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6 道试题
1 . 唐初,三省长官每日上午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午后各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玄宗时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宰相会议所做决策以文字形成“中书门下奏状”,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这一变化(     
A.强化了三省权力B.加强了权力监督
C.扩大了统治基础D.规范了决策程序
2023-08-26更新 | 1632次组卷 | 22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北专用)
2 . 元朝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等机构,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明朝在西南设土司,土司官员由各族酋长世袭担任;清朝时期在西南地区陆续撤销土司,改由有一定任期、期满调任的流官治理。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央集权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扩大了地方权力D.导致地方政策变更频繁
2022-11-28更新 | 556次组卷 | 34卷引用:湖北省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1)历史试题
3 . 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     
时期太祖朝真宗朝
曲宴记载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自是遂以为例”
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
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
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2023-05-25更新 | 902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3届高三高考模拟(五)历史试题
4 . 苏联海军建设长期落后于陆军,以近海防御为主。进入60年代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潜艇和导弹舰。到1970年,形成以下力量对比
美国(单位:艘)苏联(单位:艘)
大型航空母舰330
巡洋舰3325
驱逐舰195100
核动力潜艇9375
常规动力潜艇64320

发生以上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
A.古巴导弹危机的发生B.苏联改革成效初显
C.“战略防御计划”出台D.美苏工业实力差距
2022-06-01更新 | 34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考前测试卷历史试题
5 . 【中共中央驻地的变化】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中央驻地曾不断迁移。


——据林录《中共中央驻地变化情况》,


近代以来,中共中央驻地发生了多次变化,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有关中共中央驻地变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2022-06-01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2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
6 . 在中共中央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发出了“两个务必”的号召,要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此外,这一期间
A.过渡时期总路线被载入了政府正式文件
B.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逐渐发生了变化
C.中共积累了最早的建国兴邦的实践经验
D.全面抗战路线的实行迫使敌人疲于奔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皇帝有6玺,隋以后皇帝的玉玺增加到了8个,明代的皇帝用印不仅从隋、唐宋时期的八玺激增到24个,而且在文书制度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将两半文书合在一起,通过对其印识、字号与内容的比较、勘验,以辨别真伪、防止欺诈)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君主集权强化B.行政效率提高C.政治制度成熟D.官僚机构僵化
2022-04-24更新 | 1491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测试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实行的是“身份内婚姻”和“等级内婚姻”。但是到了唐朝中期,“文章、人物、门第”成为了士人仕宦、婚姻的标准。这种变化体现了(       
A.科举制对婚姻观的影响B.世家大族势力受到重创
C.社会生活的世俗化倾向D.唐朝婚姻走向自由平等
9 . 巴黎公社之后到1905年俄国革命之前的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带有和平性质而没有发生过革命(列宁语)。”列宁的判断主要是着眼于
A.欧洲工人运动进入低谷B.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C.无产阶级斗争方式变化D.国际局势趋向缓和
2022-05-25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2届新高考预测卷(二)历史试题
10 . 中美关系与国际秩序。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的宣传实际上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个是以新中国为宣传对象的对华宣传,对象是中国大陆居民,总体宣传思路和政策以推销中美“友谊”为主;另一个是关于新中国的涉华宣传,对象是大陆以外的世界舆论,尤其是港澳台华侨和中国周边国家,总体宣传思路是以反华、反共为主。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的宣传很难直接渗透进中国大陆,加之朝鲜战争后新中国国际声誉的迅速提高,美方评估新中国对东南亚华人、周边国家乃至第三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而对华宣传策略发生了很大变化:直接以中国大陆为对象的对华宣传规模在缩减,重点转变成以中国大陆以外的世界舆论为对象的涉华宣传,其规模远超同时期的对华宣传。

——摘编自翟韬《美国对新中国宣传政策的演变(19491969)》

材料二   19781216日,中美两国政府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于197911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宣布与台湾断交、终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然而,19794月,卡特签署《与台湾关系法》,并提出要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使之“保持抵御会危及台湾人民的安全或社会、经济制度的任何诉诸武力的行为或其他强制形式的能力”,这公然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中国政府立即向美国政府递交了抗议照会,强烈抨击《与台湾关系法》对中美关系发展带来的伤害。20世纪80年代后,中美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两国交往向各层次、各领域拓展。

——摘编自杨洁勉《中美外交互动模式的演变:经验、教训和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美国对新中国宣传策略的总体特征,并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对新中国宣传策略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应对中美关系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