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费孝通先生在梳理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民族变迁的脉络后,又界定了各个民族所具有的共性和差异,进而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观点。其内容主要为:首先,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体。中华民族是在漫漫历史长河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包括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在内的56个民族的统一体,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我国各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频繁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战争、通婚以及地理条件的差异、生态环境的变迁和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往等多种因素,形成了我国各民族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洽的民族关系。其次,承认中华民族的多元性。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渊源,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等民族特征,显示出多元性质。在中华民族统一体的内部,应当承认各民族部分的特殊性,并以此来实现民族平等和团结。

——整理自费孝通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学 “Tanner 演讲”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点的认识。
2021-11-16更新 | 572次组卷 | 1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八十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2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幻,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尔塔体系要保卫的并不仅仅是“二战后出现的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和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分庭抗礼的国际关系格局”,即两极格局;相反,雅尔塔体系保卫的是整个战后的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在这一点上,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材料二   随着新的重要经济体的崛起,当今国际舞台上既有八国集团(G8),即工业化大国“俱乐部”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及俄罗斯的联盟。又有G8+5,即八国集团与五个发展中大国(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非正式对话的形式(由G8发出邀请,五个发展中国家被动接受);还有G20(二十国集团),即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之间的平等协调机制。此外,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大国也在事关全球治理、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问题上积极进行协商配合。

——据网络材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雅尔塔体系基本完成了任务”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4世纪中叶,时势变易,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邦罗马凭借强大的军队统一了意大利,后逐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早期对外扩张的胜利为罗马日后由巩固边疆到蚕食外部世界埋下了伏笔。“帝国主义思想几乎影响到罗马人生活的每个地方,从政府、社会到文艺领域”。对西部地中海的征服是罗马迈向世界帝国的重要一步,而对希腊诸城邦的压制,昭示着罗马帝国的基本形成。随着对小亚细亚、色雷斯以及西班牙的征服,一个以罗马城为中心、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便屹立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罗马开始收获战争种下的“庄稼”了。

——摘编自汪诗明《罗马对外扩张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在持全球史观的中外学者中,他们认为世界史并非是各国各地区历史的简单罗列或综合,而是一个持续变化发展的整体,其中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碰撞和相互影响在各个时期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1500年以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五百年间,世界各文明间产生了广泛的联系。

——摘编自徐洛《从全球视角观察人类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对外扩张的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马收获战争种下的“庄稼”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时期世界各文明间产生广泛联系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人类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1-04-1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本溪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1902年,梁启超在《国之旧史》中说:“史学者,学问之最博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阅读材料。

历史的记忆

相关人物记载出处
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使粤前夕:“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荀利社稷,不敢竭股肱以为门墙辱”《林文忠公传》
1840年“八月后,启明星不……以英类作乱,水师提督关天培、湖南提督祥福阵亡为应脸之证”《英夷入粤纪略》
18408月,林则徐被革职伙差大臣后,“柳知夷性无厌,得一步又进一步!若便威不能克,……造地船,则制夷亦……有种国家,虽顶理捐度,不敢自惜”《密陈办理禁烟抗英不能歌手片》
18409月,道元帝下旨将林则徐革职:“交部严加议处,来京听候部议”……林则徐赴成途中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传》
孙中山1900年惠州起叉术成功,孙中山曾回顾说,在广州起义失败时,人们还视其为“乱臣贼子”,而到惠州起义失败后,“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表明“国人之迷梦已有渐醒之兆"《孙中山全集》
义和团民时为怀来知县的吴永说:“庚子之役,于吾国创已巨矣,痛已深矣”“然拳匪虽陋,尚知惯外侮之侵迫,同心以卫国家。.特苦其智不足耳。缕指二十年来之事变,吾未尝不叹此辈之.影响,犹为术可厚非也"《庚于西狞丛谈序》
一位御史在奏折中所说:“方今天下强部虎视,中土已成积弱之形,人心愤激久矣。每言及中东一役,愚父老莫不怆然泣下,是以拳民倡议,先得人和,争为投钱输粟。倡始山东,盛于直求,现传及各省。所至之处,人多赢粮景从。父老莫可拴束,妻子不阻挽,独悻悻以杀敌致果为心”《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观点的认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9-14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当时许多报刊均对其做了跟进报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11014日,《中国的危机》载:“中国的紧张局势并未减弱……英帝国一直秉承的原则是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利摆脱来自上层的奴役,这属于他们的内部事务,其他各国没有理由进行无理的干涉。”19111129日,《攻陷武昌进一步和平的希望》载:“袁正在引导他人接受这样的观点,除了推翻朝廷,关于立宪政府的一切事宜已经得到认可,再进行争斗已没有意义。”1912215日,《南京共和党人》载:“孙中山的怂恿的行动引起了人们的疑虑。人们认为,这表明中国与外国列强的关系出现误解,当孙准备移都南京时并未征得外国的同意。”

——摘编自英国主流报刊《泰晤士报>

材料二   19111021日,《最后之胜负如何》载:“今以革命党与政府,较二者所遇之天时,果孰顺乎?所据之地利,果孰优乎?所得之人和,果孰多乎?”19111220日,《记孙文之最近运动及其人之价值》载:“故欧人前此惟知一中国有李鸿章,李死惟知有袁世凯,今者有孙逸仙,而袁世凯次之。”19111227日,《和呼,战呼》载:“愿我将士勿少希望于和议之可成,急整军旅矣,一日停战期满,即率大军北进以慰国民之热望。”

——摘编自同盟会中部总会机关报《民立报》


(1)请对《泰晤士报》关于“辛亥革命”言论基调的变化做出合理解释。
(2)指出《民立报》对于“辛亥革命”的态度并分析该报刊的影响。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运用报刊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的事项。
6 . 《西行漫记》又被译作《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于1937年完成的报告文学作品。真诚而全面地阐释了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人物和经历,是讲述“中国故事”的经典范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色中国”采访片段

苏区采访提纲见闻语言描写
“共产党人自称是在为实现土地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南京却不这么看,孰是孰非?”苏区陕北解放区的苏维埃是一个“工农政府”,经济改革措施是重新分配土地、取消特权阶级、取消苛捐杂税、取消高利贷。由于民主制度的实行,“农村无产阶级”的民主专政。是农民们第一感受到了民主选举的公平公正,真正参与到政治中去。
毛泽东,南京统计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毛泽东毛泽东作为一位掌握共产党党、政、军政策大权的中共政治局委员,吃穿用度都与普通红军战士一样。毛泽东本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当时很多同学都选择去巴黎求学,接受国外的先进思想,但毛泽东却认为他对于中国还不够了解,因此毅然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而留在中国。
南京方面称红军不过是一只由“文匪”领导的一种新式流寇。
纽约时报的记者哈里德·阿本德则认为,红军只不过盗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符号,农民群众之所以接受“共产主义者”的鼓动,只是因为不堪国民党的压迫与暴政。
农民一位农民说“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当然要红军。我的一个儿子就在红军里,是我自己把他送去的。白军来了要粮食,从来不说一句付钱的话。”事实上,除了参加红军的男人,剩下的小脚妇女、儿童、老人也都自愿加入到春耕的队列中来,帮助除草或积肥等辅助工作。
红军战士红军战士说“这里的工作值得干。穷人的军队在为被压迫打仗,你说是不是?”在中共苏区的生活中,我(斯诺)一次都没有见到过红军战士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争吵或是打架,年轻人总是喜欢打架,但他们却从没有过。
提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内外政策共产党愿意停止内战,与国民党政府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
在与毛泽东的谈话中(斯诺)了解到:日本帝国主义所实施的大陆政策和海上政策不仅针对中国,也是针对在太平洋有利害关系的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和苏俄的各个国家。因此,共产党政府希望其他国家能够积极帮助中国抵抗侵略和征服,这也是全世界的利益所在。

——摘编自【美】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采取的措施及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斯诺“红色中国”采访的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内容很多。在对罗马法的学习、借鉴和取舍中,法国民法典接受了很多罗马法的法律概念,有了自己的高度,同时又进行了丰富与发展。比如在加工物的归属上,法国民法典就没有机械的照抄罗马法的规定,而是创造出有特色的处理方式,更重视加工人的劳动,也兼顾到原材料所有人的利益,比罗马法要进步。在使用权上,罗马法将奴隶与兽一起作为役使的客体,奴隶只是物而不是人,法国民法典没有将罗马法中的对奴隶的使用权继承下来,而是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的指导下将罗马法这种落后的规定弃之不用,彰显了人权精神。

——摘自包娟《法国民法典对罗马法物权制度的继受》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编纂民法典本历程

时 间内容
20世纪五六十年代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
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被迫中断。
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
20世纪七八十年代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
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20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
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发展完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民法典编撰进程的不利和有利因素。
(3)谈谈你从中、法民法发展历程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治是由若干要件组成的集合概念。西方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法家学者们对法治进行了初步探讨,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古代法家学者提出了系统的法治观。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罗马人则以实践者的姿态走进法治,视平等为法治要件之一.把道德作为良法的必备条件,后又加入神的旨意、自然规律等。西方法学家使法治理论很好地转化为实践。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绳不绕曲”的理念,并强调法律当简明通俗,以便于君主治理天下。儒者主张用道德原则支配法律。由于皇权至上,古代中国法活在与人治的博弈中一直处于绝对劣势。

——摘编自李天吴(西方法治观与中国古代法治观的核理与比较》

材料二   13世纪初,贵族集团发起了反对英王约翰的武装起义,并迫使国王于1215年签署(大宪章》。该法共63条,按照教会权利、财政,私法、行政、王室森林的顺序排列,主要部分是限制国王权力,保障国王臣属的基本权利。《大宪章》虽被后代国王多次删改,地住与作用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但它所蕴含的契约约来精神(权利持有人与权利受让人之间的契约)不仅逐步把英国引到民主宪政的道路上来,也成为后世多国宪政制度的坚实基石。

——摘编自居正《论英国(大宪章)的发展历程及影响》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法治建设进入了从恢复重建到持续发展,进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新的发展阶段。法治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有机统一的整体。

——摘编自阮洁《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中国法治建设》


(1)根据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法治观与西方法治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大宪章》的基本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49年英国国王查理一世被议会军审判,随后被送上断头台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

片段一   审判庭上约翰·库克的讼词我代表英国人民并且以他们的名义,向法庭控诉我身旁所坐的英国国王查理。“凡受托行使保护和维持人民安宁大权者,其权力本是人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而赋予他的,一旦其利用手中权力来伤害人民,则根据该国法律应将其视为人民公敌并被处以最严厉的刑罚以警戒后人。国王一旦成为暴君,必须因此而死是自然法和上帝律法的基本原则,清清楚楚地刻在人们心中的石板上。”

片段二   断头台上查理一世的演讲“我必须告诉你们,人民要想获得自由和解放,就必须拥有某种形式的政府,以及保障他们生命和财产的法律。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们可以来分享政府的权力,这根本是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先生们,臣民和君主是完全不可相提并论的,如果你们让人民拥有我所说的那种自由,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幸福的。”片段三威斯敏斯特大厅约翰·库克的头颅在此期间一直挂在威斯敏斯特大厅那儿……他的嘴张着,仿佛仍在继续演讲……查理二世复辟成功,他很快着手查清那些对他父亲进行审判的人。其中9人被审判后处死。尽管新国王的报复是如此的残酷,但是皇室的神圣权力就此成为了历史,对查理一世的审判是契约思想的胜利,也是英国历史上最为意义深远的审判。

——摘编自【英】杰弗里·罗伯逊《弑君者: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处死查理一世事件谈谈你的理解。
2020-12-10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有两次大变局,其一是封建改而郡县,其二是专制改而共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代以降,皇权专制主义越来越走向强化,从汉到宋是皇权逐渐压倒相权的时代。北宋时候,皇权已经高度专制,明代以后则皇帝自兼丞相,合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为一,于是皇权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秦代以后的两千年,中央集权程度也一步一步走向强化,行政区划本来是地方政府的施政区域,到了宋代以后,已转变为中央官员的施政分区,中央集权制此时也达到巅峰状态,因此元代以后,分裂局面已不再出现。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行政制度与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官僚制度紧密结合,三位一体,奠定了此后中国两千多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举推翻专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创举。但革命果实很快落入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手中。要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两大历史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写《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代走出周制、确立秦制的主要制度措施,并分别指出元代“中央集权”和明代“皇权专制”强化的主要标志。
(2)据材料二,指出辛亥革命走出秦制的历史贡献,并从“民族国家”和“人民权利”两个层面归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历史任务。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谈谈你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