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37 道试题
1 .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评价路德及新教时说“……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世俗人,是因为他把世俗人变成了僧侣。他把人从外在的宗教笃诚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把宗教笃诚变成了人的内在世界。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是因为他给人的心灵套上了锁链。”对马克思的这一评价理解正确的有(     
①一定程度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②路德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
③路德帮助欧洲人摆脱了宗教迷信④新教仍然束缚着人们的行为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022-12-0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金六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有学者称:他(马丁路德)所要求的是教会必须专注于传扬上帝的话语,教会应当认识到自身是上帝话的工具而不是救赎的通道。因此,在失去属灵权威之后,教会自然更不应该掌握世俗性的司法和政治权力,那么中世纪教会对政治权力和治理的介入和干预也就失去了基础。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
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明代的王守仁曾经在江西南部的南安县、赣州一带做巡抚,当时赣南的民风很差,为此他制定了《南赣乡约》,提出16条移风易俗的措施。《南赣乡约》的序言说:“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善相劝勉,恶相告诫,息诉罢争,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的世俗化趋势B.家族控制地方权力
C.新兴市民阶层崛起D.宗法制度重新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朴素辩证法是古代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辩证法思想。下列各项中,蕴含该思想的有( )
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②“兼相爱,交相利”
③“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④“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
A.①④B.③④C.②③D.①③
5 . 儒家思想产生以后,在历史上经历了不断的改造、发展和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此外,这时期的儒家还提出了“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缓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关注重点有哪些?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
2022-11-25更新 | 17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余姚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一直影响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社会中,知识本为贵族所专有,但因封建制度的渐趋破坏,贵族的后裔降为平民的日渐增加,知识也因而流入民间。加以王室衰微,政治无主,传统的文化渐已不能支配人心,因此独立的思潮开始抬头,这情形在春秋末期已甚显著。……诸夏文化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并吸收相当成分的外族文化。这些新因素,更刺激新思想的产生。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使春秋时期新思想产生的基本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一背景下,孔子提出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观点以及结果。

材料三     东汉末年以来社会动荡,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尤其是道教和佛教的广泛传播,更是直接冲击着儒家思想作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地位,其统治地位进一步被削弱⋯⋯在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下,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他们认为,要巩固中央集权,实现长治久安,必须复兴儒学。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被削弱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这场复兴运动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
2022-11-2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7 .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大发明是宋元时期科技水平的主要代表。其中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A.孙思邈B.毕昇C.沈括D.郭守敬
8 .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下表所示是这一时期三位著名思想家的主张,①②③分别是(     
思想家思想主张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还提出
“尚贤”的政治主张。
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了“相
生相胜”的理论。
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学习的最高目标是
掌握礼。
A.孟子、邹衍、韩非B.孔子、老子、荀子
C.墨子、老子、韩非D.墨子、邹衍、荀子
9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灭人欲”。上述思想(     
A.是对自然界朴素的认识B.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感
C.带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D.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
2022-11-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体现着“道”和“自然”的东西,“天”和“人”之间有一种神秘的互相依赖、互相模仿、互相感应的关系。该思想家的政治主张是(     
A.仁,为政以德B.人性善,仁政
C.无为而治,小国寡民D.法治,中央集权
2022-11-1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