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儒学流变
经过历代儒学家的修改与润色,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儒学流变,有若干重要时间节点,请将下列选项与上图中空格相对应。
A.董仲舒B.格物致知C.儒学独尊D.东周E.朱熹F.未成显学
(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句话蕴含着“人性本善”的内涵,出自下列哪个人物。( )
A.老子B.孟子C.荀子D.韩非子
(3)华政附高某班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涉及到“佛道冲击”、“格物致知”等关键词,那么其写作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焚书坑儒B.休养生息C.程朱理学D.新文化运动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4)请根据材料分析元朝是怎样确定科举考试内容和答题标准的?理由何在?
(5)有学者认为:将来全世界都要走“中国的路,孔子的路”。请举例说明儒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在当代依然具有时代价值。
2023-01-13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松江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思想,依随时代之运演。

材料一   孔子:“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礼)“王之大经也”

孟子:“政在得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制民恒产”,“勿夺农时”

荀子:“天子者,势为至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大一统”。

——摘编自《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

材料二   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名命题……,作为一种时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以后的洋务运动。创深痛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士人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的手里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1896

材料四   经济的改造自然占人类改造之主要地位。吾人生产方法除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外,别无他途。资本主义在欧美已经由发达而倾于崩坏了,在中国才开始发达,而他的性质上必然的罪恶也照例扮演出来了。代他而起的自然是社会主义的生产方法,俄罗斯正是这种方法最大的最新的试验场。

——陈独秀192011月《共产党》第1号卷首代发刊词《短言》


(1)根据材料一,提炼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主要内涵。
(2)分析材料二、三中,林则徐与梁启超思想变革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四,概括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中国政治思想的变革。
2022-06-21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在早期人类社会,各地劳动人民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文化在传播与交流中不断发展。某学校准备举办主题为“世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的展览活动。
(1)根据展品信息,将下列展品匹配相应的展馆。(填写字母)

A《十二铜表法》

B汉谟拉比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阿兹特克太阳历

E有“0”数字符号的手稿(3世纪)

F东汉织锦新疆博物馆藏

G记载金字塔建造的莎草纸

H玉米彩陶(7世纪)危地马拉出土

(2)造纸术的出现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根据以下材料的提示,画出“中国造纸术的传播演变示意图”。

材料   从考古可知,在西汉已有植物纤维(麻类)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国造纸术在2世纪便已传到越南,7世纪,通过朝鲜传入日本。丝绸之路是造纸术西传的桥梁,3世纪纸已传到西域地区,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入中亚地区,后通过阿拉伯世界传入欧洲。

人类交往的过程也是不同文化汇聚,升华的过程.西部亚洲,中部亚洲在东方与西方文化交流事业中一直扮演着“桥梁”的角色.这些“桥梁”不仅传送东方文明到西方,而且也传送西方文明到东方;同时,“桥梁”自身独特的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就是属于“桥梁”木身的各文明之间也是互动的,从而产生了独特而灿烂的各种文化。

——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3)概括上述《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材料中阐述的文化交流特征
2022-06-20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下列图书中由中外人士合作编著完成的是
A.《梦溪笔谈》B.《几何原本》
C.《四库全书》D.《海国图志》
2021-05-0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侯绍裘是上海松江第一位共产党员,1918-1920年求学于上海南洋公学,1923年秋入党,1927年牺牲于南京。

材料一   这个暑假(1919年),实在是我一个很可纪念的时期,因为我的思想,在这时期内起了一个急激的变化。

暑假以前,我正看饮冰室丛书(梁启超文集)。到了这个署期内,我方才开始看《新青年》,一看之后爱不释手。《新青年》所给予我的影响,最重要者有二端∶一是文学观念;二是对旧道德、旧礼教的见解。看了《新青年》,方才明白了文学的真义。对干白话文五体投地的佩服。至于道德观念方面,以前虽不十分崇拜孔子和后世儒家的伦理,欲赖以改良世道人心,及知看了《新青年》,方知二者不可得兼。罢课中的社会主义的思潮,使我想舍弃学生界的政客式的运动,而从事于社会革命的运动。我那时对于社会主义只有一些很模糊的观念,以为是一种富于破坏精神的、反抗一切特权阶级的革命罢了。至于其他的派别,更其弄不明白,同时还觉得商界中人也不足与有为;惟有劳工阶级在我那时的心目中,是诚恳笃实。可与共事的。干是便想投入工厂,藉以实行宣传社会主义的素愿。

——改编自《我的参与学生运动的回顾》

材料二   我们第一须先确立我们的人生观,要使我们的人生观是社会的而非个人的,要认定一个人不是为一己而生,是为社会为人类而生,以最大多数之最大幸福为人生的最终目的的最大责任,而以尽此责任为乐。当社会的自由与个人自由相冲突时,我宁可牺牲我一己的自由而为社会的自由着想。

——改编自《我们该做怎样的青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侯绍裘"这个暑假"思想转变的原因。
(2)依据材料,归纳侯绍裘思想转变的表现。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侯绍裘思想的转变?
2021-05-04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6 . 卢梭说∶"社会秩序……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此话体现的观点是
A.自然权利说B.社会契约论C.公共意志论D.三权分立学说
2021-05-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7 . “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此话评论的是下列谁的思想?
A.韩非子B.董仲舒C.程颢D.朱熹
2021-05-0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等级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为了完成下列“中外文化交流”时间轴,在“?”处应填上
A.日本派出遣唐使B.佛教传入中国
C.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D.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几何原本》
2021-02-1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女学生已经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常常聚在讨论抗婚、逃婚,争取婚姻自由问题。”该历史现象应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百日维新时期D.民国初年
2021-02-17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持上述观点的人是
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慈禧太后
2021-02-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松江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