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764 道试题
1 . 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下列历史信息正确的是(     

A.羽蛇神金字塔是古代美洲埋葬死者的陵墓
B.伊本·西那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是重要世界文化遗产
C.米隆的《掷铁饼者》是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典范
D.史诗《摩诃婆罗多》是研究高丽王朝历史的重要典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1848年1月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欧洲社会形势的评论的一段摘录。这反映出当时欧洲的(     
……今日,这些阶级依然平静。的确,它们并没有达到往日受政治热情煎熬的程度;但是,难道你们看不见他们的热情已从政治上转向社会了吗?难道你们看不见在他们内部逐渐流传一些意见和思想,其目的不仅是要推翻这样一些法律,这样一届内阁,这样一个政府,而且还有这个社会本身,是要动摇它目前赖以支撑的基础吗?……
A.大陆法系弊端暴露需要完善B.新思潮正在推动社会的变革
C.大国争霸已造成了社会动荡D.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即将来临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1585年巴西伯南布哥地区的66家糖坊中有2/3的奴隶是印第安人,到1638年时这里的奴隶已全部是黑人奴隶了。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巴西制糖业快速发展,其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市场。这说明当时巴西(     
A.大地产制影响经济发展B.独立运动爆发的条件已成熟
C.经济结构单一特点明显D.奴隶制度呈现资本主义因素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法语是敌人的语言”;“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原有的社会控制结构体系摇摇欲坠,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无论是国家的领土边界还是国家的利益边界,是以民族边界的大小来决定的,民族承载着国家,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材料二   14世纪初,资产阶级只是一个势单力薄的阶级,它不得不与王权相结合,结成同盟来斗争,支持国王逐渐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王朝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近代民族国家。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英国是如何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资产阶级构建“近代民族国家”的努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文艺复兴以来,英国牛津大学奉行旨在培养教俗精英的博雅教育。19世纪中后期,牛津大学推行改革,其中历史学科在渗透专业化的过程中兼具了培养教俗精英和专业学者的功能。自1901年起,史学成为牛津第一大学科。这(     
A.顺应了文官制度改革B.促进了英国职业教育C.得益于人文主义兴起D.构建了现代史学体系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50年以后,非洲的国际移民潮逐渐扩大,主要分布在欧洲(1060万人)、亚洲(460万人)和北美(320万人)。非洲知识分子选择的欧洲国家主要是英、法、德、比和北欧国家,非洲移民者不再是学生,而是高层次的专业科技人员,如内外科医生、牙科医生、工程师、企业家、音乐家、艺术家、大学老师等。这种情况出现的关键因素是(     
A.西方对非洲的殖民压迫增强B.现存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C.欧洲国家移民政策发生变化D.世界公正平等观念的普及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如今的学术生活中,关键词真可谓“熟悉的陌生人”:我们天天都在与关键词照面,但若有人真的问起来何谓关键词时,怕是多数人都会一时语塞,或者仓促应答而言不及义。关键词虽然“常见”,但并未成为“常识”,而且还一直存在着许多的争论、异议,远未达成“共识”。因而研究关键词首先在知识学上便是必要的,然则关键词所涉及的却不只是一个纯粹知识性的问题,它更是一门知识社会学,甚而,词语政治学。……归纳说来,研究关键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自身的存在,我们作为核心概念或关键词的存在,并提升我们自我变革的自觉性和能动性,最终达到改变世界的目的。

——寇淑婷、金惠敏《关键词何以关键——从文本到文化/政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年代,提炼出一个年代关键词,并运用三个及以上史实(可选择一个中国史史实)予以论证。(要求:年代关键词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棉花本是一种在个别区域种植的农作物,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主导了棉花的生产销售,有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种棉花的情景:“那里还有一种长在野生树上的毛,印度人穿的衣服便是从这种树上得来的。”在秘鲁,考古学家发掘出公元前2400多年前的棉织渔网。在距今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墓中,考古学家也发现了罕见的盛有棉籽的器皿,以及木乃伊身上缠绕的棉布彩带。

材料二   棉的故事并非始于18世纪末期英国产业的工业化,也非始于19世纪美国奴隶种植园的原棉生产。早在欧洲和其他各州掌握棉纤维的栽培、纺纱和织布之前,亚洲就占据着这种原料和布料生产与贸易的统治地位。这是一种在印度广为人知的东西——印度在成为殖民地之前的财富依赖于棉纺织品的国际贸易,在中国同样如此。早在明代以前,棉纺织生产就已经发展成为经济领域最大的产业之一,供养着数以百万计的耕种者、纺纱匠和织布匠。棉是纳税的媒介,是比丝绸、苎麻和其他纺织纤维更常见的织物。

——摘自【意】乔吉奥·列略《棉的全球史》中文版序言(2018年)

材料三   作为一种全球性工业,英国棉纺织工业在19世纪将原本相对孤立的地区联结、整合起来,纳入新的国际分工的世界经济体系中。美国南部奴隶种植园采摘的棉花,被运往英国利物浦港口,在兰开夏郡的工厂被生产成棉纱,出口到印度制成棉织品,再销往中国市场。迟至20世纪初期,美国南部的广大棉农依然生活穷困,没有原棉贸易价格中的话语权与商议权。印度、埃及等国棉花种植者生存状况进一步恶化。至19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工业初创的全球体系客观上整合起世界经济,重塑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摘编自杨松等《内驱与统合: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及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棉花种植及利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前棉花产业的区域分布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棉纺织业在此区域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对全球体系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世纪以来的亚洲,铁路、港口、船坞等基础设施同时兴起,以人力、兽力和风力为动力的中世纪的交通运输体系正在被以蒸汽机、机械化运输工具和铁路为核心的近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所取代,这些变化(     
A.成为了“亚洲觉醒”的直接原因B.促进了近代亚洲社会转型
C.引发了西方列强瓜分亚洲的狂潮D.推动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4高二下·天津·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得以发展B.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C.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D.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发生逆转
昨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3 迁徙、贸易与文化交流交融(选必3第3~4单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