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鸦片战争后,魏源认为老子的“无为”思想中也有“作者之所忧患”,体现了“革虚而致实”的理念。这反映出魏源(     
A.强调中体西用的价值理念B.引领了近代社会变革的时代潮流
C.唤醒国人革新政治的忧患意识D.根植传统探求救亡图存之道
2 . 1881年夏,大清驻美副公使容闳给留美幼童带去了出洋局停办、尽撤回国的坏消息。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命令下达,对幼童言乃一忧伤之日,大多数再过一两年即可毕业,中途荒废学业,令人悲愤异常”。这反映出(     
A.中国国内政局动荡B.清廷保守势力强大
C.国人求学之路艰辛D.中美关系急剧恶化
2023-02-08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江苏卷01)-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7年底,中国体育学术界掀起了体育学术话争,大家纷纷就武术等传统体育发展问题展开大讨论。当时体育学术界的两家专业期刊-《体(育文丛》和《新体育》还增辟专栏,发表我国体育学术界的不同言论,体育学术界进而呈现出空前的的繁荣。体育学术界的繁荣(     
A.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B.折射出当时体育学术界“浮夸风”盛行
C.说明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重心D.得益于“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践行
4 .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周文王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雄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B.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王夫之反对“量其出以为入”,提倡“量其入以为出”,强调休养生息在先,收取赋役在后,“均一役也,豪民应之而易,弱民应之而难”,所以应实行差等收税。这体现了王夫之(     
A.儒道互补的哲学观B.理欲统一的自然观
C.重农抑商的财政观D.宽以养民的治理观
2023·江苏·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中华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炼成长,助推中华民族的兴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摧枯拉朽、势不可挡的大变革中,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思想家。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加之著名门人的不断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两座文化高峰”之一。

——整理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唐科举彻底打破了六朝以来“平流进取,坐至公卿”的不合理现象。……这种完全用考试的方法取代过去察举推荐的科举制度,成为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主要渠道。…为了给应试者提供学习的条件,京师建立了在国子监指导下的学校系统。几千名学者和学生从各道进入长安,京师到处举办经史的讲习。教育领域的这种活跃气氛必然导致经学解释上的各种矛盾,结果,唐太宗不得不下令编撰正统的经籍注疏,为唐代的儒家经典教育奠定了基础。

——据《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科举制度研究》等资料整理


(1)阅读材料一概述儒学在先秦成为“文化高峰”的原因,并指出儒学与当时另一座文化高峰在恢复社会秩序构想上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分析“平流进取,坐至公卿”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况科举制对当时文化教育事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2-12-2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江苏A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7 . 155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帝国境内德意志新教诸侯缔结了《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该条约规定统治者有权决定在自己所辖领地内实行哪一种宗教并要求臣民对其宗教服从,持异信仰者有移居的权利。这(     
A.适应了世俗权力加强的趋势B.反映了国家统一进程的加快
C.体现了信仰自由原则的确立D.受到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影响
2022-12-23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2024届高三仿真模拟考(三)历史试题
8 . 北宋初年,细腻精工、富丽华贵的绘画风格受到人们推崇。北宋中后期,绘画的主流风格则是要求画家深入生活,细致考察所描绘之物,画面要求更加活泼、生动、自然。促成这一绘画风格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画写意画的兴起B.理学格物精神的影响
C.市民审美旨趣的变化D.儒学自省思想的要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为小明学习“百家争鸣”时制作的思维导图,图中的①~④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派,两个序号之间是学派间争论的问题。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学派是(     
A.儒、墨、道、法B.儒、道、法、墨
C.道、墨、儒、法D.墨、道、儒、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保留了大量历史记录。陈寅恪认为,唐代自武宗之后的历史记录存在许多错误,很多史料遗留在国外。由此他研究唐诗,并留下了反映唐代历史、制度、风俗习惯等问题的名著《元白诗笺证稿》。陈寅恪的研究表明(     
A.唐诗不能反映唐代社会风貌B.唐诗是研究唐史的核心史料
C.诗史互证拓宽了史料的范围D.历史研究必须运用文学作品
2022-07-23更新 | 997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新高考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大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