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人类之网”

     麦克尼尔写道:当学者们对20世纪60年代的狩猎者和采集者进行研究时,他们每天只需要花费几个小时的劳动,就可以获得足够的食物,且享受着比终日劳作农夫的食物更精美。但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说出“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生产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公元1-1000年旧大陆网络体系不断成长。旧大陆文明间的互动导致一些重大后果,旧大陆的网络体系将各类型文明传播,将广袤地区中各个新的区域纳入进来,印度和西亚地区被抬升到一个新的富庶和影响层面。①印度步入了它的古典时代,在棉纺织业的领先位置直到18世纪被英国颠覆:佛教的游方僧和印度教的圣人沿商路旅行,在亚洲的不同区域享有各自信徒:②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来自农业的财富和通过波斯湾获得贸易网络体系中的收益:而欧亚大陆诸文明之间的局面发生的重大改变,一个是来自③隋王朝完成的统一,另一个是④伊斯兰世界的兴起。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上述材料中的四个国家(地区)任选一点入手,织一张“公元1-1000年的亚洲的网”。
要求:客观全面提取有效信息:准确把握相关特征及相互关系:对基本知识进行结构化理解,形成合理的网络结构。

科技求真,伦理向善,两者之间并非必然一致;科技的本性在于能动突破,伦理本质是平衡制约,两者之间在价值预设上具有明显的差异。科技尤其是现代科技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组成部分和发展动力,但往往需要突破以往的观念、理念、规则和实践,从而在认知活动、道德生活、社会秩序中产生巨大的不确定性。

       ——姚新中《科技伦理治理三论》


(3)简述二战后的世界经济在高科技的推动下迅速发展的表现。有人说“科技发明要有伦理,科技使用要有操守”。以“社会信息化”为例,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2023-05-08更新 | 34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社会主义运动

材料一   19世纪早期,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如傅立叶提出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消除城市和乡村的对立。但是,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1831年、1834年,法国里昂两次工人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1844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但都没能成功。

材料二   


材料三   1978年,邓小平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社会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1982年,邓小平说中国对外政策贯彻三句话,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1987年,邓小平强调:“第一,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出发,而不能超越。”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工业增加值/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进出口总额/亿元
19783678.73851621.41072.5355.04
198815180.413785814.03865.23821.79
199885195.5686034133.914816.426849.68
2008319244.624100131724.033428.1179921.47
2018919281.166006301089.367558.7305008.13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变化。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提炼邓小平的主要观点,并谈谈你的认识。
3 . 郡县制度

材料一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材料二   明末清初顾炎武在《郡县论》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材料三   学者钱穆说:“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统一国,此项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概括柳宗元和顾炎武对郡县制度看法。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钱穆观点的认识。
2022-01-17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解读上图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材料二当自然哲学陷入困境之后,这就迫使哲学家们重新思考知识的问题。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柏拉图说,善是真和美德源泉;亚里士多德说,至善就是幸福。


(2)古希腊哲学家的探索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进行的?
(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曾评价梭伦“采取曾是最优秀的立法,拯救国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0-09-18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16届高三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球联系不断加强



地图说明
左图:15世纪重新修复的托勒密世界地图,现存于那不勒斯国家图书馆。
右图:巴蒂斯塔·阿格尼斯(1514‒1564年)工作坊制作的世界地图,此图绘制出了当时人们所知的大陆以及著名航线,现存于亨廷顿图书馆。
(1)以上材料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右边地图可用于研究近代哪一重大史事?对比两幅不同时期绘制的世界地图,谈谈你对这一史事的认识。

1400年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2)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对15—18世纪世界白银的流向及其原因进行说明和解释。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描述启蒙思想传播的大致路线,并简述其世界意义。

18世纪60年代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其中又以棉织品为大宗。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增长最快。这些原料主要出口到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19世纪中期后,工业制成品、原料、食品等大宗商品在世界市场上的贸易额大幅度增长。工业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一个国家,还包括欧洲和北美各国,还有亚洲的日本。而原料的供应地也不再是少数殖民地,而是世界所有落后的地区。

——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4)依据材料概括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021-05-01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B卷)
6 . 科技改变世界

材料一   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成就示意图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请按材料一图中所注成就任选一个领域为例,结合上述文字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材料二   按照传统的理论的说法,新产业的出现,是劳动分工发展的结果。然而从现代观念来看,它是科学技术应用发展的结果。

——何博传《科学技术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2)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试举一例简要说明“新产业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应用发展的结果”。
2021-04-07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沔彼流水,朝宗于海”

材料一   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独有的成果和财富,也不仅是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哥白尼和牛顿的财产——其中也有老子、邹衍、沈括和朱熹的功劳。完整地理解宇宙有机体的统一性、自然性、有序性、和谐性和相关性是中国自然哲学和科学千年探索的目标。

——美国科学史家尤里达对中国古代科学的评述杨小明《中国科技十二讲》

注: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主要思想是阴阳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

材料二   克劳迪亚斯·盖伦(129~199年),在人体解剖被严格禁止的罗马人统治的时期,专致于医疗实践解剖研究、写作和参与各类学术活动,撰写了超过500部医书,在描述性生物学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认为世界是由一个造世者故意建造的,人体构造,如手上的肌肉和骨骼,都执行事先安排好的功能。他对人体许多系统解剖结构的系统描述以及结合解剖构造对血液运动的系统论述,都在生物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哈维建立血注入循环理论之前,他的血液运动理论一直为西方学者所信奉。

《黄帝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既非成于一时,也非成于一人,围绕着疾病诊疗是否依靠鬼神因素的问题上,在理论和实践上,与巫术决裂。《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等等基本理论;《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shù同穴)穴针灸等等。二者之共同点均系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或基本上不涉及疾病治疗的具体方药与技术。因此,它成为中国医学发展的理论源薮,是历代医学家论述疾病与健康的理论依据。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今的科学大厦不是西方独有的成果和财富”的理解。
2020-04-15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8 .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值得不断传承与发扬。

材料一   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人之所以为人者,以有天理也。天理之不存,则与禽兽而异矣。

——《二程集》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明)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所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古代思想均出自哪一学派?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该学派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   理学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由于理学家将“天理”、“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受到强大的约束。理学专求“内圣”的经世路线以及“尚礼仪不尚权谋”的致思趋向,则将传统儒学的先义后利发展成为片面的重义轻利观念。但与此同时,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提炼该学派的精神内核。扼要分析其在当今的社会价值。

材料三   泰西之政治,常随学术思想为转移;中国之学术思想,常随政治为转移,此不可谓非学界之一缺点也。是故政界各国并立,则学术亦各派并立;政界共主一统,则学界亦宗师一统。当战国之末,虽有标新领异如锦如荼之学派,不数十年,摧灭以尽;巍然独存者,唯一儒术。而学术思想进步之迹,亦自兹凝滞矣。夫进化之与竞争相缘者也,竞争绝则进化亦将与之俱绝。中国政治之所以不进化,曰惟共主一统故;中国学术所以不进化,曰惟宗师一统故。而其运皆起于秦、汉之交,实中国数千年一大关键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如何传承与发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020-03-26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9 .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解放发挥着重要作用。
(1)公元前五世纪前后,东西方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一次思想文化高峰,被称作人类的“轴心时代”。为更好地理解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请填写空白部分。
比较项孔子苏格拉底
背景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士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活跃起来。
重要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影响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奠定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传统;
对亚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讨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时,某同学引用了两段材料:

材料一   德国学者韦伯评价加尔文暂时说:“在任何场合、那种清教(即加尔文教观念波及之处,都产生了有利于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发展的影响。)”

材料二   加尔文在日内瓦严格控制市民的宗教信仰,镇压信仰其他宗教的教派与个人,人文主义者塞尔维持因不同意他的观点而被判处死刑。


(2)依据所学,简述材料一中“合理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活”是指什么;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加尔文宗教改革的评价。

1906年发布的《同盟会宣言》反映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某同学从中找到这样一段材料: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3)请指出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基本原则并加以评价。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身处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同学们对社会发展变化感触颇深。结合邓小平南方谈话,某同学提议以“改革开放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为主要内容写文纪念。


(4)以下为同学们列出的写作题目,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其一,并说明写作的要点。
题目一:重新焕发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题目二: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
题目:乡村巨变——农村改革
要点:克服平均主义,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调动生产积极性;撤销占有管理体制(人民公社、生产大队),促进经济发展。
2020-02-11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博物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12—2019.3,国家博物馆以“汉世雄风纪念满城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为主题,展出了河北省满城汉墓的149套722件精品文物(出土文物共6000余件、套)。文物摘录如下:

材料一   


文物名称及用途铭文


金缕玉衣保持尸骨不朽;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五铢钱用于商品买卖五铢


铜镬(huò)
用于烹煮食物
中山内府铜镬,容十斗,重卌(xi)一斤,卅九年九月己酉,工丙造。


错金银镶嵌铜骰(tóu)
喝酒时用来行酒令,俗称“色(shǎi)子”
酒来、骄

注:卅九年九月己酉即中山王39年9月己酉日。

材料二   据史料记载,战国、西汉、东汉都有中山国。战国时期的中山国有8位公(王)。西汉时期中山国有籍可考的10位王当中,刘胜的在位时间是42年,其余的均不到30年。东汉时期有7位中山王,在位时间最长的是34年。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的庶兄。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立为中山王(时年11岁),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他的一生享受过无尽的荣华富贵,也亲历了“七国之乱”等血雨腥风。有人说他“乐酒好内(内,指妻妾)不堪任藩臣”,也有人说他“为汉之英藩”。


(1)找出材料一中说明墓主人是刘胜的主要依据并加以解释。你同意材料二中的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在德国特里尔举行了马克思故居博物馆重开仪式。博物馆推出了名为“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卡尔·马克思及其思想的影响持续至今”永久主题展。

材料三   重新开放的展览用更多空间展示了马克思及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特别是增加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马克思更加受到关注的内容。新展出的展品包括马克思的扶手椅,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就是坐在这把扶手椅上睡去,从此再没醒来。《共产党宣言》(第一版)马克思亲笔信件和一些私人藏书也首次在此展出。


(2)结合所学,谈谈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从特里尔走到世界”,并影响至今的?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国家博物馆开设了“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以下是摘自展览馆的材料:

材料四   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


1983年/
1982年
1992年2001年2012年2017年
中国利用外资911046812111363
中国对外投资040718781583

材料五   中国进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


1978年1992年2001年2012年2017年
中国出口货物占世界比重0.82.24.311.112.8
中国进口货物占世界比重0.82.13.89710.2


(3)利用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解读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历程
2019-04-25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区级联考】北京市通州区2019年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