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墓论》中说:战国者,古今一大变革之会也。侯王分土,各自为政,而皆以放恣渔猎之情,听耕战刑名殃民之说。洋务派人物李鸿章说: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栽,亘古所未道,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胥:皆,都)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材料二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的变革时代。在这些世纪里,一个生气勃勃的新欧洲正在崛起——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以及把自己的统治迅速扩大到全球的强大的民族国家的崛起,都发生在这些世纪里。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三   19496月,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指出必须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57年开始就不能正常工作,1966年到1975年几乎完全处于停顿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向了经济建设。邓小平复出后提出了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等著名论断。2004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仓可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政治发展的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大变革”和清末“大变局”的突出表现,并分别指出两次“大变局”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的变革,根据这些变革指出当时欧洲历史发展呈现的基本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建设变迁的趋势。
2 .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B.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2021-09-25更新 | 382次组卷 | 140卷引用:2016届广西桂林中学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李大钊(1889—1927年),河北省乐亭县人。早年留学日本期间,他撰写了《政治对抗力之养成》等文章,所运用的理论资料正是当时在日本流传的欧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政治家的民主自由思想和学说。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1918年,李大钊到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在此期间,他介绍毛泽东到北大工作,周恩来、邓中夏等党的早期领袖和其他社会仁人都受到过李大钊 的影响。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讲授现代政治、社会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学、 女权运动史等课程。他发表一系列文章,宣传劳动教育和妇女解放运动,“更多地注意劳工、农村、妇 女、青年问题”, 1920年8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在以后领导了大规模的罢工 运动。1923年10月,李大钊被孙中山委任为国民党改组成员。1927年,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他 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杀害。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大钊思想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大钊的历史贡献。
2021-12-01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觉得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应用方面,科学都相对具有“官办”性质。...天文学家“只不过是皇帝的文职公仆而已。...文化更低、更下一层的技师和工匠也无疑同样具有这种官僚性质”。

----李约瑟《中国与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自古以来,我国的农业就很发达,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农学和农业技术知识得到了丰富的积累。专业....内容十分丰富。一些与手工业生产关系密切的学科,像力学、物理学等都不像与农业关系密切的一些学科那样发达,也不成体系。

----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开启了科学的春天。...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再创佳绩。基础研究、前沿技术、高端装备、重大工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为稳增长保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当代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201918日李克强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及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技取得巨大进步的主要原因及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
5 . 中西启蒙运动

材料一   西方启蒙运动以解放人为目的,建立和发展了保护人的自由、平等的普世人权思想,这是启蒙运动最鲜明的旗帜和标志。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摆脱了黑暗的中世纪对文化的摧残和人性的束缚,解放了人对世界和宇宙的看法和了解,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对自己的看法。启蒙运动中,西方思想家发现了人自己、良心和社会正义,人们向往的是人性、财富、艺术、爱情、世俗生活、自由平等和理性。

——摘编自骆徽、王志红、刘雪飞《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与启示》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并非政治,而是文化,它的目的是改造国民性,摧毁旧传统。它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及民主启蒙工作上。但从一开始,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潜藏着政治的因素。就像陈独秀说的那样,这个通过“最后觉悟之觉悟”所要达到的目标,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进步。即是说,启蒙的目标,文化的改造,传统的扔弃,仍是为了国家、民族,仍是为了改变中国的政局和社会的面貌。它仍然既没有脱离中国士大夫“以天下为已任”的固有传统,也没有脱离中国近代的反抗外侮,追求富强的救亡主线。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方启蒙运动相比,中国“启蒙运动”的不同之处并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材料二: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

——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

材料三   董仲舒说:“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
(3)材料三中, 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

——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

材料二   董仲舒说教化是政治的根本,刑狱是政治的形式,两者虽然属于不同的领域,但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和谐的作用是一样的。董仲舒从君权神授、君权至上的思想出发,提出一套适合封建社会政治统治需要的最高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即三纲五常,又称纲常名教。他认为圣王治国理政,要建立一套新的礼乐制度,大兴教育,对人民实行德治教化,移风易俗,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而人性则是教化的根据。董仲舒还提出以六经为德治教化内容,对人们进行德智美诸方面的教育,塑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取向,进而培育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

——摘编自迟成勇《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家“德治教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9 .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一一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一一北京大学教授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   “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选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材料三   民国建立后的种种现象,使知识分子于失望之余,继续探求救国之道,终于获得了新的觉悟,深感必须涤荡背时代的、保守的旧观念、旧信仰、旧人生观………简言之,必须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钢》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两次“思想市场”中的“救时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出现的原因。
(3)提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出“摒弃传统,致力于新思潮”的四位代表人物,并概述“新的觉悟”的基本内容。
2021-10-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浦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材料二   (董仲舒)把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装进阴阳的框架,加上一个最高的主宰“天”,成为一种神秘的天人感应论。他所强调的不是从道德伦理意义上探讨人格的完善,而是着重论证君臣父子、夫妻之间“三纲”论之不可移位……但在政治学领域,他的大一统思想却有利于国家的巩固,而且适应于历史发展的潮流。

——张岂之《儒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

材料三   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要“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其利也”。又说“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人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许多人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夷待访录》为什么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