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7 道试题
1 . 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2021-09-12更新 | 5925次组卷 | 5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D.等级秩序的确立
2021-09-27更新 | 5170次组卷 | 3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左传》记载,前676年,虢公、晋侯朝见周王,周王以美酒款待二人,并皆赐给二人玉五毂,马三匹;前488年,根据吴国的要求,鲁国以相当于侍奉周天子的规格百牢(即猪、羊各百头)之礼招待前来会晤鲁公的吴王夫差。据此可知(     
A.礼崩乐坏影响政局稳定B.社会治理秩序亟需重构
C.礼制带来沉重经济负担D.政治经济实力左右礼制
2023-06-01更新 | 1465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2021-10-07更新 | 4684次组卷 | 35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新高考七省专用)
5 . 2003年1月,欧洲议会就是否支持英国对伊拉克动武进行辩论、投票,法、德两国要求一切可能和平解决危机,其主张获281票支持,209票反对。会后,英、意、葡等欧盟5个和东欧3个入盟候选国领导人联名发表公开信,表示坚决支持美国对伊战争。由此可知
A.欧美联盟关系裂痕凸显B.英国脱欧倾向初露端倪
C.美国极力操控欧洲议会D.法德两国主宰欧盟事务
2021-12-27更新 | 4409次组卷 | 3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唐朝要求弘文馆生、崇文馆生研习经史须用官方正音“读文精熟”;科举考试须使用官方颁布的韵书;吏部将“言辞辩正”作为铨选四项标准之一。这些规定有利于
A.文化交流B.扩大选官基础C.澄清吏治D.推动方言传播
2021-09-27更新 | 4335次组卷 | 30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明代沿海地区有七大防区,大规模海防所城建设逐渐形成布局框架。如图为明代各防区海防所城总量示意图。这种海防布局反映出(     

A.东南地区海疆形势严峻B.政府放松对海外贸易的限制
C.政府海防意识开始增强D.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023-11-11更新 | 1088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2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吉尔伽美什与阿伽》是古代两河流域史诗中最短的一部。该史诗中没有神灵,只有人类活动,记载的事件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纪前期。史诗还透露了当时国王决策需要咨询长老议会和人民大会,并且不能随意推翻后两者的意见等信息。据此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没有受到神学影响B.深受印欧人迁徙影响
C.专制王权尚未形成D.最早确立了民主政治
2023-06-20更新 | 109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4年1月“七省联考”考前猜想卷-历史01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作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 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2021-06-09更新 | 3824次组卷 | 2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5(新高考七省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作理提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2023-12-19更新 | 1101次组卷 | 16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