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的科技进步与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的阶段时间技术进步
前期19世纪以前人力与畜力;航海贸易
中心化阶段19世纪前期蒸汽机使用和运河建设
19世纪中叶蒸汽机车和铁路
19世纪晚期高架铁路、电车及地铁
蒸汽和电力广泛使用
钢架建筑技术发明及电梯使用
郊区化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福特式生产;电报、电话发明
20世纪20年代起汽车大量使用及高速公路网形成
20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互联网、人造卫星
结合材料,以“科技进步与美国城市发展”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1971年11月,东盟五国外长特别会议通过《东南亚中立化宣言》,表达了东盟国家的一致愿望,决心共同努力使东南亚成为“不受外部强国任何形式干涉的和平、自由和中立地区”,自己承担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稳定及保证和平进步的民族发展”的主要责任。东盟国家此举旨在(     
A.政治结盟以抵制大国渗透B.团结自强谋求独立发展
C.反对强权政治坚持不结盟D.消除分歧促进区域联合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10年,中国历史上首次以官方名义主办的国际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开幕,沪宁实业界人士成立了南洋劝业会研究会,并出版了《南洋劝业会研究会报告书》,以期“开风气而劝农工”,这些现象(       
A.适应了实业救国的要求B.说明清末新政成效突出
C.推动近代民族工业起步D.促进了国货运动的兴起
2024-04-17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到南朝之际,扬州有建康的东西二治、梅根治、铁岘山冶、六安冶等,荆州有新兴冶。同时,民间私治也很盛行,“一断民私鼓铸,而贵卖铁器,商旅吁嗟,百姓咸欲为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稻田耕作形成一套完整的耕一耙一耖作业,使用铁犁、耙、耖等铁农具。在广东连州的一座晋墓中,带有“(西晋)永嘉”四年(310年)或六年(312年)的砖铭呈现了当时农田耕作的情景,一牛挽犁田和一牛拉耙耙田。南齐武帝时,戴僧静为北徐州刺史,“买牛给贫民令耕种,甚得荒情”。在北魏前期的遗迹中,生产工具主要为骨镞,兼有少量的铁器。而北魏天赐元年(404年)“置山东诸冶”,“其铸造铁为农器、兵刃”。太平真君年间,“课畿内之民,使无牛家以人牛力相贸(交换),垦殖锄耨”。

——摘编自杨乙丹、何婧云《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农业文化的交流》


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对材料中的史实(整体或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释。(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贸易霸权之路

20世纪上半期,经历了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压力与调整后,美国通过签署法案或协定的方式,完成了自身从贸易实力的积累到贸易权力的生成、再到贸易霸权的转变。

阶段法案措施简介
第一阶段1913年《安德伍德-西蒙斯关税法案》大幅下调关税当时欧洲各国对那些既非自己殖民地范围内,又未与自己签署贸易协定的国家,普遍施行高贸易壁垒的政策。美国在1913年仍只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权,常因此原因遭受贸易歧视,主动给予他国贸易优惠,借以换取他国对自己的平等待遇。
第二阶段1930年《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案》大幅调高关税税率该法案影响了世界上其他主要经济体贸易政策中关于市场开放程度的倾向性,这种影响力产生作用的基础在于战前贸易秩序的破坏。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下调进口关税美国贸易从此摆脱了浓重的国内政治色彩,成为在国际上维护国家利益的工具。
第三阶段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和其它贸易壁垒以美国为主的战后经济秩序重建者支撑起一个由更多国家组成的更低贸易壁垒的多边协定。

——摘编自张馨《美国对外贸易背后的霸权逻辑》

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的“贸易霸权之路”加以解读。
2024-03-16更新 | 333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新实中学2024届高三4月月考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这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他认为,萧条的根本原因不是供过于求,而是需求不足。因此,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著《新全球史》

材料二   19791982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也被称为战后第五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由于7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范围内经济滞胀并受到第二次“石油危机”冲击等非周期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危机时期,各国物价持续上涨,财政状况恶化,利率居高不下。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多数国家的消费物价涨幅每年均达两位数。而利率变动则与战后前几次危机期间趋势相反,危机中不断上升,达到创纪录的高度,如英国的优惠利率曾提高到21.5%;资本主义国家为缓解经济危机,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之一。80年代,美、英、法等国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公共开支,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在提高社会效率和维护社会公平之间寻求新的平衡。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凯恩斯应对经济危机的核心主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危机在政策上的变化,并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2024-02-26更新 | 210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清源学校2024届高三3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57年,钟表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历史性转折,当时荷兰人惠更斯继续了伽利略早期的工作,在钟表里发明了钟摆,大幅度地提高了钟表的准确性。1675年,惠更斯又发明了螺旋摆轮游丝,新的游丝从过去一天45分钟的误差减少到只有几分钟。18世纪中后期,这让制表师大大提高了制表效率,同时很多制表师也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不仅将钟表机芯的发展推向更现代化的标准,同时也对机芯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更加机械化和标准化改革。

——摘编自萧治平《钟表技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表开始流行。因为这种计时工具比装在怀里装饰的目的更强,而它的目标客户只定位在女士身上。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参加运动,并开始驾驶汽车。手表也被越来越多的男人接受。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士兵们开始佩戴手表,认为手表佩戴起来比怀表更加实用,这便让手表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实用的手表功能被制表师设计出来,像防水、自动上弦、潜水表等。因此,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行为和时尚。

——摘编自李流范《时钟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至18世纪钟表制造进步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佩戴手表成为一种普遍的时尚的社会条件。
2024-02-23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轮复习验收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8 . 明初,中央政府规定入明朝贡的外国人员在各自划定口岸登陆;万历初年,广东地方官员允许非朝贡国商人每年夏冬两季定期至广州贸易;明朝政府对停泊与居留在澳门的外国商船进行登记,发给“部票”,对到广州贸易的外国商人,不准其上岸居住。据此可知,明朝政府(     
A.对民间贸易持宽容态度B.海禁政策日趋严格
C.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D.积极开拓跨洋航线
2024-02-0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1930年间的上海:到处是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挤来挤去;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牌声以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微地散发着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无数乞丐及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里弄里,家庭主妇们倒洗马桶的声音和生煤球炉子的青烟以及横跨弄堂的晾衣竹竿上挂着的“万国旗”,使里弄显得狭窄、杂乱和压抑。

——摘编自严昌洪《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二   19341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要胜利,一定还要做很多的工作……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材料三   19457月,黄炎培访问延安后在日记中写到:当地老百姓衣服整洁,乡村来的妇女不穿裙,皆是天足,没有发现绅士式的男子和涂脂抹粉、洒香水、高跟鞋等摩登装束的女子,没有褴褛污秽的流浪者,在街上没有看见过面带烟容而颓唐的人。

——摘编自黄炎培《八十年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上海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延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024-01-29更新 | 33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指出:苏联片面注重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把农民挖得很苦;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地方一点机动权都没有。……中国应当找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道路。该报告(     
A.反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认识B.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C.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顺利实施D.旨在揭露苏联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2024-01-25更新 | 234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六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