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儒学家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的正统地位开始确立,但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中废为中大夫”,后又因推算阴阳灾变,“于是下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最后“去位归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命运说明在汉武帝时期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十分突出
B.皇权与儒学之间存在隔阂
C.儒学的地位并非想象中的那样崇高
D.君主专制集权统治空前加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朝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引发了革新工艺技术的需要,推进了科技发展,但这一黄金时期稍纵即逝,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之遗忘。中国的科学技术由先进转为落后,陷入长期停滞状态。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材料二近代科学是在搜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到本质,从经验定律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实验科学,并广泛应用数学方法使科学知识日益精确化;同时发展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和以归纳推理为主要手段的研究方法,确立了一系列定量的科学定律。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

(1)根据材料,.指出清代以后中国科技的世界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科技地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科技的特征并分析近代科技的影响。

2018-01-26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据记载,因感到“辱国病民,莫此为甚”,广州地区及粤省士子,参加“群众的政治运动”,并因而“蒙昧启辟”、“渐知天下大局之事”,从此滥觞。这一现象发生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新文化时期
4 . (中庸)记载“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黄宗羲后来说朱学“以道问学为主”,陆学“以尊德性为宗”,宋代以后“尊德性”与“道问学”一分为二。这表明
A.儒学内部矛盾不可调和
B.王阳明继承了朱学的衣钵
C.知识与道德的密不可分
D.宋代儒学治学方法的不同
2018-02-13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5 . 《宋元学案》载:“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朱熹的字)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此颇不合。”对此记载,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朱熹批评陆的学术方法太简单,陆九渊批评朱熹用先贤支离破碎的语录来教人
B.陆九渊主张用本心去体验天理
C.朱熹强调格物致知
D.二人在世界的本源问题上认识截然对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北朝时期颜之推在官学衰落、贵族子弟身亡家破的悲剧中,意识到教导族中子弟学习德行与知识的重要性,写下一部体系宏大的《颜氏家训》,给颜氏一族和社会带来了广泛深远的影响。整部《颜氏家训》中,颜之推大量引用儒家经典的原文和典故,将儒家思想渗透进颜氏家族子弟的人格中。《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子孙”,它的有关教育子女、治理家庭、人伦秩序的观念对构建和谐家庭具有指导意义。据《中国丛书综录》记载,自魏晋南北朝之始,历朝历代都有“家训”类的成书作品。宋朝出现的5本家训作品都深受《颜氏家训》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封建社会家庭教育体系。

——摘编自罗乐《(颜氏家训)家庭美德思想及其价值》

材料二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将中西方思想融合起来,贯穿到家庭教育当中。梁启超对子女进行科学知识教育,以趣味引导学习,让子女自主学习。他认为做学问不能纸上谈兵,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梁启超教育子女“人必有爱国心,然后可以用大事”。他将道德分为公德和私德,认为中国传统道德偏于私德,是为“人人独善其身”;西方道德偏于公德,是为“人人相善其群”。他志在把子女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具有公德心、意志坚定、知书达理的人才。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对当代家庭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摘编自段燕蓉《论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指出《颜氏家训》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颜氏家训》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说明中国家训文化的历史价值。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所谓人的现代化即是要实现传统的臣民转变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法与刑是相通的,其作用就是‘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人们从法律体系中,所感受到的不外是‘禁止做’、‘必须做’的义务性要求,而不是‘可以做’的权利性规定。法律成了压制性的力量,是记载义务的文本,而不是权利的宣言书。”

——《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罗马法律对待外来民族的人较为开明。它“准许半岛约之一的居民享有充分的公民权,其余的人享有拉丁公民权,即一种大而不充分的特权。所有的人都享有人身自由,由此造成的唯一不足仅在于不能控制外交事务,不能强制人们服兵役。”

——摘自邵龙宝《超越政治权威的罗马法》

材料三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他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他强调人的重要性,提出人就是人,而不是达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他相信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但他更强调人的思想自由,并且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自由和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四   现代公民意识主要体现在公民对于自身人格尊严、自由平等、权利义务以及自身在政治和法律上的地位、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自我感知和体认。……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让人民感到安全有保障;让社会实现公平正义;让每个人对未来有信心。而要实现中国梦就离不开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

——熊晓梅《当代中国公民意识的现状与培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罗马公民与中国古代臣民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康德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据此可知《诗经》编纂的目的是
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社会统治秩序
C.维护儒家道德传统
D.加强统治者的礼乐教化
2018-01-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富平中学2017——2018学年度高二历史期末训练试题(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据韩非子记载:孔子死后,弟子散游于诸侯,儒家学派内部逐渐分为八派;墨子死后,墨家学派也分为楚墨的邓陵子、齐墨的相夫子、秦墨的相里勤三派。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各派学说不断发展革新B.经济体制影响学术进步
C.文化融合的趋势增强D.政治分裂阻碍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A.儒家思想鼓励参与商业等经济活动
B.商业竞争激化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诸子百家兴起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