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意大利是欧洲文明古国,其发展的轨迹值得深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艺术家地位的变化永久地镌刻在自布鲁内列斯奇以来的建筑之上的话,那么,艺术家自身的魅力则完整地体现于文艺复兴盛期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以及拉斐尔三杰为代表的伟大艺术家之中。……直到20世纪上半叶,无论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还是形形色色的现代流派乃至整个西方艺术,人们都能看出文艺复兴观念的内核或基因在不同历史时期与艺术环境下新的印记与特征。

——摘编自戚灵岭《复兴与超越——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进程》


(1)结合所学,简述“文艺复兴观念”的内核。以米开朗琪罗的壁画《创世纪》为例,说明其如何体现这一内核?

材料二   1951—1962年,国家工业化以意大利历史任何一个阶段均无法与之比拟的速度发展,其增长率名列欧洲前列。到1962年,意大利人均生产增长率为5.6%,仅低于德国,超过任何西欧国家,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奇迹”。巨大的美援与政治、心理因素为经济恢复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瓦莱里奥·卡斯特罗诺沃《意大利经济史:从统一到今天》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意大利创造经济“发展的奇迹”的因素。
2 . 16、17世纪东西方文化同时出现推陈出新的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出自基督教《圣经》的内容仍然占据文艺复兴艺术的绝大部分版面。然而此时……在以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人为代表的鼎盛艺术创作中,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决定性地从象征符号变成现实摹写,圣像神龛与古典艺术、自然山水、人类身体等并列同观,都是美的欣赏对象。所谓圣像不过名称而已。

——摘编自刘新利《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信仰与财富转移》

材料二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

——均引自《明夷待访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特点,并结合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大教堂的修造对其进行阐释。
(2)黄宗羲的思想广受关注,有以下两种观点可供讨论:①“其所论之民本思想实上继孟子‘贵民’之绝学,下开梁启超、孙中山诸先生民治思想之先河”。②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在“咨议机构”“立法主体”两方面与近代西方民主理论有着根本区别。你同意哪种观点?若同意①请以黄宗羲的思想主张予以说明。若同意②请结合材料二进行论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为此,他主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摘编自金良年撰《孟子译注》

(1)孟子主张君主要施仁政,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措施。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他提出上述主张的背景。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学术界“高谈性命”、“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等现象不断蔓延。黄宗羲以“求同存异”的方式评析明代学术。黄宗羲主张“学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乃不为迂儒”,同时他又将重视儒者的道德操守和经世能力判为具有正面意义的明代思想。

——摘编自史革新著《清代理学史》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黄宗羲的思想与明代儒学的“求同存异”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

2018-02-06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加试题】18、19世纪的法国风云激荡,并影响了整个欧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梭的政治思想提前建立了后来雅各宾主义和革命语言的概念框架……在他那里,历史行为新意识与人民本身行使主权的必要条件的理论分析严谨地结合起来了。其实卢梭没有哪一方面该对法国大革命“负责”,但的确是他无意之中制造了革命意识和革命实践的文化材料。

——摘自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国大革命》

材料二在论及拿破仑在当时的表现,有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拿破仑无意维持民主政体。②拿氏政权在欧洲所产生的影响乃是民主原则的广泛的滋长。

——摘编自余英时《民主制度与近代文明》

(1)根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指出卢梭“理论分析”所涉及的核心观点,并简要分析该观点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阅读上述材料,您更侧重材料二中哪一种认识?侧重分析①,请结合史实进行说明。

侧重分析②,请根据所学加以阐述,并用一句话概括拿破仑在当时欧洲历史转型中的作用。(只作选择不分析说明,不得分)

2018-02-0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衢州丽水2017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5 . 意大利有两个历史的骄傲:一个是古罗马的鼎盛;一个是文艺复兴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大事记

时间事件
约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
公元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65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2世纪左右希腊哲学的斯多亚学派传入罗马
公元前51年西塞罗《论共和国》等发表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成立
公元80年罗马大斗兽场建成
公元113年图拉真广场和图拉真纪功柱建成
公元120—127年重建万神殿

——摘编自杜艳丽《古罗马文化》

材料二 随着修道院农耕地生产力的提高,这些土地的“地主”罗马教廷的财力随之增强。到了中世纪后期,包括农业在内的整个罗马社会经济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罗马教廷“什一税”的税收进一步增加。文艺复兴的导火索是复兴古代,所以一旦染上这种精神,罗马无疑比佛罗伦萨有利得多。

关于米开朗基罗与文艺复兴的罗马的关系,不同的学者得到了不同的认识:

观点一: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造就了米开朗基罗

观点二:米开朗基罗造就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罗马

——摘编自《文艺复兴是什么》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文明发展的表现。以万神殿为例,简述罗马建筑风格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你认同哪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6 . 儒家思想从创立到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 1》



材料二:(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
7 . 对于世界文学特点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业日益变成欺诈。革命的箴言“博爱”在竞争的诡计和嫉妒中获得了实现。贿赂代替了暴力压迫,金钱代替刀剑,成为社会权力的第一杠杆……总之,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二 它是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和巩固后,社会矛盾充分暴露,人们对现存社会秩序的幻想破灭,不得不重新研究现实以图改造社会的产物。它是早期工业化后一阶段的主要文学思潮,这股思潮一直延续到20世纪初。(这一时期)作家以文学活动作为社会斗争的武器,对资本主义社会 的罪恶和黑暗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摘编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世界文学领域由此而产生的艺术流派是什么?其成就最高的是哪两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文学流派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文学思潮”指什么?发源于哪一国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文学思潮”的主要特点。
(3)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文学特点为例,说明工业文明的发展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戏剧大家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两位同时期的世界级戏剧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同样都创作了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牡丹亭》最为著名。400年前的明朝万历年间,正是昆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立刻被搬上了舞台,成为常演常新的经典……几乎同一时期,莎士比亚创作完成了他的代表性巨作《哈姆雷特》,它的上演轰动了欧洲剧坛。

——摘编自凤凰网《汤显祖与莎士比亚》

材料二   在昆曲演出中,南戏中有七角色之分,到昆曲时有所谓“江湖十二角色”的说法……元杂剧的装扮比较简单,只有净、末用白粉敷面……到明代,像《千金记》中的韩信由生扮,剧本注明要“面赤微须”,就是要求涂红脸,还要带髯口。

最初的昆曲传奇大多上演全本,一本往往有几十出,要演三个晚上,这样拖沓会使观众厌烦。聪明的艺人就从传奇中精选一出或几出戏,进一步加工、充实,使之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称为“折子戏”。

——根据《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两位剧作家写出不朽作品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昆曲兴盛的主要原因。
(3)如何拯救和保护昆曲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昆曲应保持原生态形式,不能创新。第二种观点主张如果昆曲不能创新,那它早在几百年前就死亡了。结合所学,请您选择“拯救和保护昆曲”的其中一种观点并予以阐述。(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
9 .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从唐末经五代到宋初,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出现平民主义倾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宋)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平民)及第,得通婚于世宦,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变化的政治意义。
材料二 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过着享乐的日子,……使词由原来的士大夫文人词向市井词转变。……柳永使宋词进入一个慢词的历史新时期,大胆吸收口语、俗语入词。
——据(日)加藤繁《中国经济史考证》等整理
材料三 “书院”这个名字最早出现于唐代,不过,作为私人讲学的独特的“学校”体制,则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大批学者在私学方面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不断促进儒学的社会化。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的史实一例。根据材料三,与汉代太学相比,指出宋代书院的办学特点。
(3)根据材料二、三,概述宋代在都市和书院方面的变化对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影响。
2014-08-25更新 | 4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2014年浙江嘉兴市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