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国际运河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变迁密不可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巴拿马运河的变迁

时间事件
16世纪西班牙国王下令进行运河开凿的测量,受限于技术条件和拉美独立运动的开展,运河开凿没有进展。
1879法国全面负责运河开凿,因流行病发生及财政困难,挖凿工程于1889年停顿。
1901美国获得开凿、经营和管理运河的特权。随后,美国与巴拿马签订条约,规定巴拿马不得在运河区执行国家主权,由美国任命总督,施行美国法律并驻军。
1914运河正式通航,沟通了两大洋。
1963迫于巴拿马群众要求恢复运河主权的斗争,美国同巴拿马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在运河区同时悬挂两国国旗。
1964美国撕毁协议,连续几天单独升美国国旗,引发了巴拿马反美爱国风暴。
1977巴拿马与美国签订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的新约。
1999巴拿马于1231日正式收回对运河行使主权。

材料二



1956年埃及时政漫画《苏伊士运河的巨人》

注:漫画中一艘印有英法美三国国旗的轮船以“国际交流”的名义通过苏伊士运河,而埃及总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旗子两腿横跨苏伊士运河将船栏住。纳赛尔后面坐的是苏联外交部长谢皮洛夫。

——选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巴拿马运河的变迁”,概括一条世界历史发展的线索或趋势,并予以简要说明。
(2)提取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并说明时政类漫画的史料价值。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访谈录:以下内容节选自《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谷牧》

谷牧: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

采访者:史鉴 《百年潮》特派记者        被采访者:赵云栋从1973年开始就在谷牧领导下工作,1984年起,任国务院特区办司长、副主任。

史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谷牧奉命率团出访欧洲,据说,回国后的汇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起了重要的作用,您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吗?”

赵云栋:“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派谷牧带团赴西欧五国考察访问……回国后,谷牧写了《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送呈党中央、国务院。……7月上旬,国务院专门为此召开关于加速四化建设务虚会,会议开了20多天,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参会人员畅所欲言……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后来集聚和反映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讨论和决议中去。此后,确定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史鉴:“据说创办经济特区的起始阶段困难很多,谷牧按照中央的指导做了很多工作,您作些介绍如何?”

赵云栋:“谷牧同志根据中央指示,曾多次去广东和福建做调研和推进工作,与两省的领导同志广泛座谈,并实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查和座谈讨论,形成了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管理经济权限的想法。……1979年谷牧组织着手起草法规性文件,经过13次易稿,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次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3月谷牧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把划出来的四个区,按照邓小平的建议,改名为‘经济特区’一直沿用至今。”

……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23-02-05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中华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有同学为研究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政策摘录了以下两段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已就业而未达到退休年龄者均须参加国民保险,以备在年老、失业、伤残患病和鳏寡孤独等情况下享受资助。被保险人不论职位高低、收入多寡,均需缴纳同等数量的保险费,而后享受同等数量的保险金。

——《国民保险法》(1946年)

材料二 尽管过去40年出现了普遍的、巨大的繁荣,但与以往相比,有更多的人向纳税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以维持他们家人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障预算鼓励了反社会的行为(旨在减少贫困的、宽容的政策产生了反效果,反而增加了贫困),其中包括依赖福利。……依赖心理所带来的可怕的、自相矛盾的结果是,它在经济方面往往给予了人们很大的好处,促使他们过一种懒散、邋遢和绝望的生活。……政府应该通过消除或至少相应地减少这些诱惑以便给予他们帮助。

——《通往权力之路——撒切尔夫人自传》(1998年出版)


(1)分别指出上述两则材料对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英国实行福利制度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外,研究英国社会福利制度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1-18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4 . “丹东一号”水下考古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黄海北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西南50多公里的海域。甲午海战中,北洋水师战舰扬威、超勇、致远、经远沉没于此海域。经水下考古实物资料证明“丹东一号”即为致远舰。以下是整理自考古报告中的内容。

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经远舰装甲较厚,明显与“丹东一号”不符,另两舰未使用穹甲结构。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方形舷窗只安装于致远舰及其姊妹舰靖远舰,其余舰均未安装,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武器配备:致远舰的主要武器在“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中均有发现……超勇舰与致远舰武器配备区分明显。此外,加特林机枪铭牌上标注有“1886”,这正是致远舰的建造时间,铭牌上的产地也能与当时的公司名称对应。现日本三笠公园有一门同样型号的机关炮,为海战后日军从致远舰桅盘上拆卸。

餐具:共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标识的瓷盘及碎片。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圆形微标。

综合以上,并结合甲午海战档案、北洋海军档案和海域当地的口述史料,判定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列举“丹东一号”沉船可以研究的历史事件有哪些,并论述“丹东一号”沉船的研究价值。
2022-08-16更新 | 358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期的英国

史学界一般认为,虽然这一时期的大英帝国呈现出衰落的趋向,但它依然是拥有强大实力,对世界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恰当?当时英国的实力来自于何处?下列材料中的数据能否揭示问题的答案,抑或拓展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呢?

材料一   1

英国德国美国
1871/1875-1881/18850.61.72.7
1881/1885-1896/19000.93.92.1
1896/1900-1900/19130.72.53.2

表2

年份进口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盈余/出口(%)
1860年代2234166157334
1870年代3139220493542
1880年代3039234269730
1890年代38522396145660
1900-191363544938141629

材料二   31860-1913年英国在某些方面占世界总量的份额(%)。

1913186018801900
人口2.22.42.52.5
制造业20231818
钢铁产业52432213
原棉消费47322518
出口总值20161517
商船吨位28324538
海外投资50494842

——以上数据均转引自【德】贡德·弗兰克《19世纪大转型》


(1)以表1为证据用来说明英国呈现“衰落的趋向”“但它依然是拥有强大实力”国家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2)说明表2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有何史料价值。
(3)根据材料二,以“英国的实力来自于何处”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叙述成文,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5-27更新 | 180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莆田锦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围绕小小胡椒,一部纷繁的贸易史就此展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进苏木、胡椒、香蜡、药材等物数万以上者,船至福建、广东等处,所在布政司随即会同都司按察司官检视物货,封睹完密听候,先将番使起送,赴京呈报数目……

——《明会典》

材料二   


迪奥戈·里贝罗世界地图(局部),绘制于1529年,现藏于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注:迪奥戈·里贝罗1529年完成的大幅世界地图,属于西班牙官方世界地图,是当时对已知世界的地理描述最为精确的地图。地图在两个位置上画上了具有争议的香料群岛,也被称摩鹿加群岛——位于右侧(东方)和左侧(西方)边缘,但我们只能在西边的那个岛上看到西班牙国王的旗帜。这幅地图原本是要强调科学的精准,但也要包含政治信息:根据地图的描绘,摩鹿加群岛属于世界的西半部分,也就是西班牙所统治的那一边。

材料三   葡萄牙人在15世纪末成为最早航至印度的欧洲人,在其后的一百年间,葡萄牙人一直企图控制印度和亚洲的胡椒贸易,但是未能如愿。1718世纪,荷兰人和英国人也想要取得掌控权。黑胡椒的历史和两家与罪恶的殖民主义有如同义词的公司密不可分,即英国东印度公司及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而荷兰人将鸦片当作印度马拉巴尔海岸生产胡椒的货款,也催生了祸害匪浅的鸦片贸易。所以伏尔泰说,自1500年后,在印度取得的胡椒没有“未被血染红的”。英、荷两家东印度公司的对立长达两百年,要无止境地开发国外的资源以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形塑了现代全球贸易的推力。

——摘编自【美】玛乔丽谢弗《胡椒的全球史:财富、冒险与殖民》


(1)分别说明以上三则材料,对研究“胡椒贸易发展史”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在研究历史问题时,搜集和运用史料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胡椒的全球史既是一部经济史又是一部血泪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含嘉仓(下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国家粮仓,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始建于605年,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客,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来,最深的达12米。2014年含嘉仓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二   概括来说,宋朝粮食仓储体系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军粮、官体仓,二是各荒仓。前者包括州县仓、转般仓、京师仓、大军仓等:后者包括常平仓、义仓、广惠仓、惠民仓、丰储仓等全国性备荒仓和社仓、平籴仓、平粜仓等地方性备荒仓。宋朝国家通过仓储干预粮食市场最典型的措施是继承和发展前代的常平之法,在全国设常平仓,由政府进行粮食储备,“遇费量减市价粜,遇贱量增市价余”。照丰时期推行青苗法,把常平旧法的市场购销方式改为货款于农的借货预购方式,同时也保留了“贱余贵巢”的职能。这是一种比常平旧法更为积极的储备调节措施。

——均根据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   广西四大城市(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大米批发交易量统计

时间195019511952
交易总量(斤)48221800152695200139719700
售出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2.550.170.2
公营0.81.82.5
私营86.748.127.3
购入量占总交易量比例(%)国营13.412.611
公营3.63.224.1
私营8384.264.9

——王春英、张艳梅《向社会主义过渡:建国初期的粮食市场与国家调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含嘉仓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来代粮食仓储体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只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表内容进行合理解读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东印度公司"东印度"是对包括今天的印度、印尼、缅甸等国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通称。1719世纪,英国、荷兰、瑞典等国都曾成立过东印度公司。

材料一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1231日)

材料二   瑞典东印度公司于1732年成立。同年派出第艘商船前往广州从事对华贸易。船上首席大班科林·坎贝尔同时兼任瑞典国干派往中国的全权代表。坎贝尔的日记记录了在广州贸易期间的所有事务。以下是其日记摘录∶当欧洲商人行事与中国法律或者官员命令相违背,中国官府不会顾及其身份,不管是官员还是水手。中国官员很快就找到他所属船只的大班,迫使他们交一笔钱财抵罪,否则就会把他们赶出商馆或者关入监牢,直至支付了这笔费用。如果他们无法顺利联络到大班的话,中国官员们也有更常用的办法。即逼迫船的保商支付这笔钱,否则把保商关到监牢里,直到给了钱为止。

材料三   约翰·密尔是19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经济学家,18231858年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后期随着职位跃升,他一度制定和决策了殖民地印度的相关政策。密尔认为印度处于文明发展的较低阶段,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给印度人民带来更多的善;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比所有印度人自己的政府要好的多。

——耿兆锐《约翰·密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的背景。
(2)提取材料二相关信息,说明科林·坎贝尔的日记对研究18世纪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史料价值。
(3)你如何看待约翰·密尔对东印度公司殖民统治的评价?
2022-01-20更新 | 424次组卷 | 9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闾,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明史·列女传序》

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表
隋唐
12232152271419428
1912212286882814
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据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

材料二   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街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例。

——据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

材料三   三言二拍为明末小说集的合称,其中一些篇章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周胜仙与白娘子便是其中的代表。

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板范二郎,“四目相对,俱各有情”,周胜仙心想,“我若嫁得一似这般子弟,可只好哩!今日当面错过,哪里去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情。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
白娘子爱上了许宣,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说假话。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的史料价值,并说明在运用该类型的材料时要注意的问题。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写出两个研究主题)
2021-12-30更新 | 21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耕织图”是中国古代表现农业生产的图画。已发现的汉代牛耕图皆位于北方州郡,南方地区尚未发现牛耕图像。这些农耕图像的题材内容从表现人力锄耕逐渐变为“徙民屯田,皆与犁牛”。嘉峪关魏晋墓室耙地图有两幅,一幅系“二牛一人式”,一幅展现了另一种播种方式:前面一妇女播撒种子,其后一男以耰(yōu)打碎土块以覆盖播撤下的种子。唐五代时期的牛耕图多数展现了“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少数为“一牛一人式”,主要发现于陕西三原李寿墓及甘肃莫高窟等地,且数量较多。宋代是我国耕织图发展的重要时期,楼璹(shú)绘制的《耕织图》系统描绘了南方农业耕作生产的全过程,后世依照楼图临摹和翻刻者众多。清代耕织图的创作最初由帝王命宫廷画师临摹楼图作画,再由帝王亲自题写诗文,装裱成为完整的书画作品后择其优者刊刻印行,刻立石碑,形成了形态各异的“耕织图”文献,或深藏清宫、或赏赐王公、或立碑长存、或流布民间、或广传海外。

——摘编自张铭《历代<耕织图>中农业生产技术时空错位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历代耕织图呈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耕织图对研究古代百姓日常生活的史料价值。
2021-12-27更新 | 2915次组卷 | 20卷引用:三年(2021-2023)高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2古代中国的经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