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陈独秀在1920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上发表了《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以下是此文的选摘。

我们要改去从前的错误,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国故也包括在内),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通俗易解是新文学底一种要素,不是全体要素。现在欢迎白话文的人,大半只因他通俗易解;主张白话文的人,也有许多只注意通俗易解。文学、美术、音乐都是人类最高心境底表现,白话文若是只以通俗易解为止境,不注意文学的价值,那便只能算是通俗文,不配说是新文学,这也是新文化运动中一件容易误解的事。

新文化运动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创造就是进化,世界上不断的进化只是不断的创造,离开创造便没有进化了。我们不但对于旧文化不满足,对新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但对于东方文化不满足,对于西洋文化也要不满足才好,不满足才有创造的馀(余)地。

问题:

(1)提炼材料中陈独秀所阐述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2)陈独秀写这篇文章时的国际国内背景如何?

(3)你如何理解此材料中陈独秀的思想认识?

2018-01-2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18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控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侯绍裘是上海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1918-1920年求学于上海南洋公学,1923年秋入党,1927年牺牲于南京。

材料一   这个暑假(1919年),实在是我一个很可纪念的时期,因为我的思想,在这时期内起了一个急激的变化。

暑假以前,我正看饮冰室丛书(梁启超文集)。到了这个署期内,我方才开始看《新青年》,一看之后爱不释手。《新青年》所给予我的影响,最重要者有二端∶一是文学观念;二是对旧道德、旧礼教的见解。看了《新青年》,方才明白了文学的真义。对干白话文五体投地的佩服。至于道德观念方面,以前虽不十分崇拜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伦理,欲赖以改良世道人心,及知看了《新青年》,方知二者不可得兼。罢课中的社会主义的思潮,使我想舍弃学生界的政客式的运动,而从事于社会革命的运动。我那时对于社会主义只有一些很模糊的观念,以为是一种富于破坏精神的、反抗一切特权阶级的革命罢了。至于其他的派别,更其弄不明白,同时还觉得商界中人也不足与有为;惟有劳工阶级在我那时的心目中,是诚恳笃实。可与共事的。干是便想投入工厂,藉以实行宣传社会主义的素愿。

——改编自《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

材料二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当社会的自由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时,我宁可牺牲我一己的自由而为社会的自由着想。

——改编自《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侯绍裘"这个暑假"思想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侯绍裘思想转变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侯绍裘思想的转变?
2021-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3 . “社会蜕化之际,争乱频仍,民生困苦,……深思远虑之士,对此巨变之原因与影响,自不免加以疑问批评,而提出抗议或补救之方”,由此出现了
A.百家争鸣B.文景之治C.独尊儒术D.贞观之治
2020-05-0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有人说,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四:“让我们每一个人向邻人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让(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潘恩《常识》1776年1月于北美大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兴起的相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哲人们提出新思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会制度问题上有何表现?
(3)综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学生课题研究中的近代学堂

《京师大学堂章程》首先确定了晚清以来被尊为国策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分为天文、农学、工学、商学、医学等十科,“中学”包含经史子集和理学传统)的办学宗旨。①……《京师大学堂规条》中规定:“……五经四子书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万古而常新……,学者果能切实敦行,国家何患无人才,何患不治平”…….②

﹣﹣胡鹏林《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

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小学读经课一律废止。……中学校以完足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法制经济、手工、体操等。③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1)在学生的课题研究中,上述材料划线部分中属于历史叙述的是   ;属于转手史料的是   ;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①《京师大学堂章程》认为教育的宗旨是   ,《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则认为教育的宗旨是   
②《京师大学堂章程》与《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在课程设置上有什么不同。
③对于传统的儒家经典的态度,两者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原因   
2019-10-1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题
6 . “自严氏书出,而物竞天择之理,厘然当于人心,而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天演、物竞、天择、淘汰、适者生存”等新名词成为最流行的字眼。有的学校以《天演论》为教材,有的教师以“物竞、天择”为作文题目,有的人干脆以“竞存、适之”等词汇给自己家中子弟取名。对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解读不正确的是
A.民众崇信“进化论”思想
B.革命派通过媒介广泛宣传
C.民族危机下国人思想启蒙
D.深受近代西学东渐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