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4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20世纪80年代,美国诸州地方政府的经济激励措施实施情况如下表所示。这些措施(       
1981年1988年
对公司收入税减免的州25个31个
为土地、资本改进提供税收减免的州29个35个
对现有企业扩大生产提供金融支持的州31个42个
为建造厂房设施提供贷款的州23个38个
为工业发展提供免费用地的州15个28个
A.消除了经济“滞胀”的不利影响B.有助于国民经济走出困境
C.表明新自由主义思潮遭遇挫折D.容易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2024-05-2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押题(二)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10年,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开幕,沪宁实业界人士成立了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并出版了《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以期“开风气而劝农工”,这些现象(       
A.适应了实业救国的要求B.说明清末新政成效突出
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起步D.促进了国货运动的兴起
2024-04-1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对非西方的民族国家来说,文化寻根可视为对全球化的逆向反应,用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的术语,又可称为“全球地方化”的具体表现。这个词由“全球化”与“地方化”两个词组合而成,浓缩了相辅相成的两种倾向之间的张力,具有辩证的说服力,可以避免单向思维的偏执和盲视。据此判断,该学者主张(     
A.抵制全球化以保护民族文化的传统
B.逆全球化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C.当代文化发展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
D.全盘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等基本价值取向
2024-04-10更新 | 378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为二战后的一幅漫画,主题是:法国超级懒虫的“幸福”生活。据此判断,该漫画反映的状况(     
A.体现了福利国家的优势B.解决了经济大危机困扰
C.影响了社会可持续发展D.凸显了西欧联合的弊端
2024-03-31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黄骅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6 . 1954年1月,《重庆日报》刊文:(当地某工厂)宣传访问队高举的横幅上写着“向增产节约粮食支援工业建设的农民兄弟致敬”……为农民演出《把余粮卖给国家》和《访问苏联集体农庄记》……晚上同农民兄弟摆摆龙门阵(聊天)。该刊文旨在(     
A.宣传推广苏联经济建设经验B.推进农村经济恢复工作
C.营造社会主义建设良好环境D.加快构建工农联盟基础
7 . 康熙年间,江南等地出现的包买商开设“账房”或“行号”,这种“账房”或“行号”拥有大量的织机和原料,或自行设机督织,或将织机、原料分给小机户为其生产,在账房周围有众多的小机户及织工受其支配。账房的出现说明了(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B.生产出现明显的分工
C.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D.新型经营模式的发展
8 . 下图所示为 1926~1936年中国各类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指一国对某种或某类产品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差与该产品进出口总额之比)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A.一战后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增加B.国民政府关税改革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
C.贸易结构调整促使官僚资本扩张D.中国贸易逆差减少得益于国际环境改善
9 . 19世纪上半期,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利希·李斯特主张国家应对纺织业等新兴工业部门给予重点保护,对一般工业品进口规定不同税率加以限制,而对于一切复杂机器的输入应予免税或只征收轻税。这一主张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当时(     
A.德国的工业相对落后B.欧洲重商主义的盛行
C.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D.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10 . 19世纪中后期,轮运业规模较大,被清政府认为是“挽回权利”的主要产业,主要以国内市场为依托,生存压力大。而由私人创办的小型机器工业等,主要以国外市场或外国在华企业为依托,成长压力相对较小。该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救亡图存成为了时代潮流B.近代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D.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受阻
2024-02-2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收心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