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2024·新疆·三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是欧洲饥荒的高发时期,直至1739年,仍有时人记载:“当前法国很多省份都非常缺乏粮食,奥尔良公爵只得花费200万里弗(约合10万英镑)从英国购买粮食。以适中的价格卖给穷人。”法国从英国进口粮食的状况此后十年仍未改变。据此推知(     
A.英法两国经济往来日益密切B.英国农业发展为工业化积累了资本
C.英法两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法国社会矛盾激化助推了革命爆发
2 . 明代嘉靖年间,浙江的《太平县志》记载:有业于农者“或田而稼,或圃而蔬,或水而渔,或山而樵,或畬而种植,或操舟于河,或取灰于海,或为版筑,或为佣工,各食其力,而无或惰焉。”这反映出当时(       
A.农业生产区域化增强B.使传统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C.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D.农业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024-05-22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如表史载先秦至隋代黄河决溢改道基本情况表,据如表推断,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代基本情况
先秦、秦决溢改道的记载很少
西汉决溢达十次之多,其中五次都导致了改道
东汉决溢一次。前期河患严重,王景治黄后河患减轻
魏晋—隋长期安流,三百多年只有三次决溢
A.治河官员的贤愚B.历史记述的疏密C.农耕区域的伸缩D.封建王朝的盛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我国历史发展看,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孟就主张增殖人口、重视人口品质。《周礼秋官》记载:“司命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后,皆书于版……献其数于王。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提倡早婚。商鞅提出了“制工分民之律”的思想,注意人口管理。西汉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晁错主张,要使百姓乐迁,必须在经济上、政治上给以优厚待遇。东汉末年的徐干提出了“民数周为国之本”,指出搞好人口调查是国家制订政治、经济政策的基础。唐代杜佑的《通典》之“户口人口论”认为,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到了宋朝,南方户口日益繁盛,苏轼主张将人口从稠密地区移向稀疏地区。

——摘编自崔乃琪,陶器《浅论中国古代人口思想之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法国人口增长表

年代初期人口(百万)末期人口(百万)年均增长人数年均增长率(%
1816—184630.035.41800000.55
1846—1866*35.437.41000000.27
1866—1886**36.537.9700000.19
1886—190137.938.4330000.08
(备注:1866*排除尼斯和萨瓦1886**排除阿尔萨斯和洛林)

法国在历史上一直是欧洲的人口大国,16世纪人口已是欧洲第一位,一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名列前茅,法国人口过剩在16世纪就已经成为事实。而且法国还是农业为主的国家,1804年颁布的《民法典》强制规定,所有子女必须平分上一代的遗产,使得法国农民开始限制生育,因为他们不愿自己的土地被分得过于破碎。……19世纪法国城市小资产阶级将精力、金钱主要用于自己与子女的教育上,他们渴望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愿养育更多的子女。法国也不曾出现过可与其他国家相比的农业革命,也未出现过工业的急剧增长,工农业均呈现缓慢、渐进发展的趋势。

——摘编自宋严萍《十九世纪法国人口的缓慢增长及原因》

材料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特征。因此,深入探讨人口负增长背景下的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并在落实生育支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等方面综合发力,切实将人口规模巨大转化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劲动力,已经成为党和政府以及学术界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摘编自王军《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及其人口发展战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人口思想的特征并分析其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法国人口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口负增长背景下中国人口治理的认识。
2024-04-24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夏朝历法《夏小正》经文只有463字,按一年12个月分别记载物候、气象、天象和重要政事,主要是有关生产的农耕、蚕桑、养马等。这反映出《夏小正》(     
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产物B.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C.形成了完整的历法体系D.汇集了贵族阶层的生活意趣
2024-04-27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下表为不同时期对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评价内容史料来源
变乱旧章,兴害除利,舍是取非。(乃至)病民伤国。司马光《传家集》(北宋)
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罗大经《鹤林玉露》(南宋)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唯公庶足以当之矣。梁启超《王安石传》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由表格内容可知(     
A.历史叙述具有一定的主观性B.只有一种观点符合历史事实
C.当代学者研究结论更为全面D.宋代史料记载更加真实可信
2024-05-21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学考大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这反映出当时(     
有关山东省东明县农村情况的档案记载(部分)

档案内容

档案来源

1977年,沙沃公社李沙沃大队每人“偷”分了四分地,干部、群众怕上级追查,订立了“共守同盟”。菏泽市档案馆
1978年,沙沃公社共分集体耕地5233亩,占总耕地6%以上,有的大队所分耕地达到1/3。东明县档案馆
1979年,城关公社西店子大队第三生产队,除水塘里的藕和一部拖拉机外,所有集体财产都分到了作业组。山东省档案馆
A.基层实践与中央政策的良性互动B.思想解放与改革进程的此消彼长
C.包产到户与土地私有的相辅相成D.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同步改革
2024-03-19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尚书·汤誓》记载“有夏多罪,天命殛(意为杀死)之”,祀天是周人最高级别的祭祀礼仪,只有周王才有资格祀天。《周礼》记载,祀昊天上帝要实行“湮祀”,烧柴火使烟气上达九天,而且是要在冬至日于“幽丘”祀天。秦汉以后祀天传统在中国古代一直得以延续,这主要是因为祀天(     
A.有助于统治者德治观念的加强B.有利于对民众实施教化
C.是古代政权合法性的仪式见证D.是敬天思想的历史传承
2023-12-22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9 . 据《闽书》记载:明清里甲“祭祀、乡饮等事,皆其措办”,里长和甲首控制族内的人丁和田产,提供赋役依据,根据实际需要要设置里甲相应职务,里甲中的家训族规甚至成为当地律令补充。这体现了明清基层治理(     
A.自治权力较大B.融入儒家思想C.组织结构严密D.突出法律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齐晋鞍之战,晋国将领韩厥俘获齐顷公时,“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璧以进”,执臣子礼甚恭。晋楚鄢陵之战,晋国将领郤至每遇楚共王,必跳下战车,脱盔避让,楚共王则遣使赠弓问候郤至。这类历史记载刻画出春秋时代(     
A.雍容有礼的君子风度B.轻松散漫的作战态度
C.友好热烈的外交温度D.稳定有序的礼乐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