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3 道试题
1 . 下表是新中国1950年和1965年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情况的统计。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年度高等学校中学小学
学校学生学校学生学校学生
195022713.4万3690109万40万2439万
196543467.4万80993(包括61626所农业与职业)1441.8万168.19万11600万

A.职业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主体
B.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C.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D.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2019-03-23更新 | 9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学业测试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下表是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变化情况统计,据此说明我国高等教育
时间1977年1979年1984年1988年2008年2011年
录取率%4.86.128.724.65772.3

A.短时期实现全民普及B.由精英化发展为大众化
C.义务教育取得新突破D.录取率与经济发展一致
2020-01-1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敦煌遗书中印刷品种类比例分析表(统计总计:192件)。由此可知,当时(        )
A.佛学思想理论深得民心B.西部民间佛教影响颇广
C.印刷术在当地甚为发达D.印刷术推动书籍的普及
2020-01-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导致下图中数据变化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双百”方针的顺利实施B.《义务教育法》的初步形成
C.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D.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2017-03-22更新 | 63次组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
(2)宋元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2019-10-2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图1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图2南宋马远《山径春行图》


图3明清时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图1、图2别属于中国画哪一画种?
(4)依据图3,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2019-10-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
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阴阳家2种21篇
法家1种31篇
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
杂家2种54篇28篇

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①汉初学术思想较为繁荣
②社会动乱导致文化衰落
③朝廷禁止诸子思想传播
④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表是史书中的孝义传、孝友传所记载的“义门”(累世同居的大家族)代表人物数量的粗略统计。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史书人数
《南史》13
《北史》12
新旧《唐书》38
《宋史》50

A.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B.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C.地方家族势力左右史书编纂
D.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950年到1952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年间总共派出留学生9594人。分布于苏联(8357人)、东欧(共925人:东德273人,捷克238人,波兰160人,匈牙利88人,罗马尼亚75人,保加利亚68人,阿尔巴尼亚23人),西欧和亚洲各国17人。
——《百年接力留学潮》
材料二   从1979年到2000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就达45.77万人,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20万、日本5.5万、加拿大3.8万、英国3.65万、德国2.6万、澳大利亚1.78万、法国1.63万、俄罗斯1.18万。此外,还有大批青年通过亲友和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首批院士96人,其中留学专家46名,占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3名受奖者中21名是归国学者。
——《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9代和第10代留学教育的高潮。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之不同及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生的影响。
10 . 东汉班固在其著作《汉书》中记载了当时所见西汉时期各学术流派的著作,以下是各派著作数量变化的简单统计。出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学术流派汉初著作数汉武帝之后著作数
阴阳家2种21篇
法家1种31篇
纵横家3种40篇3种5篇
杂家2种54篇28篇

A.“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B.政府禁止诸子思想的传播
C.“三教合归儒”主张提出D.社会动乱导致了文化衰落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