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李贽认为:“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而后冯道(注: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之责始尽。”并指出“天下之人,本与仁者一般,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自不容有恶耳。”这表明李贽(     
A.积极重建儒家信仰体系B.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意识
C.倡导务实求真思想学说D.主张日常生活体会天理
2022-07-2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加尔文认为,究竟谁是选民谁是弃民,那是神确定的,不是其他神职人员确定的,而神一般是不会偏袒于哪一种人的,即使神一定要偏袒于哪一种人,那一定是偏袒现实生活中的弱者。这一思想主张(     
A.冲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地位B.丰富了基督教会的基本教义
C.背离了“因信称义”的原则D.扩大了天主教会的社会基础
2022-07-1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真正有影响、有作为的哲学,都不是远离时代的哲学;而且,越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越是哲学大发展的时代。如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近代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都是产生于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他们的思想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丰子义《哲学要回应时代的呼唤》

材料二 欧洲思想的近代转型从14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开始,其后经历了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等多个阶段,至终迎来18世纪启蒙运动的高潮,而其后果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历时足足有五个世纪之久。

——摘编自陈方正《牛顿学说在欧陆的传播与启蒙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哲学家的思想主张和其主张反映的当时的社会现实,并分析该时期哲学家思想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欧洲思想转型的主要因素。
4 .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农村体育活动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材料表明我国(     
A.科技创新不断发展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国民经济快速增长D.综合国力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中,除了地图集和世界各国文明的制度变革,还包含多种西洋船、炮、器艺等图式,以及他的海防建设方案和外交方略。这反映了魏源(     
A.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
C.要求改革现存社会制度D.希望全面学习西方文明
6 . 有学者认为,明瓷中已看不到宋瓷中那种理智的、严肃的造型之追求。明瓷姿态自然,少见做作痕迹。其中的蓝釉瓷器和红釉瓷器浓墨丰润,富有情趣和装饰性,笔法畅达,表现手法自由而飘逸奔放。这差异是因为
A.宋代瓷器更强调感性之美B.明代瓷器更专注理性之美
C.宋明主流的学术思想不同D.宋明文化承载者阶层不同
2022-06-27更新 | 3106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综合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500年前后,出现了人类文化突破现象,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称其为“轴心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希腊三贤、古印度的释迦牟尼,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这表明(       
A.地理条件决定文明的发展类型B.人类文明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
C.农业文明多元并存具有相似性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15年出版的《新制单级国文教科书》中,有多幅插图表现了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相互尊重、爱护的家庭情景,这种家庭显然与传统社会的父权制和等级观念相去甚远。这反映了当时
A.文学革命推动思想解放B.新的伦理观念逐渐形成
C.国民政府宣扬西方思想D.教材消除传统观念影响
2022-06-07更新 | 858次组卷 | 12卷引用: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是“世界大历史”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时间跨度包括文艺复兴至16世纪末期(1300~1588),该书出版后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内容有可能出现在该书中并表述正确的是
A.意大利在经济衰落的同时迎来文化的繁荣
B.荷兰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最发达国家
C.英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具有渐进变革的特点
D.宗教改革使德国成为完全信仰新教的国家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儒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孔子很早就认识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他还强调:“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孟子提出“时养”即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和不可逆性,人们必须“不违农时”、“勿夺其时”。荀子继承了孔孟尊天重道的思想,把“受时”与“治世”相统一。更为重要的是,荀子将孔孟儒学的“知天命-畏天命”的社会伦理思想发展为“知天命-畏天命-制天命而用之”的生态伦理思想,凸显了人类保护自然资源、使之用之不竭和永探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

——摘编自任俊华《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审视》

材料二   20世纪中叶,资本主义世界的环境问题引起民众广泛的关注和忧虑,生态伦理学应时而生。施韦兹认为:“我们越是观察自然,我们就越是清楚地意识到,自然中充满了生命每个生命都是个秘密,我们与自然中的生命密切相关。”利奥波德主张:“如果对待自然的态度全部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那么在土地共同体中的大部分成员就会因为缺乏经济价值而被消灭。因此必须修订伦理标准,使之从经济学向生态学过渡,这既是土地伦理的全部内涵,更是看待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标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作为扩展的伦理学的一个方面,是现代生物中心论的或整体主义的伦理学的最重要的思想源泉。

——摘编自曾建平《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生态伦理思想的异同,并简析导致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西伦理思想的积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