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百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从沉沦到复兴的艰辛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中国研究者一般称之为“鸦片战争”,国外学术界在评论这场战争时,有的把它说成是单纯的“通商战争”,是为了打破中国对外贸易的限制。

(1)以上对1840年爆发的中英战争的哪一命名更准确地说明了战争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对你的观点进行论证。

材料一

注:《抗建通俗画刊》是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

(2)结合史实,为下图撰写说明(包括两幅图的寓意、“今昔”变化原因等。

材料二

(3)结合上面材料和图片,试述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建树,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以来,欧洲画师以来华传教士的记载为素材,绘制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图画。其内容包括宫殿、桥梁、民居、生产工具、乐器、船只等等。

(图:18世纪意大利铜版画,“带有欧洲建筑风格的皇宫午门”)

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报纸、画刊对中国情形的描绘越来越多,如详细的北京城市格局、皇家园林、城市街景;科举考试、士绅家庭生活、市集摊贩、市民观看西洋镜、北京人的“下午茶时间”、中国的节日;联军进入北京城、缴付战争赔款、天津炮台、清军形象;此外还有天津的使馆、天主教堂、教会学校、演出英国戏剧的汉口剧院等。

(图:1879年的美国报纸,“野蛮的穷人无法理解我们文明共和国形式的政府”)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以“西方画师笔下的中国形象”为题,解读上述现象。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7-12-1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高三历史试卷
3 . 政治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某班学生对人类政治文明的历程进行探究活动,并把成果做成了展板。请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展板一:古代中国管理地方制度的演变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图4分别反映的是哪几个朝代的地方制度?其中哪些制度后来导致了国家的分裂?
①图1 图2 图3 图4

(2)秦朝实行的管理地方的制度有何积极作用?
展板二:古代希腊“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
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在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
等的。”“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
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雅典创建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在历史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展板三:罗马法“征服世界”
德国著名的法学家耶林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4)请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内容,说明“惟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展板四:近代“开辟人类政治文明的新篇章”
国家
背景事件
法律文件
政治体制
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1787年宪法

德国


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5)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展板四。
2016-11-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北京市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4 .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几经变化,不但影响着国家的命运,也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形势是如何形成的?指出此时国际关系格局的突出特点。
(2)判断图二反映的历史时期。与图一相比,图二所处历史时期的欧洲国际关系格局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

(3)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感想。
2016-11-18更新 | 45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 学年北京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填至图中方框内)
2016-11-18更新 | 3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四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卷
6 . 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图示一
图示二

(1)图示一所表现的是什么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观察图示二,写出该图反映的是近代哪个国家的政治制度?该图反映出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什么原则?
(3)分别指出图中A、B、C 三个机构的名称和行使的权力。
A、                             
B、                             
C、                             
(4)请简要指出:图中A和B的相互关系
2016-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2012学年北京五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西南地区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作为西南重镇,在近代历史上也曾发生了许多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大事。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与国民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图12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其成果和意义是什么?

8 . 交流和交往推动文明的发展。

材料一在古代中西交往的商路上,不断有中外古币重见天日。图12为出土的两枚钱币:宋朝“崇宁通宝”铜钱(崇宁:宋徽宗年号,钱文为宋徽宗亲笔)和大食国(中国古代对阿拉伯帝国的称呼)金币,金币中心钱文为:“安拉之外别无他神”。

(1)阅读图文材料,概括两种货币的不同点。

材料二

表2近代中国留学热潮简表

出现时间

留学国家

概况

1872年~1875年

美国

多数从事工矿、铁路、教育、电报事业,如詹天佑、唐国安(清华大学首任校长)等

1896年~1911年

日本

多数学习政法、军事、师范教育等专业,如宋教仁、陈独秀、李四光等

1922年~1934年

苏联

培养了邓小平、刘伯承等一批共产党人

1944年~1949年

美国

著名的有邓稼先、杨振宁等一批科学家

(2)分别说明四次留学热潮出现的国内背景,并总述留学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

材料三16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国家交往开始。西班牙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17世纪,荷兰采取占领沿海据点进行贸易交流的方式与亚非国家交往。

18世纪法国掀起启蒙运动,北美、欧洲一些国家受其影响建立起新的政治制度。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扩大了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使其在跟亚非国家交往时方式转变为全面侵略。

19世纪英、法等国进一步利用不平等条约取得的特权,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1869年日本提出修约要求,至1910年收回全部主权。一战后中国提出废除部分不平等条约要求被拒绝,二战期间中国与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皆告废止。

1945年美、苏、中、土等国签署《联合国宪章》,宣告联合国成立。1962年亚、非、拉美主要产油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采取共同行动反对西方国家对产油国的剥削和掠夺。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中国加入,使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

(3)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对该观点进行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标志(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飞跃发展,经过精心设计从而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

(1)据材料一,判断这两幅图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的标志?并分析其对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
材料二   建构时序性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学好历史的重要方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根据历史发展特征划分阶段;任意选取其中一个阶段,结合史实说明该阶段的阶段特征。
2016-11-27更新 | 5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
10 . 特色的文明·流动的文明·共同趋势的文明
材料一 不同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而各自区域文明的形成是与当时社会上最具活力的社会阶层有着直接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士”阶层。如《论衡·效力》所言:“六国之时,贤才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春秋末年(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进入贵族共和时代。罗马共和国时代,逐步形成了贵族与平民两大社会阶层。“平民”一词源于pleo,plenus,原意为“众”,通常带有“低贱”之意。该词常用来形容“平凡的,普通的,日常的”事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的“士”与古罗马的“平民”对各自地区在文明形成中各具特色的贡献。
材料二


(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文明交流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世界文明是多样性的,但又是大势所趋。结合“戊戌变法”、 “1861改革” 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俄国、德国在近现代史的发展中是如何顺应世界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
2016-12-12更新 | 4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第一次统练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