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明清是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
(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明朝明成祖在位时,逐渐形成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是A
获得在濠镜澳(今澳门)长期租住权的西方殖民者是B
清朝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由皇帝直接监督,大臣依据皇帝旨意,负责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的机构是C
与沙俄签订的,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的条约是D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明至清中叶在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至清中叶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波斯帝国统治范围从印度河列巴尔干,从多瑙河到尼罗河瀑布,帝国内部政治传统、经济状况和宗教文化差异巨大。波斯国王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修建驿道、重用近臣等等。但波斯境内亚美尼亚付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似乎表明,村庄和城市内部的事务,例如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波斯帝国的统治好似一个矛盾集合体。

——摘编自晏绍祥《波斯帝国的“专制”与“集权”》

材料二   英国与殖民地之间相距遥远,对殖民地的治理模式如下表所示

模式名称代表型殖民地具体内涵
公司模式印度政府特许、殖民公司运作
移民模式北美由探险家、民众、公司和业主发起,得到政府支持
国家模式非洲英国政府全程掌握对殖民地的争夺、取得和治理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政治治理评析》

材料三   新的组织和技术力量赋予欧洲帝国世界霸权,让它们的势力能渗透全球。欧洲的陆军和海军、武器和军事组织、工业和交通通信手段——铁路、蒸汽轮船、电报和电网——赋予了欧洲统治地位。挑战摆在了各国人面前:要么接受和适应欧洲的方式,要么维持软弱和落后的现状。

——摘编自【美】克里尚·库马尔《千年帝国史》


(1)指出材料一中“矛盾集合体”的具体内涵,并结合所学概括波斯帝国统治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的殖民地治理进行简要评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时间形式简介
始于1929年劳动突击队竞赛运动倡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积极性。
始于1935年斯达汉诺夫竞赛运动倡导生产技术革新,提高生产定额,提高劳动生产率。
始于1941年支援前线生产队竞赛运动倡导建立支援前线生产队,保障卫国战争军需物资供应。
始于1967年推广“谢基诺工作法”提倡精简人员,提高效率,节余资金由企业自行支配,奖励超额完成任务。

——摘编自侯宝泉《论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材料二   下为图张凡夫《提高产量就是加强保卫祖国力量》宣传画(1951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历史背景,简述20世纪20—6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演变。
(2)某学习小组计划举办“新中国的劳动竞赛”主题展览活动,拟将材料二中的宣传画作为展览内容,请结合历史知识为该宣传画撰写一段简介。
2023-03-20更新 | 5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A卷)
4 . 下表为1870—1992年美国人均GDP、每工时GDP与欧洲国家的相对水平变化表(美国为10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际视角下的美国经济发展

年份人均GDP每工时GDP
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10个大陆国家的平均值英国
18707613265115
190o67112--
191363955786
192962765574
195056724562
197370727068
199281738782

说明:本表中的10个大陆国家是指奥地利,比利时,丹麦.芬丝、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挪或、瑞士。

——【英】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之考察1820——1992年》


以恰当的尺度划分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并对每一阶段的特点及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的户籍制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一个时期的户籍管理又与当时的政治形态紧密联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81年,明太祖对户籍立法进行改革,实行黄册制度。黄册以里为单位(每110户为1里),登载各户的人丁、财产变迁情况。同时,又编绘鱼鳞图册以登录田土,所谓“鱼鳞册为经,土田之讼质焉,黄册为纬,赋役之法定焉”。明朝户籍有严格的类别区分,主要为民、军、匠三大类。尽管在明朝中后期,由于官僚机构的衰朽,这套制度不能很好地执行,但它的历史意义仍是不容低估的。

——选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二   1911年,清廷制定了《户籍法》,作出关于户口及其变动事项的合法登记程序及管理机关的规定,标志着具有近代国际通行意义上的户籍原则和户籍登记管理制度的产生。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移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同时,商品经济和城市化发展也有利于人口流动和自由迁徙。国民党南京政府成立后重新实行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连保连坐,实质是将中国最基层单位——乡村中的居民捆绑在一起,以维护社会秩序,强迫民众承担各种义务。

——马福云《当代中国户籍制度变迁研究》

材料三   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户籍制度变迁的相关文件。

时间

文件

摘要

195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户籍

1964

《公安部关于处理户口迁移的规定(草案)》

限制户籍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

1984

《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

有经营能力和技术专长的农民可以进集镇落户,同集镇居民享有一样权利

201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

201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

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建立完善积分落户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近代中国户籍制度发展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趋势,并简析其意义。
2023-02-26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埃及前总统纳赛尔(1958-1970年在任)曾经说过:石油是文明的中枢。石油产业在19世纪中后期发展起来,从“煤油时代”进入到20世纪上半期的“汽油时代”。二战后进入大发展时期,现代石油工业进入“燃料和化工时代”。下表整理了20世纪以来的石油、天然气产业及相关的历史现象。

占能源消费的比重主要生产方主要消费方油价与欧美经济重大国际事件或现象
20世纪前半期总体上升美国英国欧美列强美英控制世界石油产销,展开激烈争夺。
20世纪50-70年代中期50中东为主,美国、苏联、拉美和非洲。欧美日苏等工业国油价低廉,经济快速发展。美国取代英国控制中东石油。亚非拉等国收回石油权利。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并以石油为武器争取自身权利。
20世纪80年代前后40%。其他清洁能源逐渐发展。发达国家油气占国内能源的比重下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油气占国内能源的比重上升。油价上涨,经济陷入低谷。伊朗推翻亲美政府,美国转而制裁伊朗。苏联支持伊拉克、利比亚。
20世纪90年代油价跌落,经济快速发展。围绕石油,利益各方继续博弈。新能源事业发展。

——摘编自刘波《石油与20世纪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初推动石油生产与消费进入“汽油时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方面提出一个具体看法,并予以论证说明。(要求:看法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3-01-05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选择性考模拟调研(二)历史试题
7 . 有同学研究近代英国农业革命问题,收集以下三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在经历了14世纪中叶的黑死病和人口锐减之后,西北寒冷地区大多转变为牧场;中部密德兰地区成为“消失的村庄”;农业生产活动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东南地区。但随着1617世纪英国人口回升,加之城市和乡村手工业迅速发展,非农业人口比例扩大,农业不得不向深度发展。由此,英国开始了农史学家埃里克·克里奇、E.L.琼斯等人所称的“农业革命”。

——摘编自向荣《告别饥荒:近代早期英国的农业革命》

材料二   下表为13001800年全英格兰三种粮食的产量(单位:万吨)变化情况。

年份小麦大麦燕麦
全英格兰诺福克郡全英格兰诺福克郡全英格兰诺福克郡
1300134815.67.817.211.715.09.9
1550

9.99

9.0

10.6

160011.711.111.712.415.413.2
1650

13.5

17.9

12.1

170014.714.115.319.720.010.8
1750177025.515.530.926.538.823.3
1800202418.73629.740.025.2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三   那些贪得无厌的人,用一条栅栏把成千上万的土地圈起来……很多佃农被迫流离失所,漂泊不定。……你们的羊,曾是那么的温驯,那么容易喂饱,但现在却变得那么贪婪、凶蛮,甚至开始吃人。

——摘编自(英)莫尔《乌托邦》


(1)材料一、二、三对于研究“英国农业革命”是否合理?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析“英国农业革命”的影响。
(3)若要全面研究“英国农业革命”,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史料?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9 .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 年起,中央人民政府开始执行“一五计划”,贯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时并举的方针。......1956 年 1 月 15 日,距农历春节差不多还有一个月,天安门广场却显得比春节还要热闹。 首都数十万人在这里举行集会,庆祝北京率先进入社会主义。随即,全国各大中城市也相继举行同样的集会,宣告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大规模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序幕即将拉开。...... 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一大批中国过去没有的基础工业部门,开始一个个建立起来,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有所提高。

——摘编自罗平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等

材料二: 下表是根据《中外历史纲要》教材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部分)。

时间进程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0 年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1982 年中共十二大召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1987 年中共十三大召开,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2 年中共十四大召开,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更深层次地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2010 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伟大成就。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性转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和 1980 年设立的四大经济特区的名称,概括改革 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