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史(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称赞美国“每年物产及制造货件,共银一亿一千万元,可观其国丰盛矣。其水师武备甚善,屡与英国交锋获胜……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总无世袭终身之事”。魏源旨在(     
A.宣传美国民主制度B.分析战争失败原因
C.探求强国御侮之策D.反思中国社会问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以下是樊树志所著《中国历史十六讲》第九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应该是(     
A.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B.不拘格律的文人骚客
C.宋明理学与异端思想D.文官制度与积贫积弱
2018-03-08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荀子在稷下学宫的兴盛时期来到齐国,担任“祭酒”,与诸子争鸣礼学。荀子认为:“礼者,人道之极也”。礼可“救患除祸”,因为礼能“明分使群”,所谓“礼者,贵残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他并不把礼的内容简单地看成个人的修身养性,回复本心,而将礼当作圣人所制定用以扰化恶性。……在荀子看来,孔孟“礼”的弊端是是抽象地谈礼的心性修养,为此他提出“非礼无法”的社会控制规范体系。荀子的礼思想以科学态度和理性主义填补了儒学在社会治理上的空白点,他应该被定位为儒家的创新者。

――摘编自陈晓声等《论荀于之礼与孔孟之礼的同异》


材料二 近代维新派普遍认为,荀子礼学,不讲大义,而惟等级、身份为重,束身寡过,拘牵小节。梁启超说“荀子之礼学,由今日以前权力压制之天下之宪法也”。康有为认为,荀子的礼学只能是在乱世之时,无法达到太平世的“大同”。历代经师,皆盘旋苟礼肘下,乃至传孔子真学之“大同”的礼学渐绝于世。他们出于政治的考虑,团体性地、有组织地将苟礼学视为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一切反动学术的源头并不遗余力地予批判。

――摘编自康廷山《清代苟学史略》


(1)根据材料一提炼荀子关于礼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荀子之礼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维新派批判荀子礼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维新派批判荀子礼学的认识。
2018-03-0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4 . 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说称:“欧美各国,善果被富人享尽,
贫民反食恶果,总由少数人把持文明幸福,故成此不平等的世界。我们这回革命,不但要做国民的国家,而且要做社会的国家,这是欧美所不能及的”。为此孙中山提出(     
A.国民革命,打倒军阀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C.土地革命,人人平等D.创立民国,共享民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明代有人认为,小说“虽稗官之流,而劝善惩恶,动存鉴戒,不可谓无补于世……读之使
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由此可见,明代小说在当时(     
A.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支持B.成为民众启蒙重要材料
C.具有一定社会教化功能D.适应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6 . “一方面,人们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另一方面,战争、经济恐慌等给人们
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非理性主义思潮有广阔市场。”能体现上述社会状况的文学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人间喜剧》C.《老人与海》D.《玩偶之家》
2018-03-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并写道:“我们应该跟家里的母亲、街上的孩童、市集的平民聊聊天,听听他们是怎么说话的,然后用他们能懂的文字去翻。”这种做法(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否定了《圣经》的权威
8 . 毛泽东在该著作中指出:“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该著作(     
A.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B.突破“城市中心论”革命模式
C.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D.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称赞他是“一个为天下服务的大政治家”,“把进化和进步的思想、全世界都在风起云涌的思想,同中国的古典传统结合起来……领头打开了一个现代的突破口”。“他”是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毛泽东
2018-02-05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10 . 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重视情感的抒发,“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下列属于这一风格的文学作品是
A.《百年孤独》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巴黎圣母院》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