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经考古发现,辽宁省朝阳市发现的唐朝坟墓中出土了数十件唐代铁农具,主要有锄、镐、锸、铲等,还有粮食加工工具及马、牛、羊、猪等动物陶瓷,与中原唐墓里文物相比,造型风格基本一致。这反映出朝阳地区(     
A.中原农耕技术广泛传播B.农耕文明起源相对较早
C.政府重视农业技术推广D.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98年,考古人员在印尼海域发现的唐朝时期古沉船“黑石号”中载有约5万件长沙窑瓷器。在“黑石号”沉船出水文物中,有一件题为“湖南道草市石渚孟子有明樊家记”的长沙窑瓷碗(见下图)。以上考古成果说明唐朝(       

①海上对外贸易已经十分发达       ②石渚草市的瓷器已远销海外
③已注重宣传商品的品牌价值       ④长沙窑瓷器只面向国内市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95年,尼雅遗址考古对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织锦绚丽的色彩、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它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出土五星织锦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五星织锦护臂由皇家官府(织室)专门织造的,最终却出现在西域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摘编自《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小记》

材料二: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这主要表现在每个民族都在执著地追求使用自己的民族语言。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增进整个民族的共同情感。这种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均还属于文化和心理层面上的。……资产阶级便在推翻王朝国家、构建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与王朝国家相比,这种近代民族国家更加统一与完整。

——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三:国际法建立在欧洲文明基础之上,作为欧洲区域法诞生,且与其他非欧洲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并存。随着欧洲国家的武力和殖民扩展,欧洲的国际法扩展到全世界,其他文明的国际法律规则随之消亡。20世纪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普适性要素不断增加,成为全世界都能接受的唯一国际法律规则,国际法共同体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力《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的国际法史与文明互融》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汉代蜀锦织造的劳作方式、工具与地位。并以民族关系视野下的政治、军事、经济三个角度阐述汉朝“西域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的原因和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路径和表现。
(3)阅读材料三,概括国际法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阐述二战后“国际法的主权及平等原则在全球得到真正体现”的重要成果。
2024-01-2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北起辽宁,南至广东,东至山东,西至四川、陕西,都有战国时期的铁器出土(见下图),数量和种类都大大增加。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A.各地经济水平趋于一致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C.冶铁中心遍及全国各地D.集体耕种方式得以普及
2024-01-2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59年,在甘肃省武威磨咀子汉墓中出土了授予老人的“王杖诏令”简册10枚;1981年,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征集到了出土于磨咀子汉墓的“王杖诏书令”木简26枚。这些诏令主要记载了尊敬老者、高年赐杖以及处决殴辱受杖老人等内容。据此可知,汉朝时期(       

A.政府注重基层治理B.关注教化成为社会共识
C.社会优抚体系初创D.程朱理学影响范围扩大
6 . 古云“善事父母为孝”,汉代经董仲舒的合理改造,孝悌观念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也成为以后中国社会的一种伦理信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出土于甘肃威武的木简有文载:制诏御史曰“高皇帝以来至本二年(公元前72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始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詈、殴辱者,逆不道。得出入官府……市卖复毋所与。”“年七十受王杖者比六百石(注:汉低级官职),入宫廷不趋……有敢征召侵辱者,比大逆不道。”。

——甘肃省博物馆藏文物王杖简

材料二   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九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范晔(南朝)《后汉书·礼仪志》

材料三   丞相故事,四科取士。……及刺史两千石察举茂才、尤异、孝廉之吏,务尽实核,选举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便习官事,书疏不端下,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

——《续汉书·百官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史料类型和史料价值上的不同。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汉代治国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4-01-2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汉代牛耕画像石,出土于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画像中二牛抬杠犁耕,农夫单手扶犁,旁边还有一个妇人正挑着担子为农夫送饭,农夫后方还有一儿童提篮播种。这一文物反映出(       
A.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开始确立B.生产方式具有多样性
C.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明显D.农耕家庭的劳作场景
8 . 亚历山大东征后,留下很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城市,位于阿富汗的阿伊哈努姆是其中之一。城里有体育场、宫殿和圆形剧场,还出土了希腊雕塑、大量希腊样式的钱币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手稿等文物。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亚历山大东征(     
A.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碰撞交流B.扩展了希腊人的活动范围
C.加强了东西方经济贸易往来D.强化对被征服地区的控制
2024-01-10更新 | 350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下图所示为考古出土的西夏文物西夏文《论语》(左)、西夏文佛经(右)。由此可知,西夏王朝(       
A.与北宋文化交流频繁B.政治制度已完全汉化
C.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征D.把佛教当作官方宗教
2024-02-0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

文物

竹简和木牍

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整套乐器

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笠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五铢钱

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绒,封泥钤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异域风格文物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提取一项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