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62 道试题
1 . 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提出万有引力与运动三大定律。因此有观点认为,如果人类不是以公历纪年,而是以人类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纪年,就应该以1687年为元年。这种观点强调的是(     
A.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展B.宗教改革过程中文化教育得到发展
C.人应该更多的关注本身和现世世界D.启蒙运动对人类社会发展影响巨大
2024-01-20更新 | 15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世界历史》解说词中说:“14世纪,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工商业已经有了长足发展,一些城市还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他们需要新的意识形态,为他们所追求的政治、经济利益辩护,他们需要新的学术、新的文化,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给予支持。这样,一种完全崭新的近代精神就产生了。”材料旨在强调,这场“新的文化”(     
A.是古典文化的新生,延续了古代的文化传统
B.解放了长期以来被宗教戒律压抑禁锢的人性
C.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主要内容
D.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3 . 美国学者指出:“在意大利科学于1633年失去活力以后,科学革命在那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科学活动在地理上向北转移,从意大利转到了几个大西洋国家,即法国、荷兰和英国。”能为此提供证据的是(     
A.哥白尼提出“日心说”B.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
C.亚当·斯密写成《国富论》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4 . 诸子百家之学

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上接夏商周特别是西周时的礼乐文化,形成了“和而不同”的诸子百家之学,产生了不同的学派。后来的中华文化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之学中找到原初的基本论点,即文化基因。诸子百家之学主要围绕着“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进行讨论。所谓“天道”,泛指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

——摘自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依据材料和所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阐释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之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族国家”指在同一政府治理下,有共同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的民众共同体。欧洲历史上的下列事件中,具有促进民族国家形成作用的有(     
①宗教改革运动   ②拿破仑战争   ③俄国1861年改革   ④德意志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30更新 | 38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843年《海国图志》编辑成书。卷一、卷二为“筹海篇”,除说明了具体的海防战略战术外,突出强调要“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器的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主张在国内设置造船厂和火器局,自己制造船炮,以巩固中国海防。这可用来说明(     
A.地主阶级对当时世界形势的认知
B.清政府完全能够抵御西方的侵略
C.“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成为共识
D.魏源对如何应对西方侵略的思考
2023-05-21更新 | 47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人类之网”

     麦克尼尔写道:当学者们对20世纪60年代的狩猎者和采集者进行研究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但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公元1-1000年旧大陆网络体系不断成长。旧大陆文明间的互动导致一些重大后果,旧大陆的网络体系将各类型文明传播,将广袤地区中各个新的区域纳入进来,印度和西亚地区被抬升到一个新的富庶和影响层面。①印度步入了它的古典时代,在棉纺织业的领先位置直到18世纪被英国颠覆:佛教的游方僧和印度教的圣人沿商路旅行,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享有各自信徒:②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来自农业的财富和通过波斯湾获得贸易网络体系中的收益:而欧亚大陆诸文明之间的局面发生的重大改变,一个是来自③隋王朝完成的统一,另一个是④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上述材料中的四个国家(地区)任选一点入手,织一张“公元1-1000年的亚洲的网”。
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科技求真,伦理向善,两者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但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观念、理念、规则和实践,从而在认知活动、道德生活、社会秩序中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姚新中《科技伦理治理三论》


(3)简述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有人说“科技发明要有伦理,科技使用要有操守”。以“社会信息化”为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023-05-08更新 | 34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金章宗(1168-1208年)在《女史箴图卷》中的题跋。结合所学知识,对以下选项表述的准确性进行判断,选出准确选项(   
   
A.反映出“大定之治”的鼎盛B.金未能创制出本民族文字
C.此时的书法成为一门艺术D.其书写的风格近于宋徽宗
2023-05-08更新 | 356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被赋予前所未有的话语权,人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文化审美和价值标准来评判和审视大众文化,这促使各种审美观念等不断向传统文化发起挑战。材料意在说明互联网的发展(     
A.便利了社会思想控制B.激发了人的自主意识
C.拓宽了人际交往空间D.阻碍了传统文化传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积极推动下,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的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不再根据家庭成分限定考生资格。这一举措(     
A.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体现B.落实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彻底否定了“文革”的错误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