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 道试题
2017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的彗星理论显示出牛顿力学的极大成功。它像所有成功的科学理论一样,从可靠的观测(经验)资料出发,运用正确的原理和定律,通过严密的推导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还做出预言让人们对它进行反复检测。牛顿的伟大功绩在于,它只用很少几个原理和定律,就把千百年来人们无不视为神秘莫测的天空解释得明明白白。该书对近代思想也有着直接影响。1726年,法国哲学家伏尔泰从英国回国后,将其翻译成法文,从而使牛顿的物理学在法国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材料二 下图是西方基督教世界中一幅有关达尔文进化论的漫画

材料三 按照牛顿力学体系,物体的运动是在虚无的绝对空间进行的,时间是独立于空间的。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该理论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基础之上,抛弃了经典物理学中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概念,这一理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能为人们所理解和接受。1916年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进一步提出,物质的存在会使四维时空发生弯曲,万有引力并不是真正的力。有人感叹道:广义相对论是何等美丽的理论,可实验却少得令人羞愧。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奖,当时不少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威胁说,如果给相对论授奖,他们就要退回已获得的奖章,结果评选委员会只好让爱因斯坦作为光电效应理论的建立者得奖,相对论始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顿力学体系给人们带来的思想启迪。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基督教世界对进化论的态度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长期不被接受、获奖受阻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017-11-22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3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12课 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2 . 下图是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了
A.人类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B.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
C.科技进步改变了人类生活
D.东西方印刷技术推陈出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和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下图是漫画《胜出》。图中台上站着两个人,汉武帝高举儒家牌子。另一人左手做出胜利的手势,这一人显然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台下站着一群人,个个气势汹汹,不甘失败。


(2)图中台上做出胜利手势的人是谁?台下站着的一群人应该是当时什么人群的代表?漫画反映了汉武帝时代的什么历史现象?

材料三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思想家们对儒家思想在传承中不断的反思、改造和重塑,只是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通过思想家们的反思,儒家思想在宋代发生了哪些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简要分析儒家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2018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4 .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三轮冲刺仿真)观察下图,若给该漫画加个标题,合理的是
A.“弘扬人性的莎士比亚”
B.“寻求浪漫的卢梭”
C.“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牛顿”
D.“相对论中的爱因斯坦”
2018-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高频考点解密》—解密15 近代科技发展与文学艺术
6 . 观察漫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漫画描绘的是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B.该漫画描绘的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C.该漫画描绘的是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
D.该漫画描绘的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2018-01-0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在60年里创作了多种三毛形象,对此表理解正确的是
A.艺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B.新中国一直坚持“百花齐放”
C.国民党发动了全民族抗战
D.漫画促进中国民主政治进步
2018-03-22更新 | 83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十中2018届高三3月 历史测试卷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柏拉图认为,国家的三个阶层即统治者、武士和生产者,它们各自的德性应该是智慧、勇敢和节制。统治者的职能是依靠智慧,理性地管理国家;武士的职能是发挥激情,勇敢地保卫国家;生产者的职能是节制欲望,安分守已,努力劳动。

——摘自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柏拉图的国家观念。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上述观念的原因。

材料二11世纪末至13世纪末,基督教神权国家观成为国家观念最显著的特征。

15、16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博丹第一次提出将主权视为国家的根本属性,主权是超乎公民和居民之上、不受法律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则是由许多家庭及其共同财产所组成的、具有一种最高主权的合法政府;

16、18世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观念逐渐发展起来。英国思想家洛克强调代表人民意志的议会主权至上。卢梭的“人民主权说”成为西方不可超越的主权理念……在国家权力结构中“人民意志”被赋予更高的地位,为国民对于民族国家的认同与效忠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姚璐《全球化背景下国家观念的嬗变》

(2)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国家观念”的发展历程发生了哪些演变?结合所学分析发生这些演变的原因及意义。

材料三

(漫画注解:希特勒以“牙医”的身份出现,对着座位上仅剩下的一个病人(英国)喊道: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作为病人的英国手中拿着一把和医生一样的钳子。)

(3)材料三中图1到图2,是德国一步步摆脱“凡尔赛体系”的严格限制,把战争带给欧洲的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过程?图3表明英国的对德政策发生了怎样明显变化。

材料四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

(4)据材料四,阿登纳当时寻求什么样的“道路“?

2018-05-13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图是天主教反击新教的漫画作品。表现的是路德和加尔文在反对天主教会活动中相互扭打的情景,一脸仁慈的教皇则力图劝解双方。这则漫画主要反映出
A.教皇和宗教改革家之间的矛盾
B.不同国家的宗教改革之间的冲突
C.宗教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存在本质区别
10 . 20世纪初期,《时事画报》发表了一幅名为《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的漫画,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金银铜铁锡煤)。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       
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冲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
C.拥护保路运动,反对“铁路国有”政策
D.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