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89年,邓小平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于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都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这说明,邓小平(     
A.反思“文革”对教育的破坏B.主张建立国民教育体制
C.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D.提倡从国情出发搞建设
2022-11-19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知识分子专业画家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和作品。这表现在(     
A.B.
C.D.
2022-11-1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晚期以来,由于贵族分子不断地下降为士,庶民阶级大量地上升为士,士阶层扩大了。士已不复顾炎武所说的“大抵皆有职之人”。相反地,士已从固定的封建关系中游离了出来而进入了一种“士无定主”的状态。这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他们以“仕”为专业,然而社会上却并没有固定的职位在等待他们。在这种情形之下,于是便有了所谓“仕”的问题。子夏说:“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中国思想文化和世界思想文化有一个共同规律:或者是社会经济大发展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或者是社会大变革,新旧时代交替的历史转折刺激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得士者昌,失士者亡”已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常识,崛起的士成了诸侯、卿大夫、私门搜罗的重要对象,其中学士一类构成“百家”的主体,如儒、墨、道、名、法、农等专门家,著书立说,在文化上贡献巨大。

——摘编自陈茵《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成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演变及士阶层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士阶层兴起的影响。
2022-11-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马丁 ·路德把冷峻威严、神秘莫测的上帝转化成慈祥公义、随时临在的上帝,从而弥补了上 帝与信徒间的无形鸿沟。这一做法(     
A.否定了罗马教会的主导地位B.推动了人文精神的全面复苏
C.构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基础D.承认了因行称义的价值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严复赞成保国保种但反对保教;章太炎主张维新但是反对独尊今文经;谭嗣同虽表示赞同其新思想,但也对“伪经、改制”之论并不完全赞同。这反映出维新派(     
A.大都否定传统儒学B.群众基础较薄弱
C.内部分歧较为严重D.政治目标不明确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我们必须从理论上搞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不在于是计划还是市场这样的问题。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邓小平意在(     
A.推动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B.实现与世界经济的接轨
C.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批判地继承了春秋时代的思潮,以“仁”为核心。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将得到人民的拥护。孔子不满“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象,力图维护濒手瓦解的周礼,提倡“克己复礼”,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论行动,“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据甘筱青、文师华《孔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整理

材料二中唐时期,韩愈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孔孟以降,儒学正在衰落,发觉当时与佛老的竞争,面临着深刻危机。是故,韩愈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的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当务之急。韩愈认为通过复兴道统,即可恢复中国儒家的伦理观念,促使当时纷乱局势,得以全国统一,复兴王朝。

——摘编自李世伟《论韩愈尊儒排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韩愈提出复兴儒学的背景。
2022-11-11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朱熹在教育弟子时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非前日之意味。”又如“一物悬空中,右抑则左昂,左抑则右昂,其实只是一事。”朱熹旨在(     
A.提倡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B.阐述知与行的统一关系
C.指出儒家学者的社会责任D.否定道与器的传统观念
2022-11-10更新 | 47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一〇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朝朱熹说:“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常,是皆必有当然之。则而不容已所谓理也。”又说:“理则为仁义礼智。”由此可见,朱熹的“理”(     
A.反映了宇宙运动规律B.强调封建伦理秩序
C.成为宋朝的官方哲学D.难以适应现实政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金史》记载,公元1232年,元兵攻打金南京(今河南开封)时,金兵曾使用名叫“震天雷”的武器,“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反映出当时(     
A.火器开始用于军事B.作战方式的根本变革
C.火药技术得到发展D.民族政权间冲突频繁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