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

状况时期主要表现
加强地方管辖调整中央机构
确立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
巩固
完善
西汉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
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
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由文官出任知州,并增设通判实行二府三司制
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强化地方设“都布按”三司
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


(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按照表格填入相对应的序号后面。
A.设行省   B.设政事堂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三公九卿   E.设军机处   F.设中朝
(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
2 . 考察近现代中国的外交,需要关注国际环境变迁、国内政治变革与中国外交演进三者之间的交互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京条约》之后,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这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但量变中有局部的质变,过程因此而显出了阶段性。庚子和辛丑之交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半殖民地的深化在这里表现为半殖民制度的确立。它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和斗争已经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了。……一个西方历史学家说:到了这个时候,它(中国——引者)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                                                                                             

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外部是一个两极世界,内部实现了高度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际形势、中国内政和中国外交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调整和外交格局的变动相当清晰地显示了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对国家利益的估算和外交指导思想的发展;同时,中国领导人对国际和国内问题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关系和国内政治之间的互动。

——章百家《20世纪中国外交基本线索刍议》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庚子和辛丑之交”中国半殖民制度确立的标志。结合这一时期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说明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
(2) 开罗会议就中国领土问题做出了规定,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划线部分的内容,并简述开罗会议的意义。
(3) 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结合材料三和所学,从国际形势角度分析确立这一外交政策的依据。
2021-04-2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G2(嘉兴一中、湖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019高二·浙江·专题练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登载的《告白台湾同胞书》


材料二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材料一中刊论发表的目的是什么?表明中央人民政府对台湾的政策有何转变?
(2)材料二中的“新办法”是什么,地位如何?
(3)“新办法”是怎样得到实践的,有何意义?
2019-11-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107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起,其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线索之绵长、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无与匹畴的……机构的设置和法令的颁布,都是为了处理和调整某一方面或者若干方面的关系。处理、调整得好,封建统治就巩固、持久;处理、调整得不好,封建统治就会动摇、崩溃。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史实,任选某一个历史时期的某一个制度安排,例如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以“XX(制度)的演变”为题,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的角度,对该制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条理清晰,内容完整,论述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非常有特色的文明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珍视法律,令那些不遵守法律、存心颠覆现政权的分子罢手,我们才能强大起来……我们不仅要在制定法律时始终考虑如何使法律为民主制度服务,而且当立法工作完成后……还要遵守我们所颁布的法律,并且严惩那些违法分子。

——伊斯科奈斯(公元前4世纪雅典演说家)

材料二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法学家耶林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并概括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马法征服世界的原因。充分利用本题线索,分别用一句话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对后世的积极作用。。
2019-01-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八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6 .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不少学者注重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角度来研究中国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8年11月,威廉率1万多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召集大批军队,但当威廉的军队登陆后却未去指挥。众叛亲离之际,他在12月10日逃往法国。
——摘编自吴于廑等 《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革命)真正“光荣”的地方:它是不流血的,它无须乎内战、屠杀、放逐或报复……往日国王及国会间靡费精神的竞争今改为两者之合作,而国会则占着上风。
——屈勒味林《英国史》
材料三 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背景资料
中国
清朝(1644—1912);中华民国(1912—1949)
日本
明治天皇(1868—1912在位);大正天皇(1912—1926在位)
印度
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全境;1947年成立印度自治领
阿拉伯
16世纪起为奥斯曼帝国统治;19世纪英国侵入;20世纪20—30年代开始独立
土耳其
奥斯曼帝国(14世纪—1922);土耳其共和国(1923—)
伊朗
卡扎尔王朝(1796—1925);巴列维王朝(1925—1979)
——据《辞海》等整理
(1)中华民国建立时,除西班牙、葡萄牙殖民地外,世界上的共和国制国家寥寥无几。写出当时西方两个共和制大国国名的全称并简要评价其宪法。
(2)辛亥革命中没有流太多的血,这令人想起世界近代史上的“光荣革命”。请根据材料一、二,并综合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的历史事实,并思考该事件为何被称为“光荣革命”。
(3)充分利用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结合所学知识,论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7 . 相权与君权的关系,是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线索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
材料二: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纪事本末》
(1)依照秦朝官制,丞相一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2)材料一中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
(3)材料三中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
(4)请说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演变的趋势。
2016-11-27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临海白云高级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8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240周年。阅读材料:
材料一 我们现在接受这种敌对国的挑战……没有任何自私的目的可追求。……我们只是人类权利的一个捍卫者。当这种权利已经得到了保障,而各国的信义和自由可以保障这些权利时,我们就如愿足矣。                 ——威尔逊在美国参加一战时的演说
我们对全世界提供相当大的款项,应当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并且要全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管理这个世界。                           ——威尔逊在1916年7月10日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大事年表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年10月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年7月             西班牙内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4—1937年          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
1939年9月1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             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1年9月             苏美英三国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1941年12月7日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底                  苏军取得莫斯科战役的胜利
1942年1月1日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2年6月                  美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
1943年11月                 德黑兰会议召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5月8日             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                 波茨坦会议,中美英发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参加一战的表面目的及其真实意图。
(2)根据材料二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二战的影响。
(3)综合本题提供的所有线索,分析二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原因。
2016-07-0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杭州七校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
10 . 下面所列是1840年至1901年间中国历史上的三项重大历史事件,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华民族的奋起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晚清政府的改革
D.近代的民主革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