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包容、适应融合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唐代,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开通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分析这种文化包容状态形成的背景。

材料二   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大事记

11842年魏源在林则徐等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成五十卷《海国图志》。
21849年徐继畬编撰《瀛环志略》,介绍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地的风土人情。
31859年李善兰、伟烈亚力合译《代微积拾级》,传入中国的第一部高等数学著作。
41863年徐寿编译《汽机发初》,介绍蒸汽机的专著。
51871年贾步纬编译《航海通书》,为清朝南洋、北洋海军进行测量的重要工具书。
61895年英国人李提摩太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介绍19世纪欧美各国发展史。
71899—1904年严复先后翻译出版《群己权界论》(即穆勒《论自由》)和《法意》(即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等著作。
81903年赵天骥译《法国革命战史》,罗伯雅译《共和政体论》
91909年李佳白选译《欧美强国宪法汇编》

(2)以“西学传播与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为视角,对上述表格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2021-02-13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B.推动中国近代化
C.实行民主政治化D.启蒙与救亡并重
2020-10-11更新 | 144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4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历史试卷
3 . 历史记录每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启示。

材料一       2010年,北京大学得到香港冯燊均国学基金会捐赠,收藏了一批从海外回归的简牍。这批简牍出土于同一地点,抄写于同一时期,字体主要是隶书,小部分是篆书。

卷号简牍内容摘录初步研究成果
Ο《三十一年质日》记载“卅一年十月乙卯朔庚寅”“质日”为秦汉时常见的表格形式的日历
《道里书》记述了江汉地区的水陆交通路线和里程所记地名多位于秦南郡范围内,江陵、安陆、销等是县一级地名
《制衣》记录的剪裁方法是为二尺五寸幅宽之布设定秦国确定标准布幅宽“二尺五寸”;西汉初年则规定为“二尺二寸”
《田书》是各种数学计算方法和例题的汇编,以二百四十平方步为一亩《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六尺为步”;《说文》载“亩,六尺为步,步百为亩,秦田二百四十步为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推断以上简牍抄写的时期,并扼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14-20世纪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示意图


(2)①依据材料二,从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两方面,归纳17世纪以前西欧迈入近代社会所具备的前提条件。
②围绕“全球视野下的近代化”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中外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材料三       16世纪以来人类探索宇宙大事记

时间事件
1543年哥白尼通过多年的观测与分析,提出“日心说”
1632年伽利略首次利用望远镜观测宇宙
1687年牛顿发现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用于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1年苏联发射“东方一号”宇宙飞船,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
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
1970年中国“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20世纪后期以美国、俄罗斯为首,欧洲、日本等参与组建国际空间站
2019年中国嫦娥四号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着陆


(3)依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探索宇宙的新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4 . 人类思想文明的发展具有多样性,中国的诸子百家学说和西方的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措)手足。
(1)材料中反映出这位思想家的哪些主张?
(2)儒家学说创立后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填写下列表格。
时代
人物
主要思想
战国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荀子


董仲舒
“天人感应”学说
南宋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④__________
与老子、孔子同时代,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释迦牟尼等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诞生。他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世界,面对人。
(3)古代希腊的哲学家是如何关注人自身的发展的,举两例加以说明。
(4)有人说,从14到18世纪是人文主义复兴和进一步发展的两个阶段。分别阐述这两个阶段的思想主张。
2016-11-21更新 | 10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2013学年北京市日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人类文明在演进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古希腊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差异很大。西周时期出现的“国”是在分封制度下,由周人驻防各地,凝聚而成。诸侯之下,又有卿大夫,每一层级均从上级授民授土取得权力,而每一级的主权都不完整。完整的主权只有周天子拥有,尊王是诸侯国政权合法性的依据。而希腊的城邦则是在一个地区内,若干村落聚合而为政治与经济的共同体。城邦是自卫的单位,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城邦居民侍奉同一保护神,以建立同群的认同。共同体的领袖大抵是雄杰之士,以个人的勇略、智谋、品德取得众人的信服。他们尽管被称为君王,但仍须耕作渔猎。
(1)结合所学,比较古代希腊城邦和西周诸侯国两种发展模式的不同。

希腊城邦
西周诸侯国
形成途径


主权状态

不完整
首领产生标准
才干、品德

文化认同
侍奉同一保护神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种种严重的问题,出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维新派号召全国人民“合一群,同道德,同法律,同风俗,同文学美术,而组织一完全无缺之国家”,断言“世界由是而文明,欧美由是而进者也”。
而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认为个人的人权和科学才是欧洲“优越于他族”的原因。胡适更是大声疾呼:“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2)分别概括材料中所体现出来的两种救国主张;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导致这两种主张的原因。
巴黎公社
《共产党宣言》发表
中国五四运动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第一国际成立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3)以“19世纪后             运动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4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6 . 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20世纪10年代,《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讨论。主张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创造新词的方式繁体字1956年后推行的简体字
音译外来词沙發、牛顿、布爾什维克沙发、牛顿、布尔什维克、麦当劳
赋予旧词新涵义共和、格致學、計學、總统共和、科学(格致学)、经济学(计学)、总统
其他西學、洋錢西学、洋钱、孔子学院

近代以来,汉语中出现了大量新词汇。下表内容为新词汇示例。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废汉字”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以“挑战与应对——百年来汉语的变迁”为主题,对表格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7 . 阅读下表,可知马丁·路德作品(     

马丁·路德的作品

1516-1517

1518-1524

1525-1529

1530-1534

1535-1539

1540-1544

1545-1546

总计

所有的印制与重印作品数量

德语作品

(受众是平信徒和普通人)

3

1310

560

326

200

155

91

2645

拉丁语作品

(受众是有学识的贵族与修士)

4

266

68

46

73

50

31

538

总数

7

1576

628

372

273

205

122

3183

德语作品占比

42.9%

83.1%

89.2%

87.6%

73.3%

75.6%

74.6%

83.1%


①有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②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③折射出宗教改革是一场社会运动   ④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做了理论准备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2-0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根据内容可知(  )
班固卓然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俭恭以济斯民。
司马贞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司马光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以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A.三位史学家的评价可以相互印证B.对汉武帝的评价都有悖历史事实
C.史家视角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D.汉武帝的统治政策饱受后人批评
2022·山东泰安·三模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表为历史文献对先秦至两汉不同时期儒生区域分布状况的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献记载内容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录先秦时期儒生七十七人,其中齐鲁人四十五人,约占58.44%;卫宋陈楚吴人十二人,约占15.58%;秦人二人,约占2.60%;籍贯不明者十八人,约占23.38%。
《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三十九人,其中,齐鲁人二十八人,约占71.79%;燕人、砀人、温人、广川人、雒阳人共计七人,约占17.95%;籍贯不明者四人,约占10.26%。
《汉书·儒林传》综合西汉一代著名儒生的区域分布,齐鲁人占45.60%,其他地区约占46.11%,籍贯不明者约占8.29%。著名的儒学学者中,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甚至苍悟的。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三辅(京畿地区)名儒约占总数的5.18%,三河(畿辅之地)名儒约占总数的5.70%。
《后汉书·儒林列传》东汉著名的儒学学者,齐鲁人约占36.36%,其他地区约占63.64%。其中,关中学者约占6.82%,河南、河内、南阳学者约占7.95%,会稽、九江、豫章学者约占6.82%,巴蜀学者约占10.23%。

根据材料指出从先秦到两汉儒生区域分布变化呈现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483次组卷 | 8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北京卷)
20-21高三下·全国·课时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下表中的内容摘自中国近代的一部论著,它应该是
第一节   铁路权
   东三省铁路(归)俄国
   北海南宁铁路(归)法国
第二节   财权
   全国海关税权(归)英国
   山东全省矿务权(归)英德
第三节   练兵权
   江南洋操(归)德国
   各省海陆军(归)英国
……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严复的《天演论》
C.梁启超的《瓜分危言》D.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2022-03-29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单元政治制度(单元测试)-高中历史备课精品导学案+单元测试(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