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     )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21-10-09更新 | 637次组卷 | 104卷引用:2011-2012学年浙江省绍兴市鲁迅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调测历史试卷
2 . 下图为山西陶寺遗址(新石器时代)出土的朱书扁壶。有学者考证朱砂刻画的符号为“文”字。作为史料,可以用来佐证这一时期
A.长江流域的原始制陶业发达B.刻画符号可能是文字的起源
C.釉陶制品在经济生活中广泛使用D.已经掌握“釉F彩绘”烧制技术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道:“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1)结合教材所学概括黄宗羲所构建的“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为什么作者说他的思想“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

材料二 明末清初谴责专制君主的社会批判思想,是从先秦民本思想和中世纪抗议君主专制的异端哲学走向近代民主、民权思想的桥梁,它为中国近代先进的人们接受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

——冯天瑜《中华元典精神》


(2)利用材料二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人“谴责专制君主”等主张的思想价值。
2021-11-04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列是某高中历史社团成员在校文化节活动中要做一个关于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主题报告。

(1)完成下列主题报告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本土性与多样性                                        B.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基本内涵   
C.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D.满天星斗与多元一体的起源时期
E.崇尚自强不息与勇于创新的价值追求
(2)若就提纲中的“三、(2)”展开论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5 .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就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教书匠、艺术家、工程师打下了一个新的学术基础,等到文艺复兴,大量的古代经典又从远方的图书馆重新被学者们带回到人间。知识,再度从神回到人。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1)阅读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兴起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角度理解“从神回到人”的涵义。

材料二   马丁·路德:“……除非我被《圣经》中的十诫判为有罪,或有其他显著的理由(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我并不接受,因为他们彼此互相矛盾),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因为违背我的良心,是错误又不安全的事情。求上帝帮助我!阿门。”

——【美】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宗教改革》


(2)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并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

材料三   早在18世纪,启蒙运动的分裂已导致了两个“法庭”的对峙:伏尔泰的“理性法庭”在审判迷信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情感的审判,他所推崇的理性是指与对神的敬畏、对权威的崇拜相对立,与自发的情感、主观的感觉相对立的人的明智的判断,独立思考和自我选择的能力……最终目的是创建理性的国家。卢梭的“情感法庭”在谴责奴役的同时也显示了对人类理性的排斥,两个“法庭”的对峙使人们陷于冷酷的(不人道的)“规律”与浪漫的(反“科学”的)精神之悖论中,同时也开始了走出困境的探索。

——摘编自秦晖《共同的底线》


(3)人文精神是人的价值尺度在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有两点认识可供选择理解:①试结合伏尔泰的思想主张,简述他追求的是怎样一个“理性的国家”。②卢梭的“情感法庭”体现了他哪一思想,说明这一思想如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请任意选择一种认识加以说明)
2021-05-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浪漫主义指出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揭示了科学对人类的生活是一把“双刃剑”的道理,凸显了人的情感和个性,关于浪漫主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排斥和拒绝现代科技B.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疏远了人与自然的距离D.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021-02-04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胡适在《中国的文艺复兴》中认为:“这是由一群北大教授领导的新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对材料解读合理的是
①反封建是该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共同属性②文学改良是思想运动的必要条件
③“民本思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一剂良药④胡适是这场新运动的代表人之一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8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其运作的“法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帝对事关大局的蒙古事务非常重视,平定“三藩”之后,在内蒙古的中心地带设立木兰围场、满语“木兰"意为哨鹿,康熙帝把这里作为围猎、避暑.练兵,处理民族事务的特殊场所。

——人教版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在以理性、实验的方法探索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不论是古典罗马还是天主教信仰,都无足轻重,而且拖盖真相也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大学在教授着新的法则,到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人们街量自然价值的标准发生改变,开始向自然事物能否表现得有用或者能否达到有用的结果方向发展。

——【英】威康哆伊尔《牛津法国大革命史》

材料三 孟德斯鸠也从中国文化中获得创建其政治理论的思想灵……他“从朱熹的法者,天下之理’和礼法应‘与时宜之’思想中得到启示”,在传世之作《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篇,就开篇明义提出一个重要观点:“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法是从事物的性质中产生出来的必然的关系,在此意义上,所有存在之物均有自己的法。上帝有自己的法;物质世界有自己的法;位于人类之上的‘慧神’有自己的法;动物有自己的法;人也有自己的法”

——郭丽娜、康波《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文学中的中国思想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康熙帝在遵循“大一统”的社会法则下处理蒙古事务的措施。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牛顿探索自然现象的“理性、实验的方法”是什么?并根据牛顿的数学成就,列举两个18世纪60年代西方大学可能教授的“新的法则"。简要说明牛顿物理学思想“能达到有用的结果”在生产、思想两个方面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中孟德斯鸠“所有存在之物均有自己的法”的观点,选择以下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回答。选掸①;指出孟德斯鸠在权力构建问题上的“法”是什么?简要阐明它的价值选择②:指出朱熹思想中与该观点相似的世界观,并简述在该世界观影响下的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
2021-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危难的时局中,中国人艰难地实践着社会转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张之洞说:“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议会制度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1)张之洞的言论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材料一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二: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三: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2)根据材料二、三《申报》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四:20世纪早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3)陈独秀认为,中国要振兴,必须“科学与人权并重”。结合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此观点加以分析。
材料五: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结合图9及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材料六: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 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5)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古徽州地区留下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牌坊和民居,下述图文反映历史信息有

①强调理学忠孝节义的人伦物理
②凸显徽州地区宗法理念
③显现了理学家的价值追求
④体现徽商“贾而好儒”的理念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