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7 道试题
1 . 孔子在对人性的论述中,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同时孔子认为,即使是圣贤也要经常警惕或自省,以防范他人和自己内心的“不仁”。材料表明孔子(  )
A.抨击了人性本恶观点B.认为人潜意识中存在恶念
C.反对关于人性的争论D.消除了人们内心中的恶念
2 . 几十年来,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约有15万片,已经发现将近5000个单字。从文字的构造来看,后人所谓的“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和转注这六种构成文字的原则,在甲骨文中都已具备。这说明(  )
A.商代政治迷信色彩严重B.甲骨文是一种成熟文字
C.商代能用文字记录历史D.先民注意研究书写法则
2021-04-2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八卦是我国古代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和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021-04-28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省衡水市武强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梦想成就未来,近代以来,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各种救国梦应运而生,但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如是则西洋之民,其尊且贵也,过于王侯将相,而我中国之民,其卑且贱,皆奴产子也。设有战斗之事,彼其民为公产公利自为斗也,而中国则奴为其主斗耳。夫驱奴虏以斗贵人,固何所往而不败?

——选自严复《辟韩》(1895年)


(1)材料一中严复认为“西洋之民”和“中国之民”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他所倡导的政治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社会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


(2)据材料二,概述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孙中山民生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3)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什么时期,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实现第二个“梦想”所采取的措施。
2021-04-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人的命名常能反映当代盛行的思想与观念,如清末民初,胡适字适之、陈炯明号竞存,就是明显的例子。由他们二人的名字,可看出是受到当时何种思想的影响?
A.“师夷之长技以制夷”B.优胜劣败的进化原理
C.驱除鞑虏的民族主义D.四海一家的世界思想
2021-04-28更新 | 3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奋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梁启超意识到唤起国民的重要D.戊戌变法注重依靠民众力量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某学者说“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他的政治倾向是
A.中体西用,维护专制统治B.君主立宪,实行资产阶级改革
C.暴力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67年,王韬漫游法英等国,后在《纪英国政治》中写道:“论者徒夸其水师之练习,火器之精良,为足见其强;工作之众盛,煤铁之充足,为足见其富,遂以为立国之基在此,不知此乃其富强之末,而非其富强之本也!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下面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王韬传承了传统重本抑末的观点B.王韬反对学习西方的军事与科技
C.王韬坚持政治制度的传承是根本D.王韬对洋务运动有一定程度反思
2021-04-28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1849年,福建巡抚徐继畲所著的《瀛环志略》出版,这是当时中国最高水平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代表了当时中国人对世界认识的最高水平。他在初稿中明确写道:“亚细亚以中国为主”,在定稿时改写成“坤舆大地以中国为主。”他的友人刘鸿翱为此书写的序言中有“夫中国者,天地之心。四夷,天地之肢”一语。由此可见当时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放弃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中国重要的国际作用D.新思想的萌发依然受到守旧观念的束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2021-04-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2020-2021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