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1993年,美俄在《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中规定:双方部署的核弹头数量减少约1/3,运载工具可减少近一半,削减目标须在生效后7年内完成。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世界多极格局正在形成
B.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
C.世界霸权的争夺日益激烈
D.国家间对抗逐渐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近些年来继“金砖四国”之后,又出现“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灵猫六国”(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钻11国”(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的提法,材料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挫
B.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
C.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D.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台湾地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情况。表中数据表明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呈快速增长趋势,这主要得益于
年份企业年增长率(%)合同金额(亿美元)年增长率(%)
1991173557.313.9054.6
19926430270.655.43298.7
19931094570.299.0379.9
A.“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
B.一个中国共识达成
C.两岸隔绝状态开始被打破
D.海峡两岸“三通”实现
2018-05-20更新 | 44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北省鄂州高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5 . 有学者认为,世界格局进入了一个无领导者的“碎片化”时代。自二战结束以来,首次没有任何单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能够推动国际议程。这里的“碎片化”
A.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有利于国际政治关系的民主化
C.表明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D.使欧洲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2018-02-02更新 | 667次组卷 | 33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6 . 杜鲁门曾说:“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美国总统奥巴马说:“我们在亚太地区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将植根于美日之间历久弥新的同盟关系。……在我们的同盟不断发展并适应未来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说明(   
A.美国愿意与日本结成伙伴关系
B.两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经济依赖性强
C.美日关系体现了平等与互相尊重
D.多极化趋势下,美日关系的新变化
7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两次立法高峰,1978年~1992年制定了《宪法》(1982年修订)《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二百多个重要法律;20世纪90年代初,一大批用于调整经济活动的法律法规出台。对上述高峰均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A.“有法可依”的法制建设方针
B.确定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加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陆路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路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
——摘编自《中国丝绸之路的历史与路线图》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陆路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海上丝绸之路自唐宋后,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主要通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丝、茶等农副产品更是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其中,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多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和东南亚国家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这一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重建丝绸之路”有何积极意义?这反映了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特点?
9 . 1956——1962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一般仅占来华外籍游客总人数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 8.8%。1963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家来华游客。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B.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充分展现
C.旅游业开发缓和了国际关系D.中国外交路线和政策的调整
10 . 日内瓦会议后,周恩来对外交工作指示,“区别不同国家的标准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前几年我们说‘先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现在经过初步整理,房子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因此可以请一些客人来”。这项外交方针的调整主要基于(       
A.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B.世界政治版图发生了积极变化
C.美苏“冷战”波及到亚太地区D.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