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关于“五四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学者认为,“没有一战,何来五四?”要认识五四的起源,必须追溯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人的中国观和世界观造成巨大冲击。自此以后,民族主义因此成为中国的主旋律,加入国际社会变为平等一员,成为许多中国人的共同追求。但是巴黎和谈的失败,使得这种希望完全破灭,于是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摘编自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与国际化》

材料二   又有学者从新史料中发现更为重要的动因,是1918年9月北京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秘密协定,日本给中国军阀政府2000万日元的贷款,以获取在山东修建两条铁路、在各要塞驻军,以及训练指挥中国路警的权利。在北京的指示下,中国驻日公使章宗祥“欣然同意”这些条款。日本带着这些秘密条约来到凡尔赛,自信能在山东问题上获胜。留日学生“从日本人学到的近代知识和从他们得到的轻蔑对待,混合了他们自己对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政策的愤恨,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因此,在当时的爱国运动中,他们很自然的走在前列。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运用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五四运动原因”的观点进行探讨。
(要求:观点明确,充分运用材料及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可用于研究抗日的诗句是
A.“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C.“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竞殒命,壮志也无违。”
D.“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恩格斯说:“它(罗马法)对简单商品生产的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材料强调罗马法
A.具有超越时空的适用价值
B.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C.确立了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D.形成了比较完善系统的法律体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前的宪政努力,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了“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之上,而像自由、控权、保障人权这样的价值理念,终究要湮灭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之中。这一观点基于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追求
B.宪政努力背离民主方向
C.实业救国思想深入人心
D.民主观念缺乏社会基础
5 . 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间侵华日军的暴行,并用日记记录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拉贝日记》。同时,拉贝还保存了80多张现场拍摄的照片和详实说明。《拉贝日记》可以作为研究南京大屠杀史料的主要理由是( )
A.日记内容的丰富性
B.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C.日记时间的一致性
D.作者经历的真实性
2016-11-27更新 | 276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德国民法学家施瓦布在《民法导论》中写道:“直到19世纪末,民法学基本上是罗马法学,它继承、发展和完善了罗马法的概念和法律技术。”据此可知,罗马法
A.具有超越时空的法学价值
B.为解决民事纠纷提供依据
C.在近代西方仍具有普适性
D.在内容方面达到完备程度
7 . 新中国成立后,在地方管理策略及应对方面很好地体现了灵活性、适用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历代中央王朝所奉行的“大一统”而又“因俗而治”政治传统的根本准则是君权至上,故所谓“天下一体”,也皆为王土王臣,所谓“因俗而治”,不过是给各族统治者以本民族习惯方式继续压迫本族人民的特别代理权。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各族人民通过民主选举方式,推荐自己的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民族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管理国家事务和民族自治地方事务的权力。

——摘编自李贽、金炳镐《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制度创举》

材料二   在澳门,96%是中国人,2%是葡萄牙侨民,1%以上是葡中混血儿。然而,由于中文不是官方语文,占人口多数的中国人不能在正式场合使用中文,难以同管制机构沟通,更难以担任政府公职或得到地位提升。澳门的司法系统也完全依附于葡萄牙司法机关,加上多元的法律形式,形成了澳门法律多而杂、体制不合的局面。

——李英《澳门平稳过渡的三大难题与对策》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民族政策与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的根本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地方治理价值上的相同之处。
(2)据材料二,概括回归前澳门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分析其根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澳门回归后中央政府为推动澳门发展所采取的方针。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国家实现地方有效治理的策略。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公元前206年,中国人口约为1400万。公元前120年,中国人口约4000万。到公元2年,中国人口约为5801万。
——赵文林等《中国人口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下表为美国人口数量及政策统计表(部分)
1776年
美国建国时人口数量为250万
1873年
政府颁布《康托斯法》,禁止邮寄和从外国进口一切避孕材料
1915年
美国人口数量突破1亿
1968年
组建“人口和家庭生育计划委员会”,研究家庭生育计划事宜
1970年
设立“人口增长和美国前景委员会”,研究美国人口发展状况及相关问题
1974年
提出人口稳定即“静止人口”是最理想的目标


——《简明人口学词典》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人口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单位(年)

——《“人口红利”持续派发房企价值重估始起步?》
(3)根据材料三,中国“人口红利”的高峰期出现在哪个时间段?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人口政策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
B.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
C.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
2019-05-16更新 | 281次组卷 | 20卷引用:安徽省蚌埠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历史试题
10 . 《简明广东史》记载,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元,比1837年减少,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了。导致广州对外贸易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