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政治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地方行政体制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周政治形势图                                                       图2 秦代政治制度示意图


(1)分别写出图1、图2所揭示的西周和秦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名称。概述后者较之前者的突出作用。

材料二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列侯所食曰国。

——《汉书·百官公卿表》


(2)依据材料二,概括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3)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为解决此制度带来的弊端采取的措施。
2020-04-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普通校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民族意识和国家治理。

材料一 华夏国家、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逐渐加快了它的一体化进程。这种一体化进程打破 “邦国”“宗族”壁障,使国家、人民不论在政治制度、个人身份、族类从属上都发生极大变化。秦统一中国以后,统一的国家机制更加规范及完善。在民族融合与同化中,华夏民族成为一个人口众多的民族。自秦汉以来,华夏民族往往将国家的强大、统一和民族的安全、和睦作为评判国家、民族强弱兴衰的基本标准,并形成民族与国家的一种深沉的、绵延的文化心理与社会理想。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国家形态和民族意识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趋势,并任选一图简述其运作机制。

材料三 建隆二年(961),(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

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019-11-1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A卷)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公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保证平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的措施。
(2)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2020-01-02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16﹣18世纪中外科技对比


西方

中国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试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20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李时珍(1518﹣1593),明代著名医药学家,著《本草纲目》,凡16部、52卷,约190万字。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合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096则;书前附药物形态图1100余幅。是到16世纪为止中国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
牛顿(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被誉为“物理学之父”。他发现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为近代物理学和力学奠定了基础,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和哥白尼的日心说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理论基础。徐光启(1562﹣1633),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编纂《农政全书》。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荒政18卷。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主张化学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物体的本性,因而需要进行专门的实验收集观察到的事实。在1662年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在密闭容器中的定量气体,在恒温下,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关系。“称之为波义耳定律。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定律“。宋应星(1587﹣1666),明朝著名科学家。著《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他把中国几千年来出现过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方面的知识作了一个总结性的工作,同时也对技术经验作了总结性的概括,并且使它们系统化、条理化,然后著述成书使之能够流传下来。


(1)结合材料概括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科技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分析造成这些不同的社会因素。

材料二   近代西方民主缘起于中世纪英国的议会制度,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架构在英国议会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中都已经出现。1215年签署的《大宪章》则是英国议会制度的起点。……《大宪章》第12条和第14条规定:“无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能征收任何免役税与贡金”。“如欲征收贡金与免役税,应用加盖印信之诏书致送各大主教、主教、住持、伯爵与男爵,指明时间与地点召集会议,以期获得全国公意”;《大宪章》第61条规定,男爵推选25位代表与国王共同维护、监督宪章条款的执行,可以提出国王及重要臣属的错误,甚至有权联合全国人民向国王施加压力,直至夺取土地、财产,即具有反抗国王的权利。从民主政治的视角观察《大宪章》这个法律文件,它所包含的近现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无代表权不纳税”和“分权制衡”。这两项基本原则正好构成了近现代议会制度的核心内容。……1265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英国历史上首次议会,除5名伯爵、18名男爵与会外,还有每郡2名骑士代表和每个大城市2名市民代表参加会议。一般认为,这是英国议会制度正式的开端。……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革命仍然起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经过长期内战,克伦威尔指挥的议会军队取得了胜利,国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王位被废除,贵族组成的上议院被取消,由人民选举产生行使国家主权的下院,一度建立了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共和国。后来,又经过复辟与“光荣革命”,英国从君主制最终过渡到了君主立宪制。17世纪末英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初步建成。

——《民主政治十论》房宁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英国是如何结合国情建立适合自己的民主制度的,英国民主制度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有何启示。

材料三:

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国家要从多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1956年1月,加入初级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总农户的80.3%.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到达1.17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6.3%,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占87.8%,基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到10多万个,入社的手工业者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基本实现了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年底(1956),全国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实现了公私合营,这标志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得到了苏联政府和人民的大力帮助。同时我国实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自力更生精神。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进一步肯定双包到户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到1982年底,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到达7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主要形式。
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从1985年起全面展开。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得到发展……1987年同1978年相比,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合称)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国家宏观调控的范围和方式得到调整和改进。经济杠杆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明显增强。
江泽民在十四大(1992)报告中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是要把公有制的优越性与市场经济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地结合起来。
2006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注:从“十一五“起,中国将“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解读新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19-03-22更新 | 156次组卷 | 2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怀柔区2019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制度建设与多元一体

周人在全国建立了绵密的封建网络。每一个地处边缘或前哨的封国,无不负有融合异族的任务。晋国奉命安抚夏人和戎族。考古发现的燕国遗址,处处显示周文化与当地土著及北方山戎族群的混合。汉水和淮水流域的封国,成串安置在中原的南方前哨。他们分别与当地土著混合。

——摘编自许倬云《说中国》


(1)请写出周人在全国建立“封建网络”的制度名称;结合图文和所学,简述此制度的作用。

到魏孝文帝登基时,北魏帝国已历大半个世纪……但是皇帝仍然受制于两种贵族——豪族:一是鲜卑军事贵族,八部大人对皇帝的意志始终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一是中原的豪族,他们维持坞堡经济,隐匿户口,逃避租调徭役,令国家的税基不足,中央财政力量不大,这反过来使得皇帝更加依赖鲜卑军事贵族。

——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2)北魏是如何通过制度建设对上述问题加以解决的?
2019-12-13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国家治理。

材料一   甘肃省放马滩出土了七幅战国时期的秦国地图,反映出统一的图例和基本的比例。其中,邽县行政区图是已知最早的行政图。湖南省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地形图》,描绘了长沙国南部的地理和政区状况。图中山脉坐落、山体轮廓和走向均用闭合曲线中填绘细平行线表示,是最早的科学的地貌表示方法。

1708—1718年,由康熙帝主持、来华传教士与清朝官员协作,采用西方三角测量法对清朝全境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量,其范围南到海南岛,东北达黑龙江及朝鲜,东南到台湾,西至西藏和新疆,在此基础上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

——《皇舆全览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战国至西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2)依据材料一,分析康熙时期能够绘制出完整的国家疆域政区地图的条件。

材料二   分合聚散使中国历史上存在统一王朝与地方政权,然而无论哪一类政权建国与立都是并行的两件大事。都城确立在什么地方不仅决定统治者权力核心的地理归属,而且影响着政权的昌运……偌大的国家究竟将国都设置在什么地方,既要满足统驭全国的需要,又要保障自身的安全,众多的古都看似无序,但在地理的视角下不难看到其共同的基点。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3)依据材料二,分析古代王朝的都城建置对统治的影响。依据所学,任选一个王朝的建都或迁都的史实予以说明。

材料三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建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括“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
2019-06-16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101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关于秦汉时期历史请回答

(1)中国古代史上,中央政权与地方力量的互动,影响着历史进程的发展。

指出两图所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结合所学,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制度的影响。

(2)商业发展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楚汉战争时,“楚汉相距(对峙于)荥阳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一石米值万钱)(《史记•货殖列传》),“关中大饥,米斛万钱”(斛:计量单位,与石相似)。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钱。到汉文帝时,谷价至“石数十钱”(桓谭《新论》),甚至有每石“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的记载(《史记•律书》)。到汉武帝时,“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史记•平准书》)。

说明材料中粮食价格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粮价变化的原因。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汉货币政策表

时间政策
西汉初年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
汉文帝更铸四铢钱,其文为“半两”,令民纵得自铸钱。故吴(吴王刘濞),诸侯也,以即山铸钱,富埒(liè等同)天子,其后卒以叛逆。
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而富商大贾……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于是天子与公卿议,更钱造币以赡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
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鋊(yù,铜屑)焉。
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于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即均输、钟官、辨铜三令)铸。

—《史记·平准书》

根据材料概括汉朝铸币权的变化,分析汉武帝币制政策的影响?

(4)是创新的先导,探索是解决社会问题,寻求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回答下列问题。

(董仲舒主张)建构一个由“孝悌”、读书出身和经由推荐、考核而构成的文官制度,作为专制皇权的行政支柱。这个由董仲舒参预、确立于汉代的政治—教育(“士—官僚”)系统是从统一大帝国着眼的整套官僚体系:政治的治乱兴衰不再仅仅依靠于作为首领的“圣人”,而且更依靠于遵循客观的“天道”,而这“天道”也就包含建立这整套的官僚行政体制。

—据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为王朝统治提出了哪些治国方略?

2018-09-2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重重苦难,向着民族复兴大步前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图


(1)依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五四青年节的形成历程简表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五四青年节形成的发展历程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完整、准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顺义区某学校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设计了三块展板,任选一块展板,填写内容。


2019-03-0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顺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运作,是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解读下列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机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从历史演变看,四幅示意图排列的顺序是。
A. 图1图2图3图4
B. 图2图4图1图3
C. 图3图1图4图2
D. 图4图2图3图1
(2)图1、图3、图4所示的中央政府架构,分别是在哪个皇帝当政时确立或形成的?
图1:             ,图3:              ,图4:            
(3)从历史演变看,四幅示意图揭示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什么基本特征?
(4)请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提示:根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018-12-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一零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0 . 红军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广大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一种精神,我们把它称之为“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图片



(1)观察图片,结合所学指出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的艰难险阻.并分析“长征精神”的内涵.

红军长征途经贵州省(图5所示),遵义会议旧址为重要的旅游景点,近年来游客众多.



(2)从旅游资源本身的角度,说明参观“遵义会议旧址”人数众多的原因,并分析暑假期间在贵州省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