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启蒙运动对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下列关于启蒙运动价值和意义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其最重大的价值在于对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B.开始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C.它为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思想武器
D.使人文精神得到深刻圆满的体现
2020-08-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的普遍死亡使人们把目光从来世转向今生,开始珍视生命的价值和自我价值,提倡个性解放和自由……瘟疫过后,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松弛了,死亡阴影、惨淡生存反而激发了对美好的事物的热望,人们渴求奢侈品,许多人转而追求尘世享乐。黑死病推动人文精神在人类意识中的觉醒。为了破解黑死病原因,欧洲各地出现了创办大学的热潮。……新兴大学对瘟疫和外科学的长足进展,医学发展推动了科技发展。

——李荷《灾难中的转变:黑死病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我们依然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既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种种成果,也面临诸多全球化危机。(全球化)却是无处不在的风险隐忧、遍布全球的经济失衡、此起彼伏的区域冲突和触目惊心的生态危机……由资本主导的全球化充斥着掠夺、剥削和压迫,这与世人对全球化发展的期待相去甚远。只有找准全球化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黄炬、刘同舫《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新型全球化》


(1)有学者认为“黑死病加速了文艺复兴的到来”。根据材料一,分析黑死病是怎样加速文艺复兴到来的。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概述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问题,结合所学分析其对策。
2020-08-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衢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4年3月21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尝试了一把中国书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书写了“厚德载物”四个字,随后将其赠送给美国客人。……米歇尔练习书写了汉字“永”。上述材料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有(  )
①中国书法以汉字文义为内容,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②“德”是孔子及儒家的核心思想,能匡正社会秩序
③新闻体现的中国传统思想与艺术均成型于春秋时期
④儒家思想与书法艺术均可包含在中国古代文化之中
A.①②B.①②④C.①④D.③④
5 . 达·芬奇认为画作最有价值且最困难的目标,是将人类灵魂的意图透过肉体的行动去表现,同时他也强调人物构成与空间结构要能紧密结合。达·芬奇的认识集中体现了
A.浪漫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精神D.理性主义
2020-01-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历史试题(B卷)
6 . 有人在研究朱熹的理学时说:“这正是在传统文化的伦理理性笼罩下积久形成的一种心理结构即重善的道德之理而轻真的规律之理……。”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轻真的规律之理”的是
A.道的价值内涵是“三纲五常”
B.格物致知
C.正君心、平天下
D.“仁”是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2019-03-13更新 | 220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浙江省绍兴上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家喻户晓,其中的故事、场景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下列对四大名著的介绍有误的是
选项作品价值
A《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
B《水浒传》为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创作树立了楷模
C《西游记》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D《红楼梦》在民间故事和宋元话本基础上创作的一部“说不尽”的奇书

A.A
B.B
C.C
D.D
8 .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
C.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2018-09-07更新 | 341次组卷 | 23卷引用: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9 .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节录)》

斯宾塞尔曰:“天择者,存其最宜者也。”夫物既争存矣,而天又从其争之后而择之,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

——严复《天演论上》,导言一《察变》

材料二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因为新旧两种法子,好象水火冰炭,断然不能相容,要想两样并行,必至弄得非牛非马,一样不成。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载《新青年》第5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对于旧有的学术思想,积极的主张只有一个——就是“整理国故”。整理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先须要用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胡适《新思潮的意义》,载《新青年》第7卷第1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指出维新派论“变”的两个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

(2)概括指出材料二对“新”“旧”问题的看法。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的观点有何不同?陈独秀和胡适的观点在当时各有何可取之处?

10 . 科技文化发展促进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宫崎市定《东洋近代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朝“文艺复兴”的表现,并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出现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召开
1988年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1995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据人民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提出的背景,并请结合一例史实说明该论断在推动我国运载火箭研究方面的实践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