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045 道试题
1 . 公元前三世纪托勒密埃及进行改革,那些能够教授希腊语文的教师、希腊传统竞技体育教练、狄奥尼索斯(希腊诸神之一)节日演员等享有一定特权,其中有能者包括埃及人、犹太人等甚至跃升为国家重臣。这表明改革(       
A.丰富了民众文化生活B.消除了帝国民族隔阂
C.拓展了人才选拔途径D.推动了“希腊化”进程
昨日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2 . 一战期间,英国女工比例从1914年的13%上升到1917年7月的73%,女工从事了几乎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原来的“男性工作”,工资水平也从1914年不到男性工资的一半上升到将近2/3。由此,1918年2月英国政府赋予600万30岁以上的妇女选举权。这表明一战(       
A.提升了英国妇女地位B.实现了英国男女平等
C.推动了女权运动发展D.冲击了女性就业观念
昨日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3 . 2010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决定,发达国家将向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超过6%的IMF 份额(份额是成员国向IMF认缴的一定数额的资金,相当于在IMF 中所拥有的股份),执行董事会24个席位中拥有9个的欧洲国家将让出2个席位给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这表明(     
A.公正的国际金融秩序已经建立B.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
C.发展中国家普遍建立市场经济D.发达国家失去优势地位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67年某西方学者对20世纪60年代英国外交政策评价道:“试图从核武器中寻求影响力,与此同时却仰赖另一个国家;试图展现一流国家的力量,与此同时却只具备三流国家的军事实力;试图发挥全球影响力,与此同时却只拥有世界第七的军队。”该学者意在说明英国(     
A.大陆均衡政策维持困难B.帝国心结与国家实力脱节
C.殖民体系崩溃不可避免D.冷战策略调整是历史必然
昨日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榴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5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西汉《蛮夷律》的部分条文。这些条文旨在(       
每户“蛮夷”仅按二人缴纳赋税(汉人按每户纳税人数缴纳赋税)
不让蛮夷人戍边,有罪当戍边的,令在当地戍守
蛮夷人以户数受田,平田,每户一顷半;山田,每户二顷半。阪险不可狠(垦)者,勿以为。
A.消除民族矛盾B.发展边疆经济
C.稳定边疆统治D.推广汉族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张之洞在督鄂期间聘用了不少外国人,如聘用德国教习指导军事,聘用日本军人翻译日本军事书籍。在日本游说下,不少日本译员改任军事教习,完全压倒了原有的德国教习,还有人成为张之洞的“军事幕僚”。这反映了(       
A.日本努力扩大对华影响B.湖北洋务从译书转向军事技术
C.战争失败德国退出中国D.中国军事改革从师德转向师日
昨日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3年11月,农村工作部在《关于大城市的蔬菜生产和供应的情况及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城市郊区的农业生产,应以生产蔬菜为中心,并根据需要与可能,发展肉类、乳类和水果的生产”。这一做法(     
A.服务于国家工业化战略B.有助于缓解粮食危机
C.为农业合作化创造条件D.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昨日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43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边区进一步深化精兵简政。在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系统的工作人员由548人减少到100人,八路军前方总部机关和第129师师部合并办公,该区党政军脱产人员被压缩到边区人口的3%以下。该举措旨在(       
A.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B.改善边区政府工作作风
C.奠定坚持持久抗战的基础D.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7-18世纪,启蒙成了法国思想界的主旋律,各个领域的思想斗争都是围绕启蒙而展开的,思想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社会政治主张,但追求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其最终目标是(       
A.彻底改造封建社会B.否定宗教神学地位
C.实现人的精神解放D.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昨日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城市建立初期依附于农村及封建主,但城市居民有一种强烈的共同意识,那就是以和平方式要求领主承认城市自治;如果这项要求被拒绝,就改以暴力方式,很快城市取得自治。自治城市是当时经济、商业中心,其新的生活、消费方式深深地诱惑着封建主阶级,他们在痛苦、羡慕和无奈的感情下,纷纷以住户和消费者的身份住进城市,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其货币的所有量。最初的做法是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和徭役地租,或雇工经营土地;一部分人转向经营工商业或金融、航海业,甚至将目光投放于海外,一批批受到封建主支持和鼓励的海外航海探险队踏上征程。同时,贸易平等原则也逐渐适用于人与人之间,人们将封建庄园中等级与身份隔离的意识逐渐淡忘。

——摘编自胡杨《浅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对封建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工业革命开启西欧工业化,大量农村人涌入城市,生活理念、思想观念逐渐与城市趋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欧主要国家都大力兴建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别因而缩小,乡村经济结构和人口从业结构也“类”城市化。然而这一过程以牺牲乡村为代价,大肆从农村攫取生存资源,乡村的发展空间被挤压;乡村经济结构及发展方向以为城市控制的市场为转移,农村工作机会流失,大量青壮年外出,留守老人更感精神孤独。政策的制定者往往来自城市,制定规划时常常出于各种目的而忽略相关重要信息,以致缺乏全局性,城乡越来越同质同构。

——摘编自刘景华《工业化以来西欧的“乡村城市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实现自治的主要路径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西欧近代的“乡村城市化”。
昨日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南通等市高三高考考前打靶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