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虽然还不够勤奋,不够细心,不够刻苦)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无产阶级国家必须成为一个谨慎、勤勉、能干的“业主”,成为一个精明的批发商,否则,就不能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

材料二   过去的一年乃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条战线上都发生大转变的一年……我们在过去这一年内大体上已经顺利解决了重工业基本建筑工程资金积累问题,实行了发展生产资料制造业的加大速度,造成了我国变为五金国的前提……我国农业发展中的根本转变,由规模狭小的落后的个体农业进到规模巨大的先进的集体农业。

——斯大林《大转变的一年》(为纪念十月革命十二周年而作)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的转变”是如何“使这个小农国家在经济上站稳脚跟”的。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是如何使小农国家发生改变的。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     1956 年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邮票主图为天安门,下端以齿轮为中心,左右对称环绕着麦穗、稻束、 向日葵等。 2 1998 年发行《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邮票,邮票主图为《人民日报》 发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第一版报纸,附图为高楼林立的城市风光远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枚纪念邮票设计蕴含的象征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角度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邮票设计两个具有时代特色的元素,并简要说明理由。
4 . 【市政建设与社会生活】

材料一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公园是由西方列强引入,它既是西方新兴生活方式的体现,叉是殖民主义渗透的重要载体,在一定时期成为中国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集体记忆。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一些团体及个人提出修建中山公园这一永久性纪念场所,促使国人奋发图强,并让外国人明白中国人具有奋争与独立精神。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竭力推行党化教育。中山公园的兴建如雨后春笋,成为各地最具政治色彩的市政工程之一。抗战时期中山公园成为各地宣传抗日的空间,如19384月,在周恩来的倡导下郭沫若、田汉等人在武汉中山公园举行万人歌咏日活动,由冼星海担任万人大合唱的总指挥,激发了各界人民抗日救国的战斗热情。

——摘编自陈蕴茜《空间重组与孙中山崇拜一一以民国时期中山公园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1949年之后,汉口中山公园经过了多次整修扩建。1951年,由市建设局主持修建沿湖护坡和园内建筑设施。扩建后,新建动物园和苗圃,成为武汉市内的绿色游览“中心”。公园内花卉树木种类众多,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胜地,此外,中山公园还是武汉市重大的政治活动、群众集会的中心会场。1950年,武汉市第一次运动会在中山公园举行。1999年武汉市按照山水园林城市的总体部署对中山公园进行改建。改建后的中山公园绿化率提升至91%,新增两大广场、激光水幕喷泉等,公园进出口开敞度增加,园内道路成环,游览线路理顺。群众说,真正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更绿、更美、更贴近市民”的理念。

——摘编自刘思佳《汉口中山公园百年回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山公园普及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公园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022-11-15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文化聚落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保存了大量历史遗迹的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停战空地”的角色

191811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议在法国贡比涅森林的福煦元帅座车上签订。此车厢被命名为“停战车厢”,那片空地被命名为“停战空地”。

1921年至1922年,法国政府出台两项举措,让贡比涅森林中的空地和车厢进入公众视野。19214月,该车厢正式以贡比涅“停战车厢”之名,进入象征法国军威与战功的荣军院内。19221111日,法国政府在“停战空地”上树立起一座“阿尔萨斯—洛林人纪念碑”,其上刻着一只中剑倒伏、威风扫地的黑鹰(德国象征)。1937年,为纪念福煦元帅逝世十周年,“停战车厢”旁又竖立了一尊高大的福煦雕像,众多政界名流和一战老兵悉数出席,场面盛大。当年1111日,法国政府隆重举办纪念一战停战20周年的纪念活动,并广邀各省代表赴巴黎共襄盛举。

1946年,法国人不遗余力地搜集有关物件,“停战空地”的建筑相继在原地重建。1950年,复制的车厢重回贡比涅森林。法德和解的深入推进带动欧洲一体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针对“停战车厢”的纪念,更多反映着人们对战争的追忆与反思,也反映着面对过往时一种平和、包容、理性的态度,而非狭隘偏激的民族主义,也非以邻为壑、冤冤相报的零和思维。时代的发展赋予“停战空地”新的角色。

——摘编自江天岳《贡比涅森林“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的形成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40年代前“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形成的特点,并分析该文化聚落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停战空地”历史文化聚落角色的变化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