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一书目录

第一篇   前工业社会
第一章   西方的兴起
一 明代中国
二 穆斯林世界
三 两个特例:日本和俄国
四“欧洲的奇迹”
第二章   哈布斯堡家族争霸(1519-1659)
一 角逐的目标与纪年
二 实力与弱点
三 国际较量
四 战争、金钱和民族国家
第三章 金融·地理·战争(1660-1815)
一 金融革命
二 地缘政治
三 赢得战争(1660-1763)
四 赢得战争(1763-1815)
第二篇   工业时代
第四章   工业化与力量对比(1815-1885)
一 欧洲之外
二 英国充当霸主
三“中等强国”
四 克里米亚战争和俄国的衰落
五 内战与美国
六 德国的统一
七 结论
第五章 “中等强国”的危机(1885-1918)
一 世界局势的变动
二 大国的地位(1885-1914)
三 联盟与战争趋势(1890-1914)
四 总体战(1914一1918)
第六章   两极世界的来临(1919-1942)
一 战后国际秩序
二 战争策源地
三 法国与英国
四 幕后超级大国
五 无法避免的危机(1931-1942)
第三篇   当代和未来
第七章 两极世界的稳定与变革(1943-1980)
一 “超级力量的正确使用”
二 新的战略态势
三 冷战与第三世界
四 两极世界的解体
五 变化中的经济格局(1950一1 980)
第八章   面对21世纪
一 历史回顾与思考
二 平衡发展的中国
三 进退维谷的日本
四 得失并存的西欧
五 矛盾重重的苏联
六 相对衰落的美国

该书作者主要从经济和军事的角度探讨了大国兴衰的问题,认为世界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和军事斗争对大国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03-31更新 | 31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2020-10-01更新 | 4140次组卷 | 18卷引用: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唐代出现了一个“士族中央化”的过程,即世家大族的成员离开其籍贯族源地,迁往京畿地区,对其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和实行科举制
B.唐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C.关中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D.政治权力为世家大族垄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1939—1941年,国民政府实施地方“新县制”改革,赋予县及县以下单位更大的自主权,实行在民意和民选基础上的地方自治;地方实行行政、教育、军事合一的一体化组织建构;明确县级地方财政的自收自支原则。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新县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消除地方分裂割据,实现全中国统一
B.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全面经济封锁
C.积极动员全国人力物力资源支持抗战
D.为“抗战建国”打造地方性基础和持久动员力
2018-12-16更新 | 4523次组卷 | 30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在考古发掘中、商代晩期的都城安阳殷墟、西周王朝的丰镐、周原和洛邑都没有发现外郭城墙,构成了中原早期都城“大都无城墙”的鲜明特色。对此解释最有可能的是
A.皇权至上的强大吸引力
B.经济能力不足无力修建城墙
C.尚未掌握城墙修建技术
D.王都的强大实力和文化自信
2018-12-03更新 | 3235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8—2019学年天津市天津市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历史

7 . 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文献及成书年代记载
地理位置《史记》(西汉)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
《抱朴子》(东晋)(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
风土人情《魏略》(魏晋之际)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
《后汉纪》(东晋)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圜百余里。
《晋书》(唐)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搅柄,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
政治概况《后汉纪》(东晋)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求贤人为王,放者终无怨。
《抱朴子》(东晋)此国不畜奴婢,虽国王夫妇,犹躬耕籍田,亲自居桑织经;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
人物形象《后汉纪》(东晋)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
《无上秘要》(北周)有药名“大秦玄坚”,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之所服,飞神之所研。
《北堂书钞》(唐)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禾稼,但食沙石。

——根据庞乃明《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

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8 . 辛亥革命时各省的“国旗”使用情况如下:
旗帜使用地区
十八星旗湖北、湖南、江西
青天白日三色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贵州
五色旗江苏、浙江、安徽

这表明
A.独立的省份都是武力夺权
B.革命者都放弃了反满思想
C.革命阵营内部潜伏着危机
D.国内对青天白日三色旗的普遍认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中国古代三省六部制图二伯利克里时代雅典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

——《明史·职官志》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太祖为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评雅典的民主政治局限性。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檐曝杂记》

(4)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2017-10-2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困难(0.15) |
名校
10 . 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 
(2)近代欧美国家在确立民主制度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妥协。请结合美、法两国的史实说明这一观点。 
材料二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3)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2017-10-15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9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