘编自王国民《汉武帝选官用人的改革》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样以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宋代对科举制进行了整顿与改革,使之更加完善。且宋朝皇帝十分重视选拔文士治国,所以科举取士至宋朝时达到了极盛。两宋时期,进士科共开118科,录取进士42000余人。开宝六年,宋太祖在讲武殿亲自主持进士科考的复试,从此确立了殿试制度,此后又形成了乡、省、殿三级考试……为杜绝请托舞弊之风,淳化以后相继制定了锁院、糊名、誊录、磨勘等制度,从而把科举考试基本上建立在了公平竞争的基础上。

——摘编自马茜华《中国古代选官主导方式演变述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选官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对隋唐政治产生的积极影响。
(3)结合材料三与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达到极盛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希腊人来说.殖民等同于一次地理发现.极大地拓展了希腊世界的范围,开阔了希腊人的眼界。从此,希腊本土与整个地中海、黑海地区成为一个有密切文化联系的整体。殖民还使希腊本土的社会矛盾有所缓解,导致大批新城邦的形成,扩大了希腊城邦之间的经济往来,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增加了奴隶的外部来源。但另一方面,希腊殖民也伴随着侵略和暴力,殖民者的成功是建立在当地土著居民的痛苦基础之上的。

——摘编自周启迪主编《世界上古史》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帝国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4-05-0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编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并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公元前8世纪,随着铁器的普遍使用,希腊社会内部阶级分化明显,达到城邦兴起的程度。此时的城邦皆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独立自主。与东方的商业联系和对东方文明的吸收表明希腊城邦形成之际就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上,这对希腊城邦形成具有特殊意义。在城邦建立同时,希腊人袭用腓尼基字母,创造了自己的文字,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行,使希腊各邦有了共同的节日和历史纪年。与东方各国不同,希腊城邦大多建有神庙,宗教思想在城邦意识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城邦治理过程中,出现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等不同政体,在许多城邦,公民政治获得充分发展,公民可直接参与城邦管理,这对希腊城邦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影响巨大。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篇》

材料二: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欧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城市从诞生之日起,就展开了争取自治权的斗争,形成了市民共同体。获得自治权的城市不仅由各阶层的代表来决定大事,还以金钱和人力支持王权,成为王权的重要支持力量,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新兴的城镇,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它们提供市场,制造物品,保持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此外,中世纪城市还是近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为世俗教育和文化发展提供保障。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城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的角度,简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的积极影响。
2024-05-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6 . 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31914年间作为一个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十分突出。到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始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期的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随着权力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经一跃而成为世界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雅尔塔体系作为对二战结束后的和平安排,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的。双方认识到要争取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于是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原则正式纳入了国际关系体系。二战后,美苏之间虽有多次冷战对抗,但双方之间始终没有发生过热战。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大国要想发动战争特别是世界大战都受到约束。如果说凡尔赛体系是孕育了另一次世界大战的体系,那么对雅尔塔体系则不能做出这样的结论。它体现在战败国的处置,并使之非法西斯化和政治经济民主化方面,也体现在给予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和国家独立的支持方面。二战结束后的历史已经证明,就世界范围来说,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的主要目标已经得到实现。

——摘编自徐蓝《战争与和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尔塔体系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
2024-04-26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洋务运动,打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第一枪”。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逐渐从封闭走向开放。洋务运动历时三十五载,创办近代企业的同时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开化。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洋务运动引进的“西学”在实践中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有着标志性意义。

----摘编自李登辉《洋务运动对我国近代化的积极影响和启示》


根据材料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李良明林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左“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10 . 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的载体,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又都有自己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官制,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如汉、唐那样的地方分权时代,抑或明清那样的的高度集权时代,都没有改变帝王的独裁专制性质。

——《中国历代职官沿革史》

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几乎没有人关心公民权利的问题,他们仅仅关心联邦政府权力如何分立与制衡的问题。直到1791年,美国宪法才包含进了权利法案条款,规定了公民不受政府制约的自由。法国《人权宣言》在巴士底狱暴动一个月之后就诞生了。对于大多数代表而言,这场革命的最振奋人心的、最具转变性意义的胜利在于确保公民的权利、自由以及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而不是对政府结构和运作程序的常规性和技术性的描述。

——《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官制的主要特点。结合史实,列举汉唐“地方分权”、明清“高度集权”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法两国在确立公民权利过程方面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