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018-06-09更新 | 9408次组卷 | 138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2020届高考二轮复习 第七次统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2 . 1977年文艺著作大量出版,其中一本叫作《哥德巴赫猜想》,介绍数学家陈景润在困难的处境下刻苦钻研,使人民反思过去,引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件事(     
A.加快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B.弘扬了自力更生的时代精神
C.助推了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D.推动了大量文艺作品的出现
2024-01-02更新 | 71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3 .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人往往通过家训把自己及前辈的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子孙后代。有些家训在后世流传甚广,如周公、孔子留下的口头家训,北齐颜之推撰写的《颜氏家训》,还有唐太宗的《帝范》等。古代家训的内容主要有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和仕宦八大类。其中,修身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家训实施的主要方法是对家庭成员进行规劝、诱导,但有时对违反家训者也会采取相应的处罚,如张榜公布其不良行为,宣布其为不孝、不贞,或者罚跪、鞭笞、禁食等。

——摘编自徐秀丽《中国古代家训通论》

材料二家书往往寄托着一个家庭难以忘怀的记忆,成为家庭文化的一部分。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与海外子女的书信往来频繁。他常问孩子“你们的意思怎么样呢?”“不知你的性情到底近这方面不?”他还告诫孩子“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毕竟“有志气的孩子,总应该往吃苦的路上走”,并提到“毕业后回来替祖国服务,是人人共有的道德责任”。

——摘编自陈岚《<梁启超家书>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家训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新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影响因素典型姓名
西汉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严延年韩延寿耿寿昌车千秋陈万年
东汉尊儒读经的传统使儒家思想深入人心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
詹飒佛儒道并行,文学昌盛李义府狄仁房玄龄李白(号青莲居士)杜如晦(《诗经》风雨如晦)武三思
宋朝重文轻武,理学发达,以老唯美张择端(字正道)石守信包拯(字希仁)欧阳修(号醉翁,谥文忠)司马光(号迂叟)
清朝起名立意假托玉器、青铜器等以避祸和珅施琅姚鼐田文镜
1949—1976重大重件郑建国赵援朝尹互助张超英钟卫星
新时期思想解放,价值多元颜开乐田蜜蜜唐林婉儿杨柳娉婷张珍妮李享(谐音理想)


姓名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既是代表一个人的符号,又是一定历史文化、社会意识的反映。试从上表中提取相关信息,总结两条关于中国人命名的特点,并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邓小平说:“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经历和不同教育程度的人们,有多样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和艺术爱好。雄伟和细腻,严肃和诙谐,抒情和哲理,只要能够使人们得到教育和启发,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都应当在我们的文艺园地里占有自己的位置。英雄人物的业绩和普通人民的劳动、斗争和悲欢离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古代人的生活,都应当在文艺中得到反映。我国古代的和外国的文艺作品、表演艺术中一切进步的和优秀的东西,都应当借鉴和学习。”邓小平旨在
A.强调文艺问题须“百花齐放”
B.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说明开放的中国需要引进外来文化
D.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21-05-13更新 | 420次组卷 | 8卷引用:2023年高考天津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中国社会上涌现出大批优秀文艺作品。《北大荒人》《冰山上的来客》《英雄儿女》《雷锋》等电影和舞台剧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评价。这些作品
A.发挥了革命教育的功能B.是现实生活内容的反映
C.是左倾错误影响的结果D.根植于丰富的艺术想象
7 . 董仲舒新儒学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但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君权神授”,迷信思想没有价值
B.行君主专制,主张人君“行仁政顺天道”
C.彻底和先秦儒学决裂,抛弃“为政以德”
D.主张“顺应天命”,实行“无为而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邓小平曾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在当前“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的大环境下”,这一指示显得尤为重要。这说明我国文化发展的根本立场是
A.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大力贯彻“科教兴国”的战略
C.坚持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D.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的中国,可以说几乎是西方化的世界。其生活,无论精神方面、社会方面和物质方面,都充满了西方化。对于这种状态,很多人有了争论,人们不可避免的面临这样的问题:东方化究竟能否存在?

其一,有人认为东方化和西方化不并立也不可通,应该绝其根株,需彻底的改革;其二,有人认为东方化受西方化压迫不足虑,需翻身;其三,有人认为东方化与西方化是可调和通融的。

——摘编自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原文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10 . 宋代范仲淹及子孙设立的范氏义庄延续八百年。义庄田地购自外族,本族人不能耕种,其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主要用于口粮衣料、婚姻丧葬、科举考试等。范仲淹还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这突出体现了
A.儒家义理观的实践运用B.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化
C.大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D.贫富与贵贱的日益疏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