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命观”是儒家哲学中最基本的哲学范畴之一,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同时,孔子重“人事”而轻“鬼事”,重“生”轻“死”,对鬼神和死持“避而不谈”的态度。孟子延承了孔子天命思想,他将天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诚者,天之道也”。诚是它的本质属性,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本原,人的性善和仁义理智等都来自于天赋,由此延伸出的是其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主张修身行法,强化了人的主体性与自觉性。荀子继承孔子重道德、重人事、重天命的观念,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顺应天道为人类造福,君子之道不等于天道,一者曰统一的关键是克服情欲从而“人定胜天”。

——摘编自赵旸《先秦儒家的天命观》

材料二   汉初君臣从秦王朝的灭亡中吸取教训,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实行较为宽松的统治政策,与民休息,稳定社会秩序,经过几十年的恢复,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达到了鼎盛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以期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儒家学说代替黄老之学成为统治思想。这时的儒家学说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而是在吸收先秦儒、道、墨、名、法、阴阳各家学说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官学,它不同于普通的学术流派,而是摆脱了学派的藩篱,兼容并包各种学说,为现实社会服务,具有“杂家”的色彩。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先秦儒家三位代表人物的天命观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的特点,并分析形成特点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老子劝告统治阶级不要以“智”治国,而要“以无事取天下”,听任社会处于混沌自然的状态,以达到“其政闷闷,其民淳淳”的“治”的境界。老子的这一主张
A.符合没落贵族阶层的意愿B.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诉求
C.对当时社会起到建设性作用D.与同时期的墨子的思想一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五代之"词",其主旨多"嘲风弄月,怀土伤离",内容简短却又充满忧思;至宋代,"词"之主旨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思,语言不再追求绮丽辞藻,它"上之可寻圣贤之名理,大之可发忠爱之热忱"。"词"的这一演变主要源于两宋
A.理学成为了正统B.积贫积弱的压力
C.商品经济的繁荣D.儒家思想的复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1241年,蒙古大军与波兰人和日尔曼人的联军在东欧华尔斯塔德大平原上展开了激战。波兰学者盖斯勒亲眼目睹了这场战争。根据他的描绘,蒙古人从一种木简中成束地发射“中国喷火龙”。此“中国喷火龙”
A.在宋代已广泛应用于军事B.最早记载于《梦溪笔谈》
C.汉军北击匈奴时初次使用D.用人工磁化的方法制造
5 . 在17世纪,牛顿所代表的科学理性与上帝所代表的宗教信仰之间形成了一种协调的互补关系,从而在英国既避免了颠覆宗教信仰的无神论,也杜绝了戕害科学精神的宗教狂热,新兴的宪政民主与科学理性得以茁壮成长。这说明
A.英国宪政源于各派势力妥协B.科学进步离不开宗教信仰
C.科学革命促进思想解放运动D.宽容精神有利于社会转型
6 . 宋太祖初次到相国寺进香,赞宁和尚泰称“见(通“现”)在佛不拜过去佛",宋太祖于是焚香而不拜,其后遂为定制,“议者以为得体”。议者以赞宁和尚所言为“得体”主要是因为其
A.凸显佛教的正统地位B.与儒家观念相符
C.带有民本思想的色彩D.否定对神的崇拜
2022-01-2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博文国际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某学者认为,维新派采取了以民权对抗君权的的特殊形式,但是他们的具体主张又有所不同:谭嗣同激烈反对君权,但几乎没有涉及民权;梁启超、严复主张“君权与民权合”;康有为侧重于尊君权兴绅权。该学者意在强调
A.变法策略具有灵活性B.维新派政治主张不成熟
C.维新派内部政治对立D.变法的措施脱离了实际
2022-01-25更新 | 889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世纪60年代,容闳、冯桂芬、王韬等都对传统经学教育进行批判,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然而此后30年间,他们对全盘改革旧教育、建设新的现代教育闭口不提,见到的仅是补缝堵漏的主意。思想敏锐而行动怯懦成为思想家们的典型性格。这一现象表明
A.社会整体环境不适应变革需要B.士人对社会变局存在矛盾心态
C.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尚未成熟D.经济结构落后制约着人才需求
9 . 研究者们对20世纪艺术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面对现代主义艺术众多流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野兽派、达达派……,相对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艺术,学术界难以用一个词将其艺术特征完全准确地概括出来。这说明,现代主义艺术
A.注重客观的反映现实生活B.根植于传统的艺术手法
C.完全体现自我的意识价值D.具有多元化的艺术特征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将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以极其尖锐的形式暴露了出来,战争空前残酷,使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战后结局的混乱,使世人为之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西方文明的普遍怀疑,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光明的前途,失去了原有的吸引力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巴黎和会分赃的严酷事实,促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强烈的打击和失望中觉醒,为寻找挽救中国危亡的新途径进行理智的思考,开始选择马克思主义。

——摘编自金鸣娟《试析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影响》

材料二   人类文化所蒙受的浩劫不知使多少人伤心叹息、悲观失望,他们痛悼茨威格、查佩克、瓦普察洛夫、盖达尔、巴尔托克等许多文化精英的早逝,也惋惜无数人类文化珍品的毁灭。但人类文化并没有夭折,它像经过冰霜摧残、风雪蹂躏的一朵迎春花,终于熬过了严冬,又更加鲜艳地盛开在春日的阳光下。战争不可能中断文化的发展,文化的潮流有如黄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永远奔腾向前,而人类则在它的沐浴中走向自己的未来。

——摘编自金重远《炮火中的文化:文化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一战”前后思想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现代战争与文化交流碰撞的理解。
2022-01-24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部分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