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抗击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据此,中①②③处应分别填写
A.三元里人民抗英左宗棠收复新疆1935年
B.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1937年
C.义和团运动国民大革命1936年
D.左宗棠收复新疆甲午战争1937年

A.AB.BC.CD.D
3 . 理清历史发展线索与把握阶段性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面。依据下图显示的内容,图中③填入以下哪一内容最为合适?(     
A.世卿世禄B.门第声望C.才能道德D.文化文章
4 . 明晰历史基本线索是宏观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近500年来英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是
A.战胜专制王权——形成民族国家——成为福利国家——完成工业革命
B.形成民族国家——战胜专制王权——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福利国家
C.战胜专制王权——形成民族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福利国家
D.形成民族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战胜专制王权——成为福利国家
2021-06-0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蒲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

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
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
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
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
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
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
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
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
倾覆与再造—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
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
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2年,徐蓝主编的《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出版。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指导,通过宏观的视角和微观的论述,将15世纪末16世纪初直至21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合为一体。全书以近代早期的世界全貌为开篇,然后以时间顺序为经线,以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国家关系的发展演变,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等五个方面为纬线,进行整体论述,注重历史事实和发展趋势,长时段地勾勒人类历史不断走向现代化、走向全球化、走向多极化、走向进步的过程。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序言


根据材料中书籍的编写思路,选取其中一或两条线索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9 . 下面所列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三项史实,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主题是
A.新中国初期外交
B.外交关系的突破
C.新世纪外交成就
D.新型区域合作
10 .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早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不自然的联盟”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1)阅读下列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
(2)   列图表材料,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归纳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结合图一、图二说明这两类图表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共同作用oss-cn-hangzhou.aliyuncs.com/QBM/2012/4/5/1561549432782848/1561549434544128/STEM/20294eaf5c4f4af68f0033d0f3165195.png" />
图一: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3)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三类型的材料与图四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
2019-01-30更新 | 100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高二2月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