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秦始皇令蒙恬北筑长城,以御匈奴。东起辽沈,西迄临洮,陵山越谷五千余里,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

——引自孙中山《建国方略》

材料二

《我们的长城—四万万七千万》

(《中苏文化杂志》“抗战特刊”创刊号封面漫画,193711月)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围绕长城的价值,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24更新 | 67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2 . 用历史的慧眼,观世界格局之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帝国开拓了广阔的市场,攫取了大量的财富和利润,但在美国革命中解体了,这是对英国殖民体系的重大打击。恰在此时,工业革命在英国已开始起步。工业革命的几十年间,既是英国确立全球经济霸权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在自由主义指导下重建帝国的时期。这一时期帝国重建的主旨之一,是将自由贸易强加于世界,从而保证英国对世界贸易的控制。为实现这一目标,“炮舰外交”必不可少。

1815年,英国第二帝国出现了,殖民地数量也随之增加。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稳居世界头号工业强国。与此同时,由于“光荣革命”的遗产渐次落伍,英国人以和平、渐进的方式变革了自己的政治制度。但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候就隐藏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后就开始从绝对领先的地位上跌落下来。

——摘编自齐世荣等《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上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首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军事冲突,也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格局。……19191月,一战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建立起世界新秩序——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为了维护主要战胜国的利益,对战败国领土及其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尤其是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法国陆军元帅福煦在听到和约内容后就作出了神奇的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休战。”结果不到20年,凡尔赛体系就在大萧条和纳粹党崛起的轮番冲击下摇摇欲坠,最终在德国闪击波兰的战斗中土崩瓦解。

——摘自范主《时间的战争:五百年钟表博弈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20世纪后半期的世界大部分时间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度过。现行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主要是在二战后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制度基础上建立的。而后尽管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并最终瓦解,但三大制度支柱依旧留存下来,关贸总协定后来发展为世界贸易组织,与其他两大国际经济制度一起为当今世界经济正常运行提供基本的制度规范与保障。

随着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崛起而传统发达国家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以及既有的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安排已难以适应这一结构性转变,改革在所难免。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政府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左凤荣等《世界百年大变局》

(1)根据材料已,概括19世纪中叶前后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列举19世纪50年代英国维护其“绝对领先的地位”的重要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格局”划时代的改变,简析导致凡尔赛体系仅20年就“土崩瓦解”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现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三大制度支柱”。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共同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合理性。
2024-01-24更新 | 846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筑全国铁路,起海陆军而强中国……今何时乎?列国交通竞争、互校优胜劣败之时也。……夫辟地利,开明智、通商业、广邮政,起农工林矿之业,达辽、蒙、准、藏、滇、桂之防,皆非铁路不为功矣。凡铁路所到之处,即为文明繁盛,铁路未开之所,即为闭塞榛荒,此万国已然之迹也。而达国广土,需之尤迫。

——康有为《清计全局筹巨款以行新政筑铁路起海陆军折》(18989

请简要评析康有为“筑全国铁路”之建议。
2024-01-24更新 | 55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及法弊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

——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材料二   北宋富弼言:“求人之本,唯科场最大。”“国家沿隋唐设进士科,自咸平、景德以来,为法尤密,逾于前代。”南宋朱熹言:“居今之世,使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

元仁宗曰:“设科取士,庶几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兴也。”“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元宰相奏言:“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以‘四书’‘五经’,以程学、朱晦庵注释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元欧阳玄云:“贡举法行,非程朱学不试于有司(职官),于是天下学术凌然一趋于正。”

——赵汝愚《宋名臣奏议》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九品中正制“始造”之本意。结合所学,说明“法弊”之表现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科举制“逾于前代”之处。简析元朝科举“非程朱学不试”的原因。
2024-01-24更新 | 617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说:“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普遍交往……使每一民族都依赖于其他民族的变革”“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这段话旨在(       
A.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B.反映生产方式、交往和分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C.阐明各民族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D.揭示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演进的根本动力
2024-01-24更新 | 793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观察下面的示意图,图中所示路线反映的史实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蒙古军队西征
C.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D.中国造纸术的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中世纪开始后的数百年间,亚里士多德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尽管其希腊文原稿在拜占庭保存完好。但在750至900年间,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都被译成阿拉伯文,其中一些直接译自希腊文,一些由古叙利亚文转译。之后,他的著作又从阿拉伯文译成拉丁文。到13世纪,亚里士多德几乎所有著作都有了拉丁文译本,并闻名于西方世界,而最大的翻译中心是西班牙的托莱多。上述材料旨在说明(       
A.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B.西方文明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伊斯兰文明
C.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古希腊学者
D.希腊字母演化到拉丁字母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
2024-01-24更新 | 1399次组卷 | 18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8 . 广交会见证了中国外贸结构与质量的巨变。1957年4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消息《出国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记录下新中国第一次举全国之力办起的外贸活动——广交会。1999年的第86届广交会上,机电产品首次跃升为第一大类出口产品。2001年后,广交会“一位难求”,被视为“中小企业孵化器”。自第101届起,广交会全称改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1957-2020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了3000多倍,已跃居世界第一贸易大国。材料主要反映了(       
A.广交会是中国外贸第一展
B.中国以开放姿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广交会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D.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开放战略的实施
2024-01-24更新 | 711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辛亥革命时期,不少革命党人头脑中只有“排满”二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南北议和时,孙中山要求继续把革命推向前进,反对向袁世凯妥协,但“党人即起异议,谓予(孙中山)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国之用,众口铄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材料旨在说明(       
A.三民主义思想不适合中国的实际B.南北议和改变了辛亥革命的性质
C.革命党人尚未普遍认同三民主义D.孙中山主张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
2024-01-24更新 | 931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寡,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2024-01-24更新 | 816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