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是最重要的变化,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

材料二   在《南赣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和尔邻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注重修身,内察自省,做“一念而善”的善人,防止“一念而恐”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其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民“兴其善念”。

——以上材料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讲法律以做愚顽,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                 

——摘编自[清]《圣谕十六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时期儒学入法的原因及量刑的目的,并分析宋朝重视基层教化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南赣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3)比较材料二、三,概括《圣谕十六条》与《南赣乡约》的不同,并简评古代重视基层教化的积极影响。
2022-05-14更新 | 26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2 . 《马丁﹒路德文集》中表达三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人因为信仰而得救;第二,《圣经》是第一位的,上帝的旨意体现在《圣经》中;第三,一切基督教徒都是教会的人,没有俗人和教士之分,任何人只要相信基督教,他就是教会的人。这些原则
A.强化世俗君主的权力B.否定人们对上帝的信仰
C.否定教皇和教会权威D.推动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高峰,下图是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明代画论大家董其昌评价其为“宋画第一”。据此推测这幅作品       
A.关注自然与人的审美取向B.描绘市井生活的民俗风情
C.展示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D.体现文人画的技艺与旨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9世纪末,梁启超指出,“不求保种之道,则无以存中国。保种之道有二:一曰学以保其心灵,二曰医以保其躯壳。”梁启超上述言论旨在
A.确立中医主流医学地位B.促进传统医学近代化
C.利用医学推动救亡图存D.为革命营造舆论氛围
2022-05-11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考前押题密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马丁路德在《圣经》翻译中充分吸收德意志中东部和中南部方言中的精华,使用地道的德语,而不是带有拉丁语色彩的德语。他的这一做法
A.摆脱宗教信仰的束缚B.维护封建贵族的特权
C.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D.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
2022-05-09更新 | 42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1951-1952年,教育部发出指示,要求接办教会学校和接受外国津贴的私立中小学。到1953年,人民政府基本完成了对外国在华教育事业的接收与改造。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文化教育的独立自主B.满足工业化对人才的需求
C.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在欧洲文学史上,有些作家特别着重描写理想。他们中有人缅怀过去,抒发个人享受或悲观厌世的情感;另一些人则在作品中着力描写同封建社会或资产阶级统治集团格格不入的天才人物或叛逆性格。符给这一创作风格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
C.《哈姆雷特》D.《等待戈多》
2022-05-0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份大联考历史试题
8 . “艺术家、画家、雕塑家以及诗人、音乐家、剧作家、小说家,他们都在拒绝旧习惯,传达他们对世界的想象,而非容易被理解的客观真实。迎合了无神时代的猎奇和逃避心态”。下列代表作与该流派风格相符合的是
A.《伏尔加河上纤夫》B.《人间喜剧》
C.《巴黎圣母院》D.《格尔尼卡》
2022-04-27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9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和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而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材料中“少数人”的实践活动
A.提倡民主科学并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B.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C.主张中体西用并主要学习西方科技
D.提倡民主共和并推翻君主专制
2022-04-27更新 | 286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研读以下史料,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晋国内乱,有人建议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趁机回国继承君位,重耳将消息告诉舅舅子犯,舅犯曰:“不可!亡人无亲,信仁以为亲。”

——出自《国语·晋语》

(鲁)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30年):臼季……言诸文公曰“敬德之聚也,能敬必有德,德以治民,君请用之。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

——出自《左传》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出自《论语》


A.孔子学说得到晋国鲁国的认同
B.仁者爱人的治国思想在诸侯国得到推广
C.仁的学说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
D.仁德修养成为战国时期主要的任官标准
2022-04-2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