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理性以各种方式推动了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牛顿把时间和空间归结为神的意志。康德把神意视为先验,而空间与时间的概念又是先验的。一旦躲进了先验的神山,我们物理学家就无能为力了,要把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从先验的神山上拉下来,用我们的经验来检验它们。

——聂运伟《爱因斯坦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如何把“神的意志”拉下来?

材料二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主编《西方文化史》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总是千方百计研制新型武器以制服对方,客观上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军事科学技术,要求科学技术上有所突破。因此,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大战中发展的先进军事科学技术又为战后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条件。另外,战争中大力发展的、技术先进的军事工业部门,到战后有相当一部分转向民用,从而又促进了战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摘编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3)列举二战中出现的用于军事领域的科技成就。根据材料三,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1-03-0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工业革命在带来巨大生产力的同时,也引起了思想、世界格局和艺术等多方面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就在于其具有超越时代、超越阶级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摘编自马福运《马克思主义的深远影响源于真理力量》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洲社会发生了显著变化,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相互促进,物理、化学、艺术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光学理论发展的推动下,艺术家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当中……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进行着艺术实践、实践发现,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呈现,他们便依据不同的光线变化忠实地在画布上创造出符合物体真实的色彩变化。

——据李建群,邵亦杨《外国美术史》整理

材料三     不能说天下大势不存在,或者不可预测。波兰银行家布洛赫在1898年出版了一套厚达六册的《未来战争的技术、经济和政治诸种方面》。在这部预言性的著作中,他预测到战壕战争的军事僵局将导致长久冲突,而这种冲突必须付出的经济和人力代价,将使交战国陷入耗竭或社会革命。这本书迅速被翻译成无数种语言,但是对军事计划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使欧洲陷入大战的,是当时的国际形势。随着全球性工业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日益尖锐的竞争加强,这种国际游戏所下的赌注也与以前大不相同。

——摘编自【英】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经济根源。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说明其“超越时代的创造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在“光与色”的对比观察中,不同流派的艺术家创作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试从“光与色”对绘画作品影响的角度,指出19世纪的这两大流派及所取得的艺术成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以一战为例列举大战导致“交战国社会革命”的具体表现,概括大战呈现“长久冲突”的主要特征。
3 . 诗词: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唐诗宋词也是研究唐宋历史的重要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长安)之作》

王维(唐)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材料二:

《望江南》

仲殊(宋)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洲。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立马看风流。

材料三:唐太宗经常作诗,上行下效,皇帝的这种做法势必会影响到下面。唐太宗提高了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主要考经史和时务策,后改以诗赋为主,较能体现应试者的文采学识……到宋代,由于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生活的更加繁荣,为可以歌唱的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词在宋代文坛上遂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唐宋时期中国诗文发展到达高峰。

——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唐朝政府接待“万国”使者的官方机构的名称。根据唐诗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时长安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都市商业发展的状况。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诗词高度发展的原因。
2020-01-17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融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编自王永样《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摘编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时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简述这一措施对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2020-12-10更新 | 1028次组卷 | 17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1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认为,要靠礼和道德来治理百姓。他们主张清用西周初期的体制,还指望老办法活国,就成为保守派了。但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革命派,因为在他们的思想里,反映了时代的变化,他们不再坚持以出身贵贱和财产多少来划分社会等级,而是以道德来划分君于和小人的分野。

——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以前所来有的力度的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途径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新民本思想在尊君和服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间海域。

——根据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解构专制一明宋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孔子思想中“保守派"与“革命派”的具体表现,并分别举例说明战国时期儒家后继者对于这两大倾向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其政治观。

2020-07-2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治国的方略上,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技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

一一摘编自《论孔孟的儒家思想》

韩非子推紫法制,他认为,高度集中的王权是法律的来源,是君主权力的一部分,法律由王权统一颁布并由下属遵照执行。 韩非子这种“王在法上”的法制,实质上是放着法律外衣的人治,其政体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鲁湘子 《略论儒释道三教合的内在因素》

材料二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于之水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那辟之说天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美事召美兵,悉事召恶类,英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别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 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

--董仲舒 《春秋繁露》

材料三   宋儒学在学术上坚持求新,张救认为“学贵心悟,中旧无功”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嫁体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郑师渠《历史视野下的中华民族精神》


(1)根据材料一 ,概括孔子和韩非子的治国方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治国方略不被重视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3)宋明理学作为一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文化,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有重要意义,对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同学们写两句名言名句鼓励一下自己。
7 . 唐、宋是整个中华文明史上的两座高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个关键因素使得大唐帝国能够保持活力:折中主义(它吸收所有在之前几个世纪的历史上出现的文化流派)和世界主义(对外国人及他们多种多样生活方式的包容)外国人和外来文化在整个唐帝国,尤其是在城市,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显著的因素,对于其文化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从10世纪唐代后期到宋帝国早期,中国发生的转变标志着中华帝国出现了历史上最具决定性的断裂,(宋朝的士大夫阶级)在政治、思想、文学、艺术,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与那些改变了日常生活的、强大的经济力量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界定宋代是一个转型朝代,中国历史上很少有朝代像宋朝那样愿意去重塑和改革整个社会。

——摘编自【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唐朝政府为“世界主义”所做的努力,并列举“世界主义”在宗教上的体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结合宋代儒学的发展说明宋朝是如何“重塑和改革整个社会”的?
2019-08-26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国家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人民是国家主权的主体、拥有者和行使者。主权“是完全绝对的、神圣的、完全不可侵犯的”。主权“永远不可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本人”;“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一样,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人民主权只能通过直接民主实现。如果任何人拒不服从公共意志,全体就要强迫他服从,“这即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

——摘编自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政治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武器。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卢梭人民主权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思想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2019-11-23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窗,他们或第一次在真枪实弹的面对面的战场上见识了天朝之外另一种文化、另一个世界,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新世界。一些开明的中国人放下“天朝至上”的文化心态,开始试图去了解、理解这个新世界,比较之中,认识到中国自身的不足与新世界的长处,因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据张剑《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等整理

材料二   严复说:“天演公例,自草木鱼虫,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也。……中国必须变法,变也要变,不变也要变,不变于中国,将变于外国,变于中国则强,今于外国则亡。……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国之权,集其一身。……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故须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民日蕃众,非汽耕不足于养,而汽耕又断不可用于小町散畦之中。”

——摘编自柯远杨《试论严复传播维新思想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简述他们“睁眼看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运动时期严复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主张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0-01-14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A卷)
10 . 周有光称,“理解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是知识青年的时代需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得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

材料二: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指出但丁的地位和代表作。
(2)指出材料二中“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促使启蒙运动发生的“新的历史条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