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8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在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将报纸看作是招揽人才与开阔国人视野的一种手段,而1902年他在《新民丛报》的办刊思想上新增“监督政府、倡导国民”的功能。可见其办刊宗旨突出了(       
A.学习西学B.传播文化C.开启民智D.改革政体
2024-05-26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芜湖市高三下学期教学质量统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春秋战国时期,邓析在郑国聚徒讲习法律和诉讼,孔子在鲁国聚徒讲习六艺,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齐国还设立稷下学宫,广招天下学长,授以上卿,让他们带着徒弟来此讲学。这种局面(     
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标志百家争鸣时代的开始
C.宣告了官学体系的瓦解D.说明德治与法治之争兴起
2024-05-13更新 | 38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3 . 1919年7月,中国某思想家发表文章指出,“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根本解决”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其观点错误的实质是(     
A.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适用性B.攻击民主与科学理念
C.对西方文化存在全盘肯定的倾向D.否定十月革命的道路
4 . 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     
A.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
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D.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尊重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对我国的科学技术体制进行改革。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B.将科学技术视为重要的生产力
C.以科技服务全面社会主义建设D.将发展科技作为国家中心工作
2024-02-29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题
6 . 下图为1861年某思想家提出的主张。与洋务派相比,其主张的特色在于(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中国)人无弃材不如夷,地无遗利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名实必符不如夷
A.完整阐述了“中体西用”的内涵B.充分认识到了中国伦理纲常的价值
C.冲击了顽固派对中国传统的坚守D.超越了洋务派富国强兵之术的阐释
7 . 1921年4月7日出版的《共产党》月刊发表《告中国的农民》一文,用阶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论述中国农民的问题。随后中共上海早期组织成员沈玄庐回到家乡指导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并制定农协宣言和章程。这表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者关注中国的国情B.中国革命新道路逐渐成形
C.农民运动成为中共的中心工作D.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广泛
8 . 宗教改革之前,教会内部存在贬抑财富的倾向,视贫穷为荣耀,认为职业与工作是赎罪的过程。宗教改革后,新教认为,勤勉工作被赋予美德的内涵,是“上帝选民”身份的佐证。这一转变(     
A.适应了欧洲社会转型的需要B.削弱了基督教会的教化作用
C.扩大了西方基层选举的范围D.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
2023-11-18更新 | 601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宏图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同时他又强调:“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由此可知,孙中山(     
A.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认为革命的根本是推翻封建专制
C.明确提出国家的前途是实现民族统一D.指出民族问题的本质是政权问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致用是指讲求儒家经学以服务于现实社会的一种儒学传统思想,它是“治国平天下”政治抱负付诸实践的体现。明中后期,党争激烈、阉党把持朝政,社会矛盾激化;“南倭北虏”横行,严重威胁统治稳定。以“经世致用”为标榜的知识分子认为陈旧的学术已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如著名思想家王廷相指出:“近世好高迂腐之儒,不知国家养贤育才,将以辅治,乃倡为讲求良知,体认天理之说,使后生小子澄心白坐,聚首虚谈……误人家国之事者几希矣。”当时,西方近代技术传入后,传统的“重德轻艺”观念受到冲击,他们便开始关注与富国强兵相关联的“可施于用”的经世致用之学。

——编自杨绪敏《明代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及对学术研究的影响》

材料二   战争中,中国不堪一击,高唱“经世”的知识分子在惨痛之余,不再顽固强调“内诸夏而外夷狄”,转而用理智的眼光来认识中国与诸夷,“师夷”成为一时潮流。同时,他们对顽固派将机器诬蔑为“奇技淫巧”的看法进行了批判,认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并以“求富”为口号,对传统的“重本抑末”政策进行否定。

——摘编自田永秀、刘斌《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后期经世致用之学出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世致用思想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